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藏女史箴图是赠品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08:04 东方早报

乾隆之后,《女史箴图》便一直收藏于皇室,直至于乱世中流落异国他乡。1910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便反复出现在各类书籍和刊物里。   乾隆之后,《女史箴图》便一直收藏于皇室,直至于乱世中流落异国他乡。1910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便反复出现在各类书籍和刊物里。

  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曾是我国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也是该馆最重要的中国绘画藏品之一,它不仅是最能反映原作者东晋画家顾恺之风格技巧的传世摹本,其辗转流传更与历史上多位学者和帝王发生联系,被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介绍大英博物馆时,具体作品就只提到罗塞达石碑和《女史箴图》。

  这幅珍贵的作品,究竟是如何漂洋过海到了英国?日前,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女士在上海博物馆讲述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提到《女史箴图》的来历,史明理说到,该画最初由19世纪一位英国军官约翰逊受赠于他救过的一位中国女性,回国后约翰逊将该画带至大英博物馆,本是想评估画卷上挂有的玉坠的价值,但当时的两位馆员却意识到了画卷的价值,便敦促大英博物馆购买了这幅画。

  而事实上,关于《女史箴图》来历更普遍的说法是,该图为圆明园流失文物,1860年被英军大尉基勇盗抢,于20世纪初被大英博物馆收购,成为其收藏的东方文物中最为珍贵的一件。1901年,该图入驻大英博物馆,当时它的长度超过7米,为了储存,该馆把原画截成两部分镶框存放。1910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便反复出现在各类书籍和刊物里。

  “我们第一次看到《女史箴图》时,和我们看到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时的感觉类似,第一眼看上去比较让人失望。和《蒙娜丽莎》一样,《女史箴图》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复制。”史明理说,“看到它时,我们会发现它比我们想象的小,随着时间流逝,已经有些褪色。此外,对画的研究也会比较困难,因为这幅画是画在丝绸上的,通常丝绸的颜色对光线很敏感,所以这幅画也不是永久展出的。”

  多年前目睹过《女史箴图》的故宫书画专家余辉曾回忆说,由于长期地球引力影响,悬挂的《女史箴图》已出现掉渣现象,后在其建议下改为平放。

  现在,游客可以在大英博物馆北侧的楼梯旁,通过一个显示器观看到高分辨率的《女史箴图》,还可购买刻有整幅画卷的光盘来感受这幅画卷。

  ◎ 相关链接

  载着历代印章迁徙的传世摹本

  《女史箴图》中的文字表明,它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女史箴》而创作的,顾恺之的画作没有一幅能流传至今,大英博物馆的这幅摹本出自唐代画师,被后世认为是最接近顾恺之风格技巧的传世摹本,原有十二段画,其中两段画和介绍性序言在20世纪或更早就已遗失。故该画现存九段,每段画右边均配有《女史箴》中的文字介绍。故宫博物院也存有宋代的摹本。

  一幅摹本也能传世,还与上面自8世纪起不断增盖的历代收藏家和皇帝印章大有关系。这幅唐代摹本上可以辨认出不少的皇室印章,经过后世的认真鉴定,皆认为上面最可靠的皇帝印章来自宋徽宗和乾隆皇帝。爱好收藏的宋徽宗曾将图藏于睿思殿东厢房。13世纪晚些时期,该画落入一位姓贾的私人收藏家之手,16世纪由明朝一位姓相的收藏家留下10多处印章和自己不高明的手记,对画作有所破坏。17世纪,该画由著名的艺术收藏家梁清标收藏。18世纪,该画先由一位贩盐的高丽人收藏,后因其生意破产,画被卖给了乾隆皇帝。乾隆将图重新镶边,加上序言、盖上印章,并且还增加了一些画作,遂有了目前看到的全貌。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