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名家评论谭涤夫的作品(2)

2014年12月22日 15:18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谭涤夫这些年画风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技法的变化,而是画家摆脱了艺术外在的东西,回到艺术本体上即艺术本身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问题上来了。我认为中国的油画尽管已发展一百年了,但学科上还有重大的亏欠,其中题材的亏欠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缺乏那些终生在一种题材上努力开拓的画家。我认为中国油画要达到高峰,达到学科领域的庞大博深,这种亏欠不解决是成问题的。80年代时我们主要是在关注一些观念上的问题,而现在我们应回头来关注艺术本身的问题了。看到谭涤夫这么多数量的风景画,我感到一种惊喜。中国的油画需要像谭涤夫这种人,终生在一个领域锤炼题材。这样我们就会出大师。从绘画语言角度讲,中国的油画语言宽了,但画家如何将绘画语言同自己的人生、个性结合起来,还是较难的。谭涤夫在作这种探索,并有了突出成绩。谭涤夫的作品追求完美性、精致性,甚至是过分精致的东西,而那些随意的不可预计的东西,偶然的艺术语言效果,被这种过分追求给抹掉了。我觉得谭涤夫下一步应该将他原来那种偶然的、随意的、不可预计的东西和现在的风格结合起来,作品就可能再上一个高度。我认为谭涤夫绘画中已将东方的对主观的把握与表现浸透到作品中去了。看他的画的不满足之处是:风格上健朗大方,朴实,充满军人气质的风格,没有诲涩的东西。但这种追求又掩盖了艺术中那种生命体验的丰富性、复杂性的表达。下一部建议谭涤夫不妨加入复杂、深入的生命体验的东西。技术上的东西的比较,最后还是人格的比较,人的精神、生命体验的比较,艺术家最后就是这种比较。我认为谭涤夫可以老实地去做一名中国的风景画大师。

  陈瑞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史副教授,《美术》杂志社编辑部负责人)

  谭涤夫的作品大部分都画得很到位,看后心理感受很好,容易接受。在中国油画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时,谭涤夫能用这种执著的精神去挖掘、去追求,取得一定的成绩,非常好。有些年轻画家认为他的画制作性太强,我不完全赞成这个观点。作为绘画艺术,它本身应该要求制作性。以前我们较忽视这个问题,对材料、画布、画具的使用不太讲究。这有客观原因,但主观上认为制作性不好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绘画首先是一种技艺,但它最终又不单纯是技艺,有比技艺更高层面的东西出现。谭涤夫有些作品很完美,如长城系列,但有些作品比较注意画面的制作,忽视了内在的精神上的东西的传达。一件好作品,一方面应注意精致的制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精神上的传达,艺术最后打动人的不是技巧,而是精神。绘画中我们喜欢谈“张力”,它一力‘面是视觉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是内部精神的震撼力。近些年我们出不来力作,原因不在技术性问题,主要是缺乏精神的震撼力。这涉及到画家本身的修养,对人生、社会的感受,生命的体验。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使人都急功近利,一举成名天下知,但这不容易。沉稳性、执著性对很多画家很重要,但一般人又作不到。谭涤夫正是有这种执著性,才成功了。他还不到60岁,抓紧这几年时间,会为中国油画风景画作出贡献的。20世纪已近尾声,总结这个世纪我国油画走过的道路,总结成败得失是件重要的事。通过他的展览我们同样可以总结一下20世纪油画中可说道说道的问题。

  杨悦浦:(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美术家通讯》主编,美术批评家)

  谭涤夫的画,从70年代的还有些流寸:一般概念的手法的创作,到他后来的创作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作为艺术家很不容易。这种适合于他自己的艺术浯言的找到,使他有了自己的创作天地。他90年代的作品非常突出,整个语言成熟了,这使画家的创作得心应手,表现力也丰富了,使画很耐看。他1994年以来的/L件大的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人印象很深。他创造的这种绘画语言很适合风景画。他的画很静,创造了一种平静的境界。他那小笔触和制作效果,使画面闪烁着一种东西,如同我们看到列维坦的画,笔触本身会产生一种美感,他的画就有这种因素在里头,所以说他的风景画很成功。我认为制作本身是否好,首先要搞清制作的目的。有些画家制作得还是很成功的。谭涤夫原来的画笔触较大,追求的是内心一种表现的东西,而到现在这个年龄了,反而将画面貌一新搞得细、繁、热闹,走到这一步,定有他的目的。今后谭涤夫的画风应随自然的发展而发展,再使画面丰满一些。我觉得风景画中加入直升飞机之类的东西有些画蛇添足。本来画面很静,而他的绘画浯言也适合表现静,一加内容有些不合适。今后在题材再下些功夫,以达到精神上的追求。

