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故居仍是大杂院 名人故居保护再爆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 14:31 中国文化报

老宅杂乱的院内 老宅杂乱的院内

  日前,有媒体报道位于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沟沿胡同23号的梁启超故居已变成大杂院。为此,笔者进行了探访。

  老宅本是区级文保单位

  梁启超故居所在的北沟沿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地区。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长300多米。胡同明代称“学房胡同”,清乾隆时称“官学胡同”,宣统时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北沟沿”,1949年称“北沟沿胡同”。据东城区文物局资料记载,梁启超故居为他在京住所,属于民国时期建筑。故居街门是被称作“西洋门”的屋宇式街门,街门内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梁启超曾任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这座宅院的规格与其政府大员的身份是相称的。

  正是这所年岁不大的宅院见证了梁启超两次人生起伏。第一次起伏和辛亥革命有关。梁启超最初主张立宪保皇,反对革命,却因戊戌变法失败被迫流亡,但恰恰是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他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国后,梁启超就住进了北沟沿胡同23号院。他审时度势,决定助袁世凯组建内阁。但不久后,袁世凯的独裁面目便公然暴露,梁启超又不得不举起反袁大旗。这是梁启超第二次人生起伏。而北沟沿胡同23号宅院正是这两起历史事件的见证。在随后的岁月中,老宅院目睹了梁启超以心血打造一代文化名门世家的整个过程,其中最惹世人关注的无疑是其长子梁思成的诞生。这位未来的中国现代建筑学奠基人在此受到了最精心的教育和栽培,直到成年后才离开这座老宅远渡重洋。而其他子女也在梁启超深厚的“齐家”之道的熏陶下各自成长为出色的学者、专家。至此,这座宅门已与这个令人瞩目的文化世家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了。

  1986年6月,梁启超故居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杂院景象

  走进北沟沿胡同23号,院落里皆是纵横交错的小胡同。院门内被自建房挡住一半的影壁表明,这里曾是大户人家。从房顶上看,还有些古建的模样,而下面早已排满了低矮的小平房,一派典型的大杂院景象。

  据院内居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某单位宿舍,院里的很多小房子是大家自建的。起初后花园里有两座假山,其中一座已经被铲平,山石全被当了地基,另外一座土山周围也密密地盖了房子。已在这座宅院内居住了30多年的崔大妈说:“当初我们刚来的时候,院子还非常宽敞,所有这些小砖房都没有。地上的草有半人高,空旷得天黑了以后我们都不敢乱走,而记忆最深刻的是,孩子们白天就在空地上踢足球,可见其大。曲曲折折的廊子可以通到院子里的任何一处,下雨天完全不用打伞。还有两座假山,假山上有藤萝树木,有喷泉石雕,都是我亲眼见过的,非常美丽。最初,保护也非常到位,一般五年一大修,三年一小修,维修得很好。可惜现在院子已经完全变样了。”

  和很多胡同里的大杂院一样,梁启超故居内私搭乱建和随意堆码的生活用品具有很大的火灾隐患,而狭窄的通道也不利于施救。虽然故居门口贴着“文保单位60米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语,但显然不能解决院内的隐患。

  胡同内不少居民表示,希望故居内的私搭乱建能够得到治理,恢复昔日的容貌。

  北京的名人故居

  其实,像梁启超故居这样面临生存困局的北京名人故居有许多,其保护现状大部分不容乐观。2005年,北京市政协文史委曾对北京名人故居问题做了调研,当时的调研结果显示,故居中的三成已被拆除,另有三成年久失修,沦落成了大杂院。

  当时参与调研的专家认为,挂牌是保护名人故居的有效途径,建议挑选一批人物影响较大、故居保存现状尚可、投入适量资金即可修复的名人故居,对其进行搬迁腾退和修缮,在基本不改变原有使用性质的情况下,早日对社会开放,而梁启超故居就在当时颁布的第一批抢修和挂牌的名人故居名单之列。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细则或可操作性,文物部门往往在文物腾退等方面缺乏强制性手段,因此相关工作的开展往往大费周折。这也许是梁启超故居至今仍是大杂院的原因之一。

  对于梁启超故居的现状,北京市文物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了解到有关梁启超故居的修缮复原计划。由于缺乏资金,对于名人故居的改造不可能一步到位。拆除乱搭乱建的屋舍,逐渐将大杂院恢复故居的旧貌,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坐落在天津的梁启超旧居和“饮冰室”书斋保护良好。作为天津市名人旧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之一,梁启超天津故居已成了解梁启超一生和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2002年,天津市政府斥巨资对梁启超旧居和“饮冰室”书斋进行修复并建成纪念馆对外开放。

  面对名人故居保护的难题,北京市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谋求解决之道。2010年末,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在旧城地区,一般不再安排重大建设项目,现有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再进行拆建,“十二五”期末,具备利用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完成修缮腾退工作。今年1月中旬,记者在北京市文物局拟定的《“人文北京”之文博行动计划(2010至2014年)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北京市计划开展《名人故居保护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计划以市政府规章的形式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人们期待北京梁启超故居能借此契机尽快地恢复原貌。

  文物专家同时建议,老宅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院内居民的文保意识,防止火灾发生,使故居现状不再进一步遭破坏。

  本报记者 吕天璐/文 卢 旭/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