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依藏何以能在故宫办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 11:02 新世纪周刊

2011年5月1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展品失窃信息。进入斋宫的仁寿门被封闭,大批记者在门外守候   2011年5月1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展品失窃信息。进入斋宫的仁寿门被封闭,大批记者在门外守候  2011年4月26日,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出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百余件西式化妆盒藏品和手袋。它们大部分制成于19世纪至20世纪,有卡地亚、爱马仕、库奇等品牌    2011年4月26日,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出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百余件西式化妆盒藏品和手袋。它们大部分制成于19世纪至20世纪,有卡地亚、爱马仕、库奇等品牌

  由参展方主动申请举办的展览,须参展方自行支付与展览有关的一切花销。两依藏方面向故宫支付了相当的费用,但具体金额未获双方告知。

  窃案过后,应警方取证、调查需要,位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景仁宫之南的斋宫闭门谢客。这个二进院落,是旧日皇帝举行祭天祀地典礼前斋戒的场所,近年常用于布陈各种临时展览。被盗的展品即在此展出。

  至案发后世人方知,此处展品并非故宫馆藏。它们以上世纪中期的西式化妆盒、手袋为主,分属卡地亚、爱马仕、蒂凡尼、梵克雅宝等奢侈品品牌,属于现代工艺品;此外兼有少量中式梳妆用具与家具,全部出自香港藏家、65岁的企业家冯耀辉之私人博物馆——两依藏博物馆。

  “两依藏”之名,其实由冯耀辉两个女儿的名字中均有“依”字而来。这家私人博物馆在香港开办已有九年,长期摆放冯耀辉的个人收藏,偶尔开办party招待朋友。至2010年底,冯氏在香港上环置业,设立新馆,才将两依藏转为对公博物馆,准备明年初对外开放。

  财新记者了解到,此前外界所知的两依藏主要收藏是中式家具,在故宫(微博)展出的化妆盒则是首次公开露脸。两依藏在2010年出版新书介绍这批收藏,并曾和英国一家著名博物馆接洽,讨论过展览可能性。不过在筹备落实之前,两依藏忽然选择回到中国,叩叩收藏“殿堂”故宫的大门。

  按常规,故宫博物院对各类展览设定了准入门槛,什么展览可以举办、什么不能举办,均有严格约定。根据《故宫博物院陈列展览管理办法》,两依藏博物馆的展览属于“引进展览”类别。对此类展览,该办法规定,“引进展览须与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应以展示古代、近代文物为主”;至于现代艺术品,则必须满足“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条件,才可“适当考虑”。

  该办法更特别规定:“对于非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单位的临时展览,以及个人文物收藏展和作品展,一般不予承办。”

  故此,故宫对举办展览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须先进行资格审查,再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报主管副院长或院长办公会批准,必要时还要报国家文物局和文化部审批。

  那么,作为私人收藏、且仅为现代工艺品的两依藏首饰盒藏品,是如何登上故宫的大雅之堂?

  起初故宫方面也表示拒绝。财新记者了解到,两依藏透过国内文博界人士在故宫穿针引线,也曾特地发出邀请,安排故宫人员赴港考察藏品,并多次承诺绝不用藏品牟利,不会借故宫之名抬价待沽。

  收藏界对于此批展品的艺术价值,其实存有异议。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公司负责文物风险精算的人士看来,这些展品多数距今不过六七十年,只是一些奢侈品牌的精选品,并非文物,亦谈不上是艺术品,远远无法按文物的标准来衡量其价值。

  据财新记者了解,是否引进两依藏展览,故宫内部亦有顾虑,最终仍决定敞开大门。

  其实,在最初接洽展览时,两依藏尚无正式博物馆身份,而是在去年底才在香港正式注册登记,随后方以对公博物馆身份与故宫签约。此去故宫,亦有为私人博物馆正式开张造势之意。

  据财新记者了解,故宫主动邀请举办的展览,费用由故宫承担;此类由参展方主动申请举办的展览,须参展方自行支付与展览有关的一切花销。两依藏方面向故宫支付了相当的费用,但具体金额未获双方告知。

  据财新记者了解,类似两依藏这样的展览,在故宫并不少见。

  对两依藏博物馆而言,付出一些金钱无疑是值得的。展览开幕礼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等人剪彩,各界头面人士高朋满座。

  奢侈品展览鱼目混珠

  商业和崇尚奢侈之风侵蚀到国家级博物馆一方净土。2009年,在午门展厅曾举办“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展品346件,主要为该奢侈品牌旗下珠宝、腕表、时计、饰物等

  在故宫博物院的网页上,列有大大小小各项展览3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为明清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和常设展览,如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原状陈列,设于咸福宫的慈禧垂帘听政史料展、设于储秀宫丽景轩的溥仪生活展等。此外,有大约不到十个主要为有排期限制的各种特展、临时展览、常设展览换陈,如即将在午门展厅展出的兰亭大展,在武英殿书画馆轮流展出的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等。

  展览看似琳琅满目,但多为历年积累。据故宫展览部副主任马继革介绍,质量较高的大展每年两三个。为数不多的特展中,近几年又夹杂一些参展方主动申办的展览。两依藏展览即属此列。

  就在故宫设于延禧宫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去年春曾以三个月展期举办过一个“佛像典藏——夏荆山佛像艺术展”,展品为“夏荆山居士率众弟子、耗费数十年心血用工笔重彩绘制的佛像绘画作品”。展览介绍称之为“中国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开幕式当天贵客盈门,到场者有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宁波慧日寺主持传禧法师等政府官员、宗教界人士共300多人。赵少华还亲自为该展览致辞。

