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个展经典作品《父亲》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0日 15:52 北方网

《父亲》 《父亲》 《拥抱》 《拥抱》 《过河》 《过河》

  近年来,著名画家罗中立虽然保持着较高的创作激情,但从未对油画作品进行过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展示。本月10日,“罗中立:置换的描绘”展览将在苏州博物馆正式开展,罗中立30年创作的60幅油画作品将一齐亮相。这是罗中立17年来的首次油画个展,同时也是罗中立在个展中第一次“请”出自己的代表作《父亲》。昨日,《父亲》在戒备森严的苏州博物馆内进行了开箱交接仪式,重庆晚报记者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全程参与了本次个展的布展工作。

  本版稿件由重庆晚报特派苏州首席记者巫天旭采写

  昨日,苏州博物馆对罗中立包括《父亲》在内的60件油画作品开箱并进行布展。在经过博物馆十分隐秘的员工通道多道电子密码门身份确认之后,重庆晚报记者得以进入布展现场。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提醒:“这里24小时无死角监控,不要乱走,警报随时会响。”下午3点,原本有条不紊的布展现场突然一片嘈杂。原来,工作人员在开箱过程中发现罗中立的一幅纸面油画的画框玻璃破碎。短短2分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全部到位,宣布展场戒严,并以这幅作品为半径,拉起了一米长的警戒线。随即现场拍照,确认作品无任何损毁之后,这幅油画由专人带到了博物馆的藏品仓库暂时封存。苏州博物馆展览设计部主任杨艺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罗中立的画作价值连城,我们是按照一级甲等文物(国宝级)的标准管理。”

  每个裂纹都记录在案

  昨天上午十点,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父亲》的直接保管人韩劲松,苏州博物馆馆长及本次展览的策展负责人川美教授俞可悉数到场。在《父亲》的箱子被拆开之后,中国美术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立即戴上一个类似于探照灯的仪器,手拿一大堆文本、图片材料,在《父亲》前仔细查看起来,紫色的光打在油画上,简直就像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场景。杨艺透露,在9月1日前往中国美术馆借出这幅作品的时候,她就和工作人员对油画中的每一处裂纹、破损的地方进行了拍照和记录,并制成对比表格,必须确保作品在借出后和借出前没有任何差别。此外,在借出这幅作品时,博物馆也必须提供展览现场的环境指标、安全证书,按照对方的要求,展厅的温度必须恒温在22-24摄氏度,湿度50左右。

  韩劲松披露,这次《父亲》的保额高达亿元,而这仅仅还是和博物馆的协议保价。按照市场价值来投保,估计没有任何保险公司敢接招。

  “他”住在地下室2楼

  《父亲》可以算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作为这幅作品直接保管人的韩劲松,向重庆晚报记者讲述了连罗中立都不甚了解的保管库房情况。他介绍,《父亲》是住在负2楼,要接触到这幅画要经过3道关卡。乘坐电梯下到负2楼,这是第一道门,然后会经过一道大门,“这道大门是由特殊材料制成,可以抵御原子弹的攻击。”过了这道门之后,还有一道库房门。

  接触“他”必须全身灭菌

  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存放《父亲》的地方和《哈利·波特》的精灵银行是非常相似的。韩劲松披露,在藏品库房里是装有滑轨的,接触展品都得通过滑轨车前往。由于油画的特殊性,包括《父亲》在内的作品都是一格一格的抽屉式存放,通风以防霉变。要接触《父亲》前,工作人员还必须进行全身的灭菌、除虫、消毒。除此之外,《父亲》还有专门的医生及健康档案,韩劲松是学艺术史专业的,负责将每个时间段《父亲》发生的任何细微变化记录在案。如果发现油画出现了化学反应,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品修复室还将组织全国的艺术修复专家,对油画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罗中立想见“他”一眼都难

  罗中立接受过重庆晚报记者多次的采访,在提到当年以400元的价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父亲》能否回渝展出的问题时,罗中立都坦言,在这件事上他没有发言权。实际上,《父亲》近年来仅有的几次亮相,也均是在如《农民!农民》、《新中国美术60年》这样的国家级展览上,罗中立想见他一面都相当难。而这次能将《父亲》请到苏州参与罗中立的个展,也是得益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的从中斡旋。

  布展就是当“棒棒”

  策展、布展在许多人听来是个很洋气的工作,但当重庆晚报记者真正深入其中,才发现这项工作太不简单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将60幅作品生动有趣地进行呈现,这好比一道复杂的排列组合数学题。在两天的布展工作中,为了达到最好的组合效果,重庆晚报记者和其他的工作人员,戴着手套不断地将60幅画在三间展厅内搬来搬去,由于展场是一个对安保要求很高的空间,搬运的工作是不能由搬运工代劳,因此很好的体力和高度集中的精神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

  一颗钉子讨论一个小时

  由于《父亲》尺寸较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有工作人员认为应在画作的下沿作承重处理,但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到布展效果,建议还是用钉子固定在墙上。而问题在于,承重钉子是否能承受起画作的重量,没有任何人敢打包票。于是一场有趣的争论就开始了,有人说卢浮宫挂画都是靠钉子固定,也有人说《蒙娜丽莎》下沿也是有承重的。为“一颗钉子”就这么讨论了一个小时……

  学到点油画保存常识

  征得中国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同意后,重庆晚报记者也戴上了专业的验画仪器,学着对《父亲》进行了一次体检。工作人员叮嘱重庆晚报记者,借给记者戴的“探照灯”是德国进口的,价格不菲,千万要小心。记者拿着对照表格,在画前看了足足20分钟,结果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只好作罢。工作人员笑说:“画作的验收是要经过非常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你要是一眼能看出来,那中国美术馆一定会把你特招进去的。”

  当然收获还是有的,比如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就向记者传授了油画保存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油画是不能平放的,最好的方式是挂起来;油画必须要装外框,避免画心和其他物质直接接触;要定期除尘、上凡尼斯(一种油)、检查油画是否霉变;油画打卷是画面朝外卷。

  真正的《父亲》

  和课本上的不一样

  《父亲》印到了教科书上,所以很多人都不陌生,但看到原作,才真正感觉到了震撼。你可以清晰地数出《父亲》的脸上挂了多少滴汗珠,包括头巾上散落的一个线头。韩劲松表示,不谈作品本身的时代意义,仅从技法上讲,当年还在读大四的罗中立能画出这样的作品,的确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