  张晓军:(国家文化部干部管理学院教员,《美术家通讯》记者,美术批评家)

  谭涤夫70年代的军事题材的画,很符合当时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90年代以来的作品形式上与众不同,其中油画感觉和画面的笔触关系很新,也很成熟,和青年画家浮躁心态相比,他更沉稳、更细腻、更纯熟些。这次展览最大的收获应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在他成长过程中的规模化的成果,这不是一二件作品的探讨,而是形成了一种系统的、全面的、立体的一个过程,方式。这也是大家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我感觉谭涤夫的作品中有些东西应走得更深些,应在现有基础上使作品风格内涵更宽广,更有厚度。他的作品大气、平和、宏伟、深远,但他这次展览中有些小风情画削弱了大气磅礴的主调,将来的作品应往大气势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艺术的东西,重量感要比轻松的、漂亮的、好看的更有意味,更崇高、耐看,更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谭涤夫今后的作品应增加厚重感受,将军人的使命感、崇高感和对生命终极的关怀,在对大自然的筛选过程中体现出来。另外,细看画作,许多地方颜色是透明的,这种东西看多了,可能会破坏油画最本质的色彩的对比关系,冷暖色调的关系。若加强色调冷暖关系的对比,补色关系的对比,我觉得他的画面和现在会更加不一样。

  田珊:(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中国艺术》期刊副主编)

  谭涤夫的作品给人一种明亮、欢快、充满生机的感觉。他是一位将主旋律和创作结合得非常好的画家。他的作品很有生命的感染力,这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社会责任感的追求,表现了作品对人生、对社会积极的追求。他的主题画创作,表现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王宗仁:(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主任)

  今天在座各位的谈话,加深了我对谭涤夫作品的理解。我想从另外两方面谈谈:谭涤夫对生活非常热爱,对事业很执著,他的创作能有今天的成就,同他生活的丰厚积累分不开。他原来是青藏高原一个汽车团的战士,后从事美术创作调到了北京,但他始终没有脱离部队生活,这种生活给了他灵感,产生了丰富的想像。谭涤夫甘于寂寞,他的创作条件并不太好,但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热情。近些年他的创作上硕果累累,他的画在艺术界、社会上影响很大,与他在艺术上苦苦的锤炼与追求分不开。

  季华:(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副主任,画家)

  谭涤夫的作品都是他在生活中捕捉到的东西,很能打动人。《通往远方的路》是他在发展油画技法方面的突出代表作,颜色不厚,笔触细腻,但表现泥土的厚重感很充分,无论是技法上还是作品精神内容上都有深刻的内涵。从中我体会到作为一个成熟的、自觉的油画家,在油画技法探索时的负重感和坚强的毅力。他要发展他的技法,可以从各个题材领域来探索,包括人物、风景、静物,谭涤夫都作了刻苦和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艺术界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好评,包括老一辈的艺术家对他的作品也十分赞赏。谭涤夫的艺术和为人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可贵之处是他对中国美协的工作从画家的的角度给予支持。

  卢江林:(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我与谭涤夫十分熟悉,他的画室就在我办公室下面,谭涤夫的作品在他创作过程中我都看到过。听了在座各位的发言,能帮助我欣赏这些作品,也加深了认识。同时各位评论家提出的中肯的意见,对谭涤夫今后的创作非常有价值,会有许多启发。他的《通往远方的路》,没有直接反映青藏线军民的生活,而是通过一条泥泞的路,车辙以及挣扎的小草,使我们既体会到了高原的艰苦,同时又感觉到青藏高原的精神。而他的长城系列,那些残垣断壁,坚实雄伟屹立在山梁上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象征着我们这支军队。他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给我们这种精神。他今后的创作,可以不局限军人的范畴,视野要更加广阔,丰富精神世界,艺术追求和创作向更高的方向努力探索,不负社会及美术界的重望。

  邵大箴

  谭涤夫取得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当代著名画家。他以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观众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独特的油画语言表现了中国的山水。中国山水色彩不适合用油画表现,他的画法正是符合表现中国山水的特点。如他的油画作品青藏系列、长城系列等。有同志说他的创作有不足之处,这是客观存在的。但人无完入,不可能面面俱到。他对生活的感受、技术的操作、技巧的掌握存在着不足,他会逐步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提高修养,不断实践,逐步解决面临的课题。

  谭涤夫:(国家一级美术师,油画家)

  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中肯的意见。我深感艺海无涯,艺术创作难以达到极致,这正如我每完成一幅作品时,我有收获的喜悦,同时我又感觉到前面又是一片空白和幻想,一切又将在超越性的基础上开始,我将去攀登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何林根据录音整理)

 

上一页12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生活境界画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