折扇:宜赏宜藏宜把玩
文:姜跃进 来源:北京商报
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人们喜欢手持折扇或蒲扇驱赶热浪。如今,折扇因其扇面、扇骨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收藏逐渐升温,成为藏家追逐的新宠。近年来,在众多玩家及收藏家的追捧下,被视为风雅之物的名人把玩过的折扇更成为热门收藏对象。小小一把名人书画扇,在拍卖会上常可拍出数千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高价。目前,折扇已成为藏家们日益关注的小众藏品之一。
在我们文玩行的世界里,折扇是一种相对品位很高的类别,它集质地、造型、绘画、工艺、品相、使用艺术等诸多要素于一身,尽显品鉴折扇的高贵文雅。折扇的质地有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等,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 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折扇立马身价百倍。
现在的玩家,收藏竹制扇子的越来越多,由于竹子易得、韧性好、收缩性适中且意象清静,盘玩后易上包浆,适合文人雅士佩带,且竹子本身具有凉性,所以竹质的扇骨成为折扇中最常见的一种。在众多竹材中,玉竹、棕竹制作的折扇相对便宜,红湘妃、梅鹿、凤眼竹的价格相对就要贵很多。由于种类众多,竹扇成为众多藏家追捧的对象,斑竹、玉竹、棕竹和罗汉竹等在市场中最受欢迎。其中根据图案,斑竹可分为湘妃竹、凤眼竹和梅鹿竹,而湘妃竹在收藏市场中已经成为众多藏家追逐的对象。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中材质优良的湘妃竹料十分稀少,直径3厘米的湘妃竹料制成的折扇,市场价在万元以上。斑竹等优质竹料的日益稀缺,也造成了近期折扇收藏市场行情的持续走高。
此外,说到文玩折扇就不得不说扇骨的把玩,笔者认为应该主要指竹制扇骨的把玩。竹制扇骨是文人、玩家常置手边的玩物,日夕摩挲,越摸越润,长久之后似得人之灵气,更具神采。“把玩”又称“盘”,就是不断用手抚摸,盘扇骨是养扇骨的手段,是悠闲中的一种雅好。扇骨有“生骨”、“熟骨”之分,盘扇骨有“文盘”、“武盘”和“意盘”之说。“生骨”为新制作,“熟骨”多为传世品。新制作的扇骨需长期不懈地把玩才能去掉其火气,新骨不断地“盘”,越“盘”越亮,其颜色也会由白变黄、由黄变红,给人以古朴凝重之感。传世的老扇骨则需要精心养护、妥善存放。对于老的残扇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能修则修,一时不能修的要等待时机,不可勉强去修,否则对老骨会造成新的伤痕。“文盘”是将扇骨经常握于掌中,并反复抽拉摩擦、抚摸,经过人体气血体温的影响,使扇骨由新制时的晶莹洁白,盘成微黄如玉,经过久盘色似琥珀,又若蜜蜡。这样反反复复,半年后扇骨上可出现盘玩的痕迹。 “武盘”是用核桃油反复涂擦于扇骨,或常用扇骨擦拭人面部鼻两侧的汗油,这样可很快使扇骨油润发亮,但手感和观感远不如“文盘”的扇骨。但无论怎样都不可对扇骨采取油炸、薰蒸、烘烤等方法进行“恶盘”,这样会大大缩短扇骨的寿命。
诸多材质的折扇中,还有一种叫做纸扇,我们在本文中多说两句,纸扇上的亮点不在于其材质,而在于其上的书画。纸扇的最大功用就是可以在上面书写绘画,将书法与绘画艺术集于折扇之上,无疑增加了折扇附加值,尽显持有者的品位。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知名书画家在折扇上题诗作画的传统。文人们则以拥有这样的折扇为荣,以致带名人书画的折扇价可千金。此外,在中国画中,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被称为扇面。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团扇(纨扇)和折叠式折扇。此外,折扇的使用艺术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打开折扇的方法,就十分讲究。文人一般只缓缓张开折扇90°而不完全打开,内涵中庸之道。扇扇子同样也有讲究,文人扇胸,显得十分文雅而有城府;武士扇肚,敞亮大气;僧道两家扇衣领,端庄沉稳;说书的扇嘴,显示能说会道、滔滔不绝;衙役用小扇扇袖口,摆出一副张臂欲缉拿嫌犯的架势;媒人用鹅毛扇扇肩膀,欲撮合男女成为夫妻。
折扇在手中如何摆弄?其手法各不相同,也显示出不同的身份与性质。在影视剧中就有不少体现。如电视剧《戏说乾隆》中的乾隆帝手执折扇,与人打斗并挥舞起来就像把刀,平常拿在手里又像个文人雅士。另外,古代妇女将折扇展开并用以遮面,将妩媚动人的脸庞用富含文化魅力的折扇轻轻遮掩,既显妇女的内涵文雅,又使她的美貌在半遮半掩中更加吸引人。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
总之,折扇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且这种文化还被广泛传播到了朝鲜、日本乃至东南亚诸国,成为亚洲东部共同文化的标志和缩影。展开的折扇外形不同于其他类型,如长方形的古代仪仗扇或圆形的蒲扇,它是最广为人知的扇子形象并深深印刻在东亚民族的文化记忆中。人们甚至用“扇形”这个名称来作为与展开的扇面一样形状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可见折扇文化的影响力之深。
(作者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