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雕:是艺术还是建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0日 23:33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微博 ]

  本报记者 童桦

  “浙江省第二届城市雕塑评选活动”于13日结束,“钱江新城”系列的50件作品荣获特别奖,杭州、台州、湖州等地市的城雕作品也分获各类奖项。参与评委认为,本届参奖作品与往届相比整体上有较大提升,且艺术家的多元艺术风格和独特环境理念也让我省的城市雕塑之路找到了方向。

  值此之际,围绕我省城市雕塑这一话题,我们采访了作为评委之一的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副处长陈桂秋和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新宇。

  记者:我省城市雕塑发展到现在,是不是每个城市都需要那么多的城市雕塑?

  陈桂秋:不是说我们每个城市都得要大量的城市雕塑,要根据城市的定位而有所区别。你看像美国的华盛顿,它的中轴线上基本上都是雕塑,越战纪念碑、韩战纪念碑等等,每一件都是精品。我省核心城市的城雕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上有差距。表达城市精神,城雕是起到大作用的;其次,我们的城雕从每一件作品的艺术和创意水平上看,质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有一些低水平的作品出现;再者,群众对城雕的欣赏和鉴赏程度也有待提高,现在看来,部分艺术家和群众之间的观念鸿沟短时间内没办法解决。

  记者:从浙江在线网站短信评选活动中看,许多最终获奖作品也都得到了群众的高票数,比如“钱江新城”系列中的每一件作品普遍都超过了1500票。

  张新宇:“钱江新城”这个系列的确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好办法,但不是所有城市都能采用的,因为它是由一个组委会牵头,召集一批国内外艺术家,然后支付材料费、制作费等所有费用,这样艺术家不用为资金问题而操心。当然,“钱江新城”系列中的每一件作品体量都不大,艺术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到作品中去,出好作品的几率就大了。好的创意加上好的工艺水平,群众的认可度自然就高了。

  记者:“钱江新城”系列和各市选送的作品似乎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张新宇: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回答:城雕艺术家的作品通过空间展览形式来陈列,而各市的作品都采取工程招标的形式,那么,城雕到底算是艺术还是建筑?现实情况是各市的城雕都是按照建筑来招标的,国家对此有一套程序来约束,流程就显得长而复杂,这让许多专业的城雕艺术家打起退堂鼓,因为他们耗不起这个时间和精力。相反的,接这些“工程”的一般都是以市场盈利为目的、并不那么专业的个人和公司,所以在作品的整体塑造和立意上,难免会有差距。毕竟,一件艺术品的质量不能看它花销的成本有多大,是不能量化的,这种情况不仅在浙江,其他省也存在。

  记者:既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解决的办法吗?

  张新宇: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但是城雕成为一项建筑工程后,多少会有各种的约束,而且每一件作品的成本都会超过50万元,当地政府也不会完全放手去做。我们对这一机制的改革提出过意见,但因为没有立法,所以还是落不了地。

  陈桂秋:城雕“指挥部”模式确实存在。比如一条公路造好了,有人建议要在桥头放两个雕塑,这项工作不是由专业的人去操作,而是指挥部自己直接定了下来,那些雕塑摆在桥头一下就是十几年,你想拆也拆不掉。不过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一些还是很尊重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的,从设计到制作都不会过多干涉。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我省实施“城雕申报工程证”,没有这张证,没法造城雕。

  记者:回到城雕本身,这一次的评价你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张新宇:我们省的城雕基本上都是大体量、大比例的人像和铜铸,虽然这些作品的质量非常棒,但如果都评选进去,那么势必会对艺术家以后的创作造成误导作用,即人人都去做这一类的作品,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会出现“千城一雕”的局面,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此外,群众的欣赏水平有高有低,他们会认可人像,也会喜欢像《龙游公园群雕》那样的地雕作品。要让城雕进入群众的内心,首先不要让群众觉得看到你这个城雕感觉别扭,其次每一件作品要有公共精神。比如群众就很喜欢南宋御街的《四世同堂》,这一作品说明了城雕要成为群众心目当中的一个景点,而不是看不看都无所谓。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