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谁来为文物鉴定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4日 15:09 收藏界

  本刊  石 晓

  央视曝文物鉴定行业黑幕

  中央电视台2011年“3·15”晚会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只要出鉴定费,就可以任意开具鉴定证书,价格低廉的普通藏品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宝贝”。

  据报道,央视记者在潘家园买了三件“宝贝”,分别花了三百元、二百元、一百元:一件是署名齐白石的画,一个是落款写有“康熙年制”的小瓶,还有一个是写着“大明成化”的小杯子,来到位于潘家园附近的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

  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师颜仲省对记者带来的小杯子鉴定后说是大明成化年的。当记者问能开证书吗?颜仲省说能出证书,就写“大明成化高足杯”。又对记者意味深长地说:“我告诉你实话,这东西要卖,不要卖给特别懂的人。”

  记者又拿出第二件“宝贝”,落款写有“康熙年制”的小瓶。颜仲省为这个小瓶断了代,说是清末仿制品。记者说到开证书,颜仲省说可以写到康熙。明明知道是清末的还出具是康熙的证书,这行吗?颜仲省给记者说了一番理论:是清代的东西都可以。好比是昆仑玉,也可以开成和田玉,这都可以,因为它沾上边,昆仑玉山崩塌了以后,滚到和田里面去,就是和田玉。你得沾点谱,不沾谱不行。

  几天后,记者又拿着三百元钱买来的号称齐白石的画来鉴定。颜仲省断定,齐白石这张画彻底是幅赝品,和真品不沾边。但收下一千元鉴定费,也不管沾边不沾边,就毫不犹豫地给这幅赝品出具了鉴定证书,证书上赫然写着“齐白石本人画作”。

  记者随后又拿着小瓶到了北京聚宝斋鉴定中心,鉴定师刘育新一眼看出这个小瓶是仿品,并说是光绪仿的,仿的也值钱。这样记者花二百元买的小瓶一鉴定成了价值二十多万元的光绪仿品。记者问鉴定证书开到康熙得多少钱?刘育新说两万,开到光绪八千。经过讨价还价,记者以一千六百元价格给小瓶开了证书,上面的年代写的是清康熙。

  记者带着这件二百元买的小瓶又来到了北京鸿骞文物收藏品鉴定中心,鉴定师李宗文对小瓶做了鉴定后说是近一二十年仿的,当然新仿的也可以开证书,收了一千元后,为记者开出了写着民国的鉴定证书。

  接着,记者来到了北京古雅阁文物鉴定中心,还是这件小瓶,鉴定师马健鉴定后说,这到头是民国光绪时的东西,并说开证书没问题,按康熙出。记者又花一千元拿到了证书。就这样,同一件小瓶,记者拿到了三本比买来的实物贵得多的鉴定证书,从每一个精美的鉴定证书上同样可以看到貌似很专业也很严谨的鉴定。记者从潘家园花二百元买来的东西,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就这样成了极具收藏价值的文物。

  文物鉴定证书泛滥的背后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鉴定证书何以泛滥成灾,虚假文物证书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链,央视“3·15”晚会曝光鉴定行业内幕后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国内众多媒体刊文揭示了文物鉴定证书泛滥背后的深层原因。

  “鉴定证书”大多不可信

  中国拍协相关人士指出,目前很多拍卖公司和艺术品鉴定公司是没有鉴定资质的,具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也没有对外开展经营性的鉴定职能。民间的鉴定行为更多是民间自发的行为。

  业内专业人士说,真正懂行的人购买文物艺术品从不看鉴定证书,但现在收藏爱好者真正懂行的人不多,盲目相信一些所谓的专家出具的鉴定证书,这是造成鉴定证书泛滥的原因。

  ——人民网

  千万别听“专家”的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不仅脱下了一些所谓“文物鉴定专家”的外衣,也让许多藏家忧心忡忡:难道我们花了大价钱买来且已被专家定为国宝级的藏品,一夜之间真的就变得一钱不值?专家的鉴定书也成了废纸一张?

  有藏家曾说过:千万别听“专家”的,你知道谁是真专家?现今伪专家并不比假古董少,他们不过在玩些文字游戏而已。一些伪专家,一旦浪得虚名,便与拍卖公司做局,只等着你来咬钩。

  我们究竟为何而收藏,收藏一旦变为投资的手段和方式,一种梦想大捞一票的工具,唯金钱而金钱,情况就要复杂得多。有了泥沙俱下,自然就会来了浑水摸鱼者,一些人吃亏上当,已是在所难免。可这又能怨谁呢?既然你压根就没想收藏文化,你也就没有了文化判断力和辨别力,某些道德沦丧的“专家”,更是从来也没想品鉴什么人类所创造的精华,你还能指望他什么?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才是他们的独门绝技和看家本领!

