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爷爷退休迷上葫芦彩绘雕刻 自设工坊创作

2017年02月27日 11:19 解放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图片说明:黄阿金现场雕刻葫芦。郭新洋摄图片说明:黄阿金现场雕刻葫芦。郭新洋摄

  东方网2月27日消息:花白头发,花白胡子,连眉毛都是白的,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我看上去像86岁吧?其实我只有68岁。”放下手中的葫芦和针管笔,黄阿金笑言,“你看动画片《葫芦兄弟》里,那个葫芦爷爷也是白胡子,这胡子也是我的重要道具。”

  黄阿金是名副其实的“葫芦爷爷”,和葫芦的缘分很深。一辈子从事美术工作的他,退休后迷上葫芦彩绘和雕刻,如今有了自己的“葫芦工坊”,每个双休日都会去城隍庙附近摆摊,售卖葫芦工艺品。

  在横沙岛上建“葫芦基地”

  黄阿金祖籍崇明庙镇,自小爱美术,常和胞弟、画家黄阿忠一起捏泥巴、剪纸、画画。“弟弟越画越好,我不甘心,就暗下决心:要在葫芦上搞出点名堂!”

  退休前,黄阿金在原上海港务局从事美工宣传,退休后一门心思玩起了葫芦。“几年前,我在小摊上花3.8元买了三个小葫芦,尝试着画画、雕刻,结果朋友们都说好,我就把精力全都扑上去了。”

  要玩葫芦彩绘、葫芦雕刻,得有足够的葫芦“打草稿”。几年前,黄阿金和朋友合计在横沙永胜村承包了5亩地,专门种葫芦。“横沙水好土好,葫芦产量挺高的,去年秋天收获了4000多个成形葫芦。”

  第一年收获后,黄阿金非常兴奋,在几个青葫芦上就开始雕刻。“几天后,青葫芦表皮变黑,只能扔掉。后来才知道,青葫芦要用刀刮去表面青皮,晾晒,等干透变成黄色葫芦,才能在上面搞创作。”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黄阿金的“葫芦工坊”在虹口区梧州路上,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满各种各样的葫芦,有葫芦吊饰、葫芦笔筒、葫芦花瓶等,有迷你的草里金手捻葫芦,也有大如座钟的葫芦。屋子里的工作台上放着电锯、刻刀、针管笔、电烙铁等各种工具。

  葫芦是球面的,在上面作画、雕刻,线条走向、力度轻重和纸上都不一样,需要长时间摸索。黄阿金说,制作葫芦工艺品主要有烫烙、雕刻、彩绘三种形式,烫烙就是用烙铁直接在葫芦上将线条烙出来;雕刻则是将部分图案或底色挖掉,形成立体效果;彩绘是用颜料涂色。最花功夫的是镂空葫芦,每个要花两个多月时间,比制作一般的葫芦工艺品复杂得多。

  多年来,黄阿金创作了上万件葫芦工艺品,高山流水、庄周梦蝶、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还有葫芦制成的咸菜缸、酒壶、茶杯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不能做的。”黄阿金得意地说。

  希望“葫芦文化”传得更远

  每个双休日,黄阿金都会带着自己的“葫芦宝贝”去城隍庙附近摆摊。每次去摆摊都会套一个黑色围兜,上面印着自己的微博、微信号和手机号,“以葫芦会友,我乐在其中”。

  黄阿金的摊位前经常人头攒动。他除了售卖已完工的葫芦工艺品,还接受现场“私人订制”。时间一长,他总结出了规律:“欧美游客喜欢让我雕刻一些英文的内容,日韩游客更喜欢‘宗教风’。还有人会拿着葫芦和我讨论,葫芦在中国代表什么,我就告诉他,这是个吉祥物件,谐音‘福禄’。”

  如今黄阿金的葫芦工艺品,最贵的一个卖1万多元,一般都是数百元一个。“比起收入,我更享受那种成就感。我希望‘葫芦文化’能传得更远。”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