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砚雕中的莲塘晚秋图给人无限想像

2016年07月15日07:39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图1、图2 图1、图2 图3 图3 图4 图4

  (原标题:莲塘晚秋图 灵龟嬉游趣)  

  海派砚雕开山鼻祖陈端友雕琢“九龟荷叶形端砚”(图1、2),长17.7厘米,宽15.6厘米,高3.2厘米。砚作随形老坑端石,色青偏紫,质刚而柔,纯净致密,坚实细腻。整砚融线雕、镂雕、透雕、微雕、浮雕、深浅雕为一体,满工琢成。砚面(背)琢12幅荷叶,开张启合、残枯卷缩、柄梗剥蚀、径脉虫蛀,分别呈折叠形、圆盾形、半圆形、扇面形,姿态各异,微妙肖俏,围合成荷塘;尤其那残荷从砚面直雕到砚背,无语地告知人们的前生今世,大有“残荷卧水知秋意”之感。更有意趣的是墨堂以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花纹映衬荷池,面、背镌刻9只(面4、背5)大小不一的灵龟各显其态,或伫立荷叶探头张望、或爬行荷叶上觅食、或躲藏叶下静静小憩、或爬越坡寻友、或探身残叶凝听。墨池沿雕饰3只淡定自若的小田螺,池旁立雕一只小螺触角着池,戏诱灵龟窥视。细赏砚背,荷池新叶茁出,生机盎然,小叶似浮萍,老叶舒如伞、卷如盖,密密匝匝的蕨类、绿藻布塘大半,两束荷花相并盛开,几笔芦荻点缀风韵,一小龟浮曳水纹畅游。好一幅残荷晚秋图,给人无穷的遐思:残荷的枯萎并不意味着死亡,逝去的艳丽必将滋生希望。荷体顽强,残亦绰约、枯亦风流、败亦张扬、衰亦独舞、死亦悲壮!残荷的生命轮回,将大自然神话镌刻于世,晾晒在天地人间,鬼斧神工的虫咬残荷莫非是刀雕?那是大师心血、心迹的创造!

  “赏砚读其人,读人察其心。挥泪撰鉴文,祭奠端友魂!”又《古风·赏陈端友“九龟荷叶端砚”》:“托物寄情国屡难,经廿八载琢一砚。鬼斧神工匠心意,刀歌残荷龟寿年。非到艺成弗问世,和谐九归唱晴天。”

  陈端友(1891—1959),名介,字介持,又字荣生,后改名端友,江苏常熟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15岁的陈端友师从扬州著名琢砚能手“问古斋”主人张太平。1912年随张氏来上海,设店铺制砚。因师傅去逝,常受购砚商欺骗奚落,辞职返乡,立志“非到艺成,决不问世”。1917年参加“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先后与吴昌硕、任堇叔、吴湖帆、熊松泉、商笙伯、张石园、贺天健等著名画家结识交游,后拜山阴任堇为师,业益进。该砚设计始于民国十年(1921)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端友29岁。民国二十五年(1936),陈端友44岁寄居上海名医徐小圃、余云岫家,心为之琢砚。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九龟荷叶砚随身其间,从未间断对荷叶上因浸水溃糜的叶疤、夏虫咬啮的虫疤、石品的构思,推敲、揣摩、细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端友57岁,九龟荷叶端砚接近完工!解放后,陈端友先后任上海华东师范专科学校工艺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3年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九龟荷叶砚博得“仿生自然、别出心意、古今独步、鬼斧神工,与顾二娘比肩”的赞誉。陈端友为人淳朴耿介,不谐于俗,终身不娶,享年69岁,龟形砚盒(图3)仍未能完工。

  荷塘晚秋图,灵龟嬉游趣。陈端友琢仿生砚不计工时,52载仅制砚50余方,有瓜砚、蕈砚、猿砚、蚕砚、镜砚、笋砚、钟砚、象砚、鼠砚、虎砚、马砚、猫砚、螺蛳砚、蕉叶砚、竹节砚、鲤鱼砚、铜壶砚、蟾蜍砚、螭虎砚、钟鼎砚、古钱砚、松菌砚、田螺砚等等,代表作“九龟荷叶砚”、“枯竹澄泥砚”、“海天浴日砚”、“太平有象砚”、“磨菇澄泥砚”等。西泠印社2011秋拍陈端友制太平有象纹端砚(图4):长16厘米,宽11厘米,高3.2厘米,成交价1035万元。陈端友存世雕砚,徐小圃、余云岫各占一半;除此,甚少为人制砚。余氏所藏30方均捐赠上海博物馆;据《古名砚》、《文玩萃珍》载:另有4方流散日本,1方为海外私人收藏,遗珍寥若星辰。1981年,上海博物馆为纪念陈端友诞辰90周年,博物馆工艺美术研究组编著、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陈端友刻砚艺术》。“近世巨匠,精品难求!”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河南邓州 许满贵)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贺天健吴湖帆吴昌硕莲塘砚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