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鄂收藏227件珍品首露芳容

2016年06月23日11:47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市民参观图片展。兰州晨报记者 崔亚明 摄
 
何鄂收藏227件珍品首露“芳容”市民参观图片展。兰州晨报记者 崔亚明 摄

  兰州晨报讯 (记者崔亚明)6月22日上午,由兰州市人民政府和甘肃何鄂雕塑院共同主办的《黄河母亲》文献展暨“我和母亲留个影”图片展在兰州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了从《黄河母亲》雕塑落成30年来,作者何鄂坚持不懈多方收集、保存的227件文献和实物展品以及向社会征集的200余幅充满温情的合影照片。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6日结束。

  字字深情,讲述大美雕塑“诞生记”

  当日展厅里,展出的绝大部分展品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其中最为丰富、全面、细腻,也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承载了30年岁月变迁的文献资料。

  “一手挖着泥巴,一手挥着塑刀,在时代的扉页上,在历史的进程中,我接受着锻造、接受着磨炼。”离得不远处,还有一页略微泛黄的信纸,上面用娟秀的字迹 写着一首诗——《生命之手》。原来,这是作者何鄂在1985年为迎接《黄河母亲》雕像的诞生而信笔创作,字字句句发自肺腑、吐露心声,激动、焦灼、不安、 喜悦等各种心绪就那么搅在了一起,抒发了她为艺术创作付出全部心血的动人情怀。

  件件不凡,为辉煌时刻增色添彩

  除了主要的文献资料外,展品中还包括了奖牌、证书、纪念册等在内的23件实物资料也极不平凡。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人民日报为纪念这一重大时刻刊登了一份寄托了华夏儿女美好祝福的年历,而刊登首页醒目位置就是《黄河母亲》 雕塑;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为纪念这一重大时刻,一座由汉白玉雕制而成的《黄河母亲》雕塑在澳门展出后,经由国务院文化部 赠送给刚刚成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并被澳门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2015年,在国台办和市政府主持下,一座长3.36米的红色花岗岩《黄河母亲》雕塑 在台湾淡江大学落成。2016年1月至3月,在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设计大赛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中,《黄河母亲》雕塑入选最具文献价值的十一个案例 中,被专家评价为呈现中国公共艺术发展脉络的关键性节点,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不忘初衷,71件展品重温艰难维权路

  在展厅里非常醒目的位置,主办方刻意将71件展品放置在了一起,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看到一份份判决书、调解信函等资料。在这个为观众单独呈现的主题里,何鄂无声地表达了心中对文化知识产权的那份执着坚守,再一次呈现了《黄河母亲》雕塑经历过的那条艰辛维权路。

  据了解,自黄河母亲雕塑落成整整30年来,违反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侵权事件屡屡发生,先后涉及陕西、山东、山西等地区。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及甘肃省新闻 出版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中,一个个涉及侵权的当地部门、单位、企业最终低头认错,不仅维护了《黄河母亲》雕塑的声誉与形 象,更在无数的努力中擦亮了兰州这张享誉全国的文化名片,唤醒了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30年相伴,温情合影暖热人心

  除了《黄河母亲》文献展外,主办方还精心组织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展览环节——“我和母亲留个影”图片展。

  “这是93年拍的,当时我哥得了重病,两个老姐姐从郑州、宿州来兰团聚,这也是姐弟的最后一面。”小妹妹耿素梅回忆着照片的那段珍贵时光:“我哥最后的心愿,就是要看看黄河母亲,用黄河水洗一下手。”

  “多少年来,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只要是到兰州我们都会到黄河母亲这里合照。”乔爱芳为这次展览提供了6张合影,照片上的大哥已经离世多年,她说:“她”已不仅仅是城市的标志了,而是我们对伟大母亲的眷恋。这几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来到这里追思……”

  在200余幅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合影中,每张照片都在独属于兰州的人文情怀中留下了一个温情的故事,简单的说明里蕴含着太多的感动和牵挂,而黄河母亲 雕塑则成全了他们珍贵的精神寄托。现场,还有不少观众就是照片中的主人公,也许是岁月流逝在不停敲打着他们的内心,除了相互之间报以温暖的笑容之外,有的 人甚至潸然泪下。

  延伸

  专家学者

  品评《黄河母亲》30年

  兰州晨报讯 (记者崔亚明)当天的展览中,不仅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参观,也有不少文化学者赶到现场细细品味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资料文献。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包括 《黄河母亲》作者在内的三名学者、专家对此次展览的感受以及对围绕《黄河母亲》展现出的文化现象的分析和认识。

  地方史志专家邓明——

  《黄河母亲》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提及此次展览的意义和《黄河母亲》的文化内涵,我省地方史志专家邓明先生表示,此次展览充分体现出三十年来《黄河母亲》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这些影响,既有海外华人的文化寻根,这部分人通过参观《黄河母亲》,进一步传承中华文化;也有外国人前来了解中华文化。

  邓明先生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黄河母亲》是古典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尤其母亲的形象吸收了敦煌雕塑艺术的精华,既有古典气息又有现代风 采,孩子的形象又代表了黄河文化传承不息。《黄河母亲》不仅仅是兰州的名片,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认同,这也是文化软实力,是城市雕塑的文化艺术魅力。

  《黄河母亲》创作者何鄂——

  此次展览是我和众多观众之间最好的交流平台

  “黄河母亲落成三十年来,我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作为一个黄河儿女,创作了《黄河母亲》,寄托了我自己的情感,但千千万万前来观看《黄河母亲》雕塑的中华儿女则寄托了他们的情感。这次展览,就是我这个作者和众多观众之间最好的交流平台。

  此外,这座雕塑的文化内涵和众多观众的反响,都证明了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这种凝聚力在我们之间传递,传递热度、传递能量。所以这个展览会让我和大家一起为了我们新时代共同努力。”

  甘肃省著名雕塑家罗代奎——

  艺术家是要有情怀的,而不能艺术投机

  “我今年已经80岁了,我和何鄂是同龄人。三十年前,何鄂为了这件作品共做了三个稿子,我当时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作为一位艺术工作者,不能一直追逐热点。

  何鄂一直在用真情进行艺术创作,而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艺术家,不客气地说是在进行艺术投机,一直在追逐热点进行创作。据我这么多年的认识,艺术家的艺 术创作,是要有情怀的,不能过分看外在的一些东西,不能艺术投机。这也是我不如何鄂老师的地方,我不如她,不是我的技艺和她有多大差距,而是我缺少这种情 怀。

  《黄河母亲》绝对是兰州的名片,而且绝对是第一张名片。《黄河母亲》已经融合在芸芸众生的生活中,我希望在此基础上,目前正在建设的“情系母亲河雕塑文化长廊”在《黄河母亲》的基础上能有所延伸,使兰州市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现代化城市。”

  来源:兰州晨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黄河雕塑何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