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2016年02月24日11:53 南京晨报 收藏本文
近日,一则“南京最早现存石刻命悬一线”的帖子,引起不少关注。这对初宁陵麒麟深陷民居,被披红挂彩的样子在朋友圈中转发。昨天,记者在江宁区龙其线与宝山路交会处西,找到了这对围在铁栏杆里的千年麒麟,保护现状和周边环境的确堪忧。针对市民呼声,记者从江宁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江宁区石刻保护的整体规划方案已提交至国家文物局。同时记者也了解到,这些一千多年前的石刻,如今所处的环境是千差万别。
历史 南朝开启者刘裕之陵,南京最早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是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例如从香烟盒到公交IC卡,都能见到石刻辟邪的身影。这对近期引起关注的初宁陵麒麟,被普遍认为是南京现存最早的石刻,距今约1600年。学界认为,初宁陵是为南朝第一个皇帝、宋武帝刘裕而建,刘裕是东晋时期赫赫有名的战将,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这位帝王。东晋元煕二年(420年),刘裕废掉了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宋”,并开启了南朝时代。刘宋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在建康(南京)病死,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初宁陵”。如今,江宁区汤山街道麒麟铺社区保存着两尊麒麟石刻,便被认为是刘裕初宁陵的神道石刻,1988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在皆因麒麟得名,如麒麟门、麒麟镇、麒麟铺等。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初宁陵所在地是刘裕的三子,即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宁陵。昨天,考古专家邵磊告诉记者,不管是哪位帝王的,这两尊石兽的文物价值都很高,因为只有帝王陵墓的石刻才能是麒麟。在南京的南朝石刻中,也仅有两处是这个级别。麒麟比之辟邪,头上有角是最显著区别。
现场
不远处有渣土车,烧香祈福用品已撤去
虽然身上有个“最早”的名号,而且是罕见的帝陵遗物,但这两只石麒麟,其所享受到的待遇,却比不上一些已经躲进“屋子”的“兄弟”,更比不上置身于公园里的石刻。 昨天上午,记者在江宁区龙其线与宝山路交会处西,找到了这对麒麟。途中,记者在陡坡上数次与渣土车等工程车会车,并遇到了多个垃圾收废站。从这个陡坡的岔路口拐去,在两处民居外,记者见到了这对麒麟。
单角麒麟和双角麒麟,隔着小街相望,目前都被一个栅栏围着,偶尔会有人过来拍照。其中,路西侧的单角麒麟,独角不见了,额部也是残缺的。但腹侧的浮雕双翼依然能分辨出,十分精美。东侧的双角麒麟,头部较完整,目瞪口张,穿越千年依然能感觉到它的威风凛凛,但身体部分开裂得较厉害。
此前,这对麒麟身上披红挂彩,被附近居民当成神兽,给贴上“福”字,身上有鞭炮屑,还有未烧完的香,照片流传后引起不小的争议。昨天,记者看到,前一天还在麒麟身上的红绳等已悉数被拿走。
不过,周边环境据观察依然堪忧,一是露天环境加剧麒麟风化;二是栅栏低矮,容易翻越,周边杂乱;三是石麒麟紧贴着龙其线,不少渣土车和工程车以较快车速来来往往。据悉,渣土车不小心撞倒路边文物的事情,在南京就曾经有过。
回应
江宁区:计划给所有露天的都加顶保护
昨天,江宁区文广局文化遗产管理科科长周鹏来到了现场。面对市民对于初宁陵现状的关注痛惜,周鹏表示,去年他们已逐层上报了一个江宁区露天石刻保护的整体方案,并打算找专业的、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对这些宝贵文物进行修复和加顶保护,其中也就包括初宁陵的这一对麒麟,“已经申报到国家文物局那儿了,等批复下来就开始动手做。”周鹏称,除了初宁陵外,像耿岗、宋墅保护现状较差的两处,也将在批复后可以得到加顶保护,免得风吹日晒,雨水侵袭。
此外,对于老百姓给初宁陵麒麟系上红绳祈福烧香的行为,周鹏透露,在加顶保护的同时,还将在文物保护线之外划出一个专门的区域,供老百姓进行这些民俗活动,以平衡老百姓的愿望。
另外麒麟街道表示,义务文物巡查员每个月都会定期来这里巡查和打扫卫生。平时边门的锁是锁上的,过年期间,附近居民打开了锁进来, 以后街道会加强宣传和巡查力度。
栖霞区:在申请“特事特办”,把泡在水里的先抢救出来
南朝石刻,主要分布在南京的江宁和栖霞区。目前,栖霞区的南朝石刻,其保护现状也是有优有劣。昨天,记者采访了栖霞区文化旅游局文物科科长郭勇。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间他们一直在花力气做关于南朝石刻的保护。其中特别好的比如在学则路地铁站附近的萧宏石刻公园,做成了一个水上公园。记者去年曾随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去探访过,公园内石刻都进行了加顶保护,周围四季有花草,风景宜人。
但栖霞区也有保护现状令人忧心的,远比初宁陵的情况令人焦急。郭勇告诉记者,其中如萧暎墓,仅存石柱,大半泡在水里。目前是一个红顶小屋将它罩着,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屋内小截露出水面的望柱。郭勇告诉记者,关于萧暎墓望柱的挽救方案,也已上报国家文物局,他们希望能够“特事特办”,赶紧能批下来,“周围地貌一直在改变,地下水就出来了,首先要做一个地面提升才行。”
郭勇说,他昨天还在巡查这些石刻,“很希望都能用加顶保护的方式把石刻保护起来,因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拨款经费也是一个问题。”记者了解到,就连萧暎墓上那个看起来挺凄凉的小屋也花了几万块,当时紧急做这个小屋,主要是怕拆迁的机器伤害到石刻。而如今要对其做整体保护,光方案设计就要20多万。郭勇表示,按规定,有文物资质的单位才能接手,而这些单位的设计施工费用都比较高。
解读:专家称“原生状态”很重要,移动肯定不合适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文物部门对南朝石刻能做的,目前主要就是本体保护,像江宁区的万安陵、栖霞区的萧宏石刻公园那样保护得好,周边环境也好的,也需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那么,有人要问,能把这些置身于不利环境中的石刻,集中放置在更好的地方吗?其实,此前就有人提出,要把南朝石刻集中起来打造公园,最后这个方案被否定了,选择了梁代萧恢、萧憺的陵墓神道石刻来打造,不过,记者昨日获悉,这个计划搁浅了。
昨天,考古专家邵磊告诉记者,首先是如今的文物法原则上是不允许文物移动的。其次,更重要的,他认为应该尊重文物的“原生状态”。他举例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寻求工业发展,牺牲了不少石刻,“要建一个什么厂,就让石刻来让路。移来移去最后完全找不到原生地点了。更惨的是,过个10年,厂子又倒闭或者搬迁了,倒霉的还是文物。”因此邵磊认为,千万别轻易移动石刻。虽然本来已经选好地址的南朝石刻公园如今因为诸多原因搁浅,但谁也不能预料石刻周边环境的改变会有多大,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去打造。
另外,邵磊表示,泡在水里对于石刻来说是最大损害,“水里有盐,又有酸,很快就会腐蚀花纹。”
记者 仲敏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