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老算盘拨出三代人记忆

2016年11月02日15:44   新浪河北  收藏本文     

  “我有一个老算盘,祖父、父亲和我都用过,希望儿子以后也可以学着用。”10月30日一早,家住新城市花园的张斌致电本报《社区·记忆》栏目说。

  “我有一个老算盘,祖父、父亲和我都用过,希望儿子以后也可以学着用。”10月30日一早,家住新城市花园的张斌致电本报《社区·记忆》栏目说。

  10 月31日上午,记者在张斌家见到了被他珍藏的算盘,其为红木材质,四角处用作固定之用的铁片已经锈迹斑斑。但算盘保存良好,每一颗红木算珠都光滑圆润。 “算盘有好多规格,这一把是标准的十三档,上二下五,共91个算珠。”张斌今年33岁,祖籍河北沧州,自祖父一代来德州之后便定居于此。

  张斌的父亲张庆东在一家企业做建筑预算,尽管大部分工作都已经是电脑操作,但年近退休的他办公桌上还一直放着这把老算盘。“有时候算一些数据,还是会习惯 性地拨弄几下,噼里啪啦的声音很动听。”张庆东介绍,算盘是我国人民很早以前使用的计算工具,是古老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上学时,每到上珠算课学生们都带着各式各样的算盘跟老师学习打算盘。”张庆东说,“老师教会了我简单的加减法。从那时起,我对打算 盘就很感兴趣。”

  那时班上同学使用的算盘有的是自家的,有的则是借的,大多数使用的都是黄花梨木,也有酸枣木,红木珠子的算盘唯有张庆东这一 个,所以拿到班上时甚为得意。“这是我父亲,也就是张斌的爷爷做账房先生时东家买的,距离现今已有八九十年的时间了。”张庆东回忆,那时一家人还在沧州老 家,当时跟随一位东家很多年。“后来父亲离开河北到德州时,东家就把算盘赠给了他。就这样,一直用了将近二十年,传到我手里。”

  1977年恢复高考,张庆东考取了河北省一所专科学校,所学课程之一就有珠算。对加减乘除、“归除法”等比较系统地进行了学习。

  为了打好算盘,他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必打算盘。先练指法和背口诀,从1加到100得5050,再从100减到1得0;除法打“归除法”口诀,这样反复打, 颠来倒去,不胜其烦,直到打得准确无误才感到心满意足。“珠算学到一定程度,学校要组织定级考试。珠算定级考试从八级开始逐步进级,毕业考试时我取得了珠 算四级。”张庆东提起当年的成绩还是满心欢喜。

  1980年,张庆东参加工作,在一家副食品公司上班,做统计报表、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都依靠算 盘来完成。由于他算盘打得比较好,工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后来张庆东到建筑公司上班,无论是数据计算,还是调查研究、写调查报告都离不开算盘。“每次遇到 工作生活中的数据问题也习惯打打算盘,并且基本上是不出错。算盘在我多年工作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我对算盘有着和父亲一样的深厚感情。“张庆东 说。

  等到张斌读小学时,依旧设有珠算课,只是课时少了很多。他依旧记得当时上课的情景:大大小小的算盘被摆上桌子,有的是刚刚买的,有的则是 和他一样传承下来的老算盘。“上课的时候整个教室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班上的学生都很开心,下课后更是聚到一起摆弄各自的算盘。”张斌说。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计算机的出现与普及,算盘显得有些落伍了。张斌大学学习的就是计算机专业,对电脑和互联网更是轻车熟路。而今,张庆东坐在电脑前双手敲击着键盘时,总想起以前手指拨打算盘的情形,清脆的“噼噼啪啪”声犹在耳边。

  晚报记者张双双摄影报道

  来源:德州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珠算算盘红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