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艺术展专业性受广泛赞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1日 09:54 东方早报

  香港国际艺术展于5月26日至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家画廊参加了此次艺博会。

  “ART HongKong 11”5月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落幕。无论在成交状况,还是业内评价方面,这一届的香港国际艺术展(俗称“香港艺博会”)都受到了广泛赞誉。

  在整个展会采访期间,几乎没有听到过对它的任何非议,对于每一次都要伴着质疑和批评开幕、落幕的一些内地艺博会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舆论环境。对本届香港艺博会最低的评价,也只是觉得它不是那么突出。这种评价来自几位见多识广的画廊主和艺术机构负责人。在世界各地参加过那么多艺博会之后,他们感到有些“审美疲劳”。而大部分画廊和藏家都认为,香港艺博会很专业。

  成交量是主要支持力量

  专业,是一个很难具体描述的词语。可能是香港艺博会甚至会“用吸尘器把展板打扫干净”,也可能是香格纳画廊主人劳伦斯说的“展板的高度很统一、很合适”,除此之外,内容设置上的亚洲板块和未来板块也让挺多人赞赏。但前两届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精品艺术展(以下简称“上海当代”)也是以“专业”见长。当时的“上海当代”总监秦思源认为,学术上的追求能帮助“上海当代”建立起好的品牌形象。但很多人似乎并未领情,所以,判断“专业”的标准其实很模糊,更像仅仅是一个说辞。

  艺博会的本质是博览会,支撑它的最大力量就是成交量,劳伦斯这么评点。虽然不公布整个博览会期间总体成交额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做法这涉及画廊的机密,难以准确统计,但内地许多博览会都会通过公布成交额来提振画廊信心,吸引他们下一年继续参加。“上海当代”几乎没有公布过这个数字,除了难以统计之外,和成交状况不甚理想有关。劳伦斯说,在上海参加艺博会,对他的画廊来说形象上宣传的功能大于经济收益上的计算。对此,策展人皮力也有些同感,往年参加“上海当代”或者其他内地的艺博会,成交都不算理想,但还是会参加,因为有很多“江浙沪一带的藏家”。

  就成交情况而言,内地的几个艺博会肯定无法和香港的比。预展的第一天,香格纳画廊就卖出了几件作品,认识了几个新藏家。那个傍晚,皮力的画廊卖掉了三分之一的作品。而在后来的几天中,他一直很忙,对他的采访不停地被各种询价声打断。柏林的Neugerriemschneider画廊在展厅里摆放了香槟酒,一件十多万欧元的作品被一个来自内地的藏家收入囊中。

  零关税很吸引人

  成交这么活跃,原因到底何在?自由汇率、零关税和宽松审查这是皮力给出的答案。因为自由汇率,香港向来是国际热钱进入内地的前沿阵地。而一些画廊带到香港的作品,可能根本进入不了内地。

  不过,艺术家周铁海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大部分作品其实与政治、色情无关,并且认为税率上并无本质区别,“一个内地藏家,在任何免税的博览会上购买了作品,当时是免税的,但只要作品进入内地,就依然要补交33%的税”,他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内地画廊。而对于国外的藏家和画廊来说,只需要缴纳他们所在国家的税费,并不需要在上海缴税。这一点和号称免税的新加坡艺博会类似,对本国画廊和藏家并没有税率上的优惠。

  但实际情况是,在香港花费100万港元购买的一件作品,在内地就需要花费130多万元。“这件作品藏家完全可以不带回去。”策展人皮力说,作品可以放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办法很多。一位希望隐去身份的藏家透露,香港这个城市一年到头有无数各种各样的博览会,所以整个展会和衍生的服务行业十分发达,有专门的公司能够处理艺术品进出口的税费问题。所以,看似巨大障碍的33%的税率,其实也有规避的办法。若诚如斯言,那么同样的艺术作品在香港成交,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不低的折扣。

  在香港艺博会开幕当天,佳士得拍卖的大型预展就在同一层楼面举行。两天后拍卖结束,这一季的春拍,它一共拿下了4.84亿港元的业绩。西方人千里迢迢来到东方,总希望多看一些东西。所以几乎所有参加香港艺博会的人,都会去预展现场看看。他们还会去楼上的展厅,看曾梵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个展,或者也可以去看张洹的展览、周铁海的展览。这些展览,星罗棋布于香港的各个酒店和艺术场馆。

  另外,西方人不用担心语言问题,任何一个香港人都能讲一口很不错的英语。艺术家邱志杰认为,这种细节上的差别凸显了香港作为国际都市的优势。所以,去年上海艺博会上他接受采访时认为,北京两个艺博会加上上海的,都拼不过香港的。

  上海艺博会早已经不在香港眼中了。现在的问题是,新加坡都已经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在被巴塞尔收购之后,2012年香港艺博会将改期到2月份。邱志杰和周铁海都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高明的策略。邱志杰甚至认为,巴塞尔看到了香港艺博会的成长性,在它变成自己在亚洲的威胁之前先行收购,纳入全球布局,体现了西方资本的高明。

  中国乃至亚洲的艺术博览会领域,已经不再是乱局。香港已经崛起,上海、北京、新加坡和台北,都能感受到它的寒意。北京今年的艺博会已经结束,上海各类艺博会将在三个月后开幕。众人期待着今年的“上海当代”,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对它本身的期待,而是要解开一个悬念未来的“上海当代”,是否会“倒毙”于香港那咄咄逼人的锋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