  ——《天津日报》

  莫让专家成“砖家”

  文物收藏是一门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活动,因此更彰显出文物鉴定专家在这一行的权威性。很多时候,古玩的赝品与否、价值大小,普通收藏者是无从得知的。古玩的转让与拍卖,全凭专家的那一纸证书。但因为少数专家用钱就可以“搞定”,文物鉴定证书顿时化为浮云。长此以往,遭受打击的不仅仅是这几个专家自身的权威性,还有广大投资者的交易热情。这便是一起典型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学富五斗、受人崇敬的专家队伍,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屡遭网友拍砖的对象,被戏称为“砖家”。

  究其原因,恐怕这一队伍得先做自我检讨。他们之中,常有学艺不精者,晃着半桶水理论知识忽悠群众;也有认钱不认理者,昧着良心替只为利益群体说好话。类似的事情干得多了,大家对于专家的信任自然也被透支光了。

  ——杭州网

  心黑的岂止文物鉴定师

  卖证书的,以获利为目的故意出具虚假、错误的鉴定,无疑涉嫌欺诈。在艺术品投资的美丽诱惑下,许多毫无鉴赏能力和经验的人纷纷投身收藏,有些人仅仅是道听途说了些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便奋不顾身地下海淘金、一掷千金。也有不少人家里有个把老物件儿希望找个懂行的人看看真假估个市值。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节目里展现的那种民间鉴定机构和专家便应运而生。他们能力有高低,资历有真假,可不少人做的事却是一样的:指伪为真,认劣为优,以谋取高额的鉴定费。

  相较卖方,买方的行为逻辑又是如何呢?如果知道自己买的不但是赝品,而且是不上档次的假货,却还要搞个证书,试图凭着一纸买来的证书去骗人谋利,或去找下一个倒霉蛋以挽回自己的损失,那就结结实实地变成了共同欺诈的实施者。

  ——深圳新闻网

  文物鉴定行业呼唤诚信

  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鉴定行业的黑幕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物鉴定市场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当然,央视所曝光的几家鉴定机构作为鉴定行业的害群之马,理应被清理出鉴定行业,他们并不能代表当前鉴定行业的全貌。作为收藏者,我们也不必“谈鉴色变”。在目前的鉴定行业,还有一些规范正当的鉴定机构和德才兼备的鉴定专家,他们堪称是这个倍受争议行业的中流砥柱。

  央视披露的几家文物鉴定机构虽然只是鉴定行业的冰山一角,但目前我国鉴定行业问题重重,遭遇信任危机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约束机构,民间文物鉴定行业亟待规范。目前社会上的鉴定机构有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开的,有博物馆开的,拍卖公司开的,个人开的,良莠不齐,许多鉴定机构甚至既不具备鉴定的资质,又未经过合法审批,鉴定人员业务水平、道德素质也高低不齐。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证书的法律责任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也为一些唯利是图的投机者造成了可乘之机。央视节目中展示的一件只花百元钱就能买下的瓷瓶,有了鉴定师开出的冠以“成化年间”的鉴定证书,就可以身价倍增。同样一件东西在鉴定证书上可任意穿越时空改朝换代,我们从这样的鉴定过程中看不到一丝鉴定的严谨与规范,看到的只是一幕赤裸裸见钱眼开、“指鹿为马”的闹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某些鉴定人员眼里只有金钱,已经丧失了职业操守。鉴定证书成了他们翻云覆雨谋取利益的工具。

  不可否认,文物鉴定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鉴定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鉴定者的经验、阅历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即使国家权威的鉴定机构和业内的著名鉴定专家所作的鉴定也未必百分之百准确,但这和明知文物为假、为牟取不当利益肆意出具虚假鉴定证书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前我国的收藏市场空前繁荣,收藏队伍已达数千万人,鉴定行业不规范,鉴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的“定假为真”、“证书漫天飞”的现象,必然会使广大收藏者的利益和感情受到伤害,也会严重影响到我国收藏事业的健康发展。令我们欣慰的是,已经有众多的行业有识之士在关注着中国文物鉴定行业的良性发展。2009年12月由中华全国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中国《收藏界》杂志社等单位联手倡议下召开的,国内数十位知名鉴定专家参加的“全国文物鉴定专家洛阳高峰论坛”,就提出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鉴定家”的口号,鲜明地树起了净化文物鉴定市场的旗帜。

  文物鉴定行业需要诚信,需要有益于人民的鉴定家,我们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鉴定行业的法律法规,使民间鉴定有法可依;呼吁广大媒体也能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那些谋取私利、丧失公信力的鉴定机构,随意开具鉴定证书的“伪”鉴定家,一经发现就予以揭露曝光,让其无立足之地;也呼吁那些真正以服务藏友为目的,以传播收藏文化为己任的鉴定机构,和有责任感、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业务水平高的鉴定家,切实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行业树立典范,重铸鉴定行业的声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