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亿资金驱动金融化 艺术品市场钱景火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1日 10:03 人民网-江南时报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2011年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于7月25日正式上线。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到的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内地、港澳台及海外地区)中219家拍卖公司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涨112.71%,环比2010年秋拍上涨15.13%。上拍件数为250,970件,成交件数122,984件,专场数1,103场。这一季度,在作品上拍量、成交量较2010年秋相对下降的情况下,成交总额却持续增长,中国艺术品市场又迎来价格普涨的年份,高价拍品数量创历年之最。
这一季艺术品市场注定延续去年的狂欢。盛世收藏时代背景下,华人藏家频繁出现在世界拍卖场上的各个角落。资本的博弈、场上场下猜测、流言、造势、舆论也将大众的关注进一步引向了艺术品市场。面对艺术品金融化这一趋势,市场的投资趋利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而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愈加不平静。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新出炉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对此基于市场数据进行一一分析解读。
目前优质艺术品投资的财富增值效应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承认。艺术品可以作为财富第三极在房地产和股票之外成为资产配置的另类投资也日益形成共识。而艺术品价格之高使个体的投资收藏行为逐渐被边缘化,机构收藏和基金收藏经过多年的酝酿终于纷纷登场,而大体量的机构资金和基金资金入市又必然会抬高成交价格。越来越多涌入市场的艺术品基金成为高价推动力,他们需要一些指标性的成交价格作为标杆,为其持有的其他普品开创增值空间。就此形式而言,投资人乃至专家可以说喜忧参半。一方面新的形势需要新的学术标准和价格判断,需要新的制度建设和诚信建设以保障其物有所值和防范风险的需要;另一方面,流动资金的盲目性和投机基金的逐利性又必然会造成局部混乱和失序,造成相当数量的无效投资。
如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前一季报告中的预测,书画仍是高价纪录的主力支撑。2011年上半年艺术品交易大盘在内地继续了以中国书画为主的格局,中国书画总成交额为257.28亿元,占上半年总成交额的60%,其中近现代书画又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高价作品上,亿元以上的拍品书画占据11席。2011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TOP100榜单中占据近70席,其中高价集中在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上,分别为34席、28席。这种成交格局充分体现了收藏中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书画作为表达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传记人物的载体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不论从学术上还是市场上都得到确认。相比境外瓷杂类占据优势的成交格局,国内收藏形势与国外收藏潮流的区别已经日趋明显。
今年上半年另一现象则是有持续破纪录高价艺术品呈现,这些高价艺术品为该门类艺术品的价格拓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分门别类而言,齐白石、张大千的高价成交可能会吸引齐白石和张大千更加优秀的作品流入市场,而我们知道,至少在近现代书画这个板块还有相当数量的优异之作可供流通。对当代艺术而言,香港的高价成交格局是通过个别藏家的系统收藏和多年积累而形成的。这一市场现象会鼓励国内藏家对新一代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关注和收藏,以及系统积累。然而如何发现及确立下一波的美学风格及市场热点,依然是个难解之题,它绝不会由单纯的资金操纵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和复杂的社会共识。对于瓷器杂项而言,上半年的交易形式既有可圈可点的高价成交,也有估价过高而流标的市场拍品。对于传统藏品的过分依赖多年来使优质拍品一物难求,难以持续,而近年来各大拍卖行纷纷推出新的设计类藏品拍卖,可以说在工艺品领域传统拍品向现代产品的转化已经开始悄然启动。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2011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中特别增加对当下市场热点的关注和分析,分别对齐白石、张大千、吴冠中的书画市场走势以及其市场形成过程予以解读,同时对黄花梨、古琴这两个走势良好的杂项品类市场进行行情分析。
对于许多学者及媒体关注中国这一拨收藏热潮与90年代日本收藏热潮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次收藏热潮呈现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色。日本的收藏是以投资西方艺术品为主,又以印象派作品为主,而西方收藏中的机构藏品及学术研究依然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中,日本收藏界只是一时抬高了市场流通中的该类作品价格。可以说,日本的西方艺术品收藏无论是博物馆藏品还是美学判断,乃至大众认同,依然强烈依赖西方社会。而中国这波收藏热潮是以继承和拓展本民族的美学传统为主,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断流多年的收藏传统的恢复和发展。而其中历史文化传统的阐发、市场价值的发现,都是以本土市场为主。在这一收藏过程中,一批机构藏家和个人藏家通过高价竞标不但抬升了艺术品价格,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本身企业品牌的社会关注度,使收藏行为本身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其衍生价值远远超过作品本身的成交价格。这种收藏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为今后中国机构和企业的收藏做出了示范效应。
对于下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几个互相制约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经济的银根紧缩及其他投资板块的政策影响,相当的民间资本依然会涌向艺术品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后续效应将会在艺术品市场中持续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基金和机构购买力的加入,极大地拉高成交价,而相当一部分机构买家和基金买家的购买行为意在产生品牌效应,而并非期待藏品下一波的转手价格,这个特点也是新入市的许多基金需要予以关注的地方。第三方面,艺术品的产权交易及股份化不但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和艺术品持有模式,而且必然会极大地驱动艺术品价格的上扬,但艺术品股份交换这种模式既不能产生现金流也不能清晰描述投资者的资金退出路径,因此必然在学术界乃至政策考量中产生严重争议,其前途依然不明。这一交易模式的政策环境及实践效果尚需时日证明,投资和收藏界应予谨慎观察。
作者: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