  展览的介绍资料,对这位“夏荆山居士”极尽赞美,称其为著名爱国华侨,追随海内外高僧大德修学显密教法长达50余年,系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善信檀越和佛教绘画艺术家。而在美国,夏荆山则以看风水极准而闻名,香港、东南亚一带富豪也常常请他看风水。据财新记者了解,夏荆山目前长期居住于密云水库附近一处大院,常年有信徒携礼前往拜谒,求其解读“命理相学”。

  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引进展览,还有2009年在设施最好的午门展厅举办的“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展品有346件,主要为该奢侈品牌旗下珠宝、腕表、时计、饰物以及品牌史料等。

  两年后,2011年5月31日,以“艺术、时空之旅”为主题的LV(路易威登)奢侈品展,于修缮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举办,共展出路易威登各类展品近200件,涵盖旅行箱、服饰等。一时舆论哗然。

  随着争议升温,此时人们方才忆起,两年前就有类似的卡地亚珠宝展览进入故宫的先例。世人担心商业和崇尚奢侈之风侵蚀国家级博物馆的一方净土,更大的忧虑则在于博物馆为追逐利益,而冷落了其本应承担的文化职能。

  大修还是破坏

  故宫大修后,国家文物局一位官员对装修一新的故宫作出评价:“好像是进了影视城”

  尽管故宫接纳了诸多类似卡地亚珠宝这样的奢侈品展览,但据员工透露,一些颇有价值的计划内展览,因诸如“不被重视”“缺乏经费”之故胎死腹中。更有一些已立项的展览半途夭折,甚至已筹备妥当却仍被搁置。

  2010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一次会议上坦言,当前游客能参观到的地方不足故宫面积三分之一。大锁锁住了故宫数不清的宫门。

  与此同时,故宫以保护文物建筑和更好向公众展示为目标的大修和日常修缮,一直未曾间断。

  2002年,故宫启动了自成立博物院以来最大的修缮工程,是为“大修”。故宫称其为“百年一遇”,投资规模为每年1亿元,总计19亿元,全部由财政拨款。

  整个大修按规划将持续到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实施。其中近期已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结束,包括武英殿及中轴线上的开放区域,重点是三大殿。从2009年起,故宫维修进入常规修缮阶段。目前中期已经过半,修缮对象转至非开放区域的殿宇。

  大修的启动,与故宫方面的积极争取不无关系。2002年3月,大规模修缮启动,总指挥为2002年9月新上任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当时还兼任文化部副部长。

  这是一项在古建和文化遗产保护业界引起很大争议的工程。争议焦点是,故宫在大修中的做法,是否违反了古建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最小干预”原则,以及程序上是否存在瑕疵。

  上述几项原则,来自国际社会共识和有关国际、国内法规的约定。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修缮更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在原中国文物研究所(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主任张之平看来,遵循上述原则最直观的措施,即是“随破修理”四字。她认为,对古建进行维修,主要是为了排除安全隐患。就像人病了就得治,但要尽量少动,“少干预、多保护”,尽可能多地保存建筑所带有的历史信息。

  “故宫一块砖的历史比美国还长。”张之平表示,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尽最大努力维持原状。

  故宫在大修过程中出现大面积更换原有材料和油漆一新的情况,有的确是因为年久失修采取的必要措施,有的,在一些专家看来,则是不必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2006年启动的太和殿维修,是故宫大修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工程,亦引发激烈争议。

  太和殿是往日朝廷举办登基大典、重大庆典、出师、传胪(宣布殿试结果)、恭上皇太后徽号、册封皇后、皇太子等重大仪式的前朝正殿,俗称“金銮宝殿”。它在故宫建筑群当中等级最高,体量最为宏伟,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甚至被认为当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在对太和殿做勘察测绘过程中,故宫方面发现太和殿的一个柱角低于其他角,遂怀疑该柱角的檐柱或有严重糟朽,认为需要揭瓦来查看。修缮人员对屋顶一角打开探洞勘测,却发现并无结构性损坏。

  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引发激烈争议。张之平回忆,当初业内不少专家提出不应再扩大维修规模。她指出,在古建并无严重损坏的情况下,大规模拆旧建新是严重违反“真实性、完整性”原则的行为。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不是这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专家所能控制的。最终,太和殿的屋顶大部分被揭开重修。

  太和殿的屋顶,属于明清官式建筑九级屋顶形式当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上覆皇家专用的黄色琉璃瓦,垂脊檐角上的仙人走兽每列多达11个,为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所仅有。檐下一层装单翘重昂七踩溜金斗拱,檐下二层装单翘三昂九踩溜金斗拱。内部构件亦与其他殿宇不同。由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构成4大坡顶,跨度虽大但曲线优美。其中梁架之上椽檩层叠,椽上再铺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用的是其他宫殿建筑当中所未见、配方至今几乎失传的白泥灰背。一旦大面积揭瓦,原有的材料势必遭到破坏,特别是瓦和房梁之间的粘合、防雨防漏材料,如灰背、铅皮等,将无法复原,只能用新材料替换。

  现实是,一方面,新材料的质量和原有材料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传统工艺已经难以复原,传统匠人也逐渐消失。原故宫负责古建的副院长晋宏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两个问题是故宫在大修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因而有专家对“大修”如何理解提出质疑,认为“大修”作为落实“整体保护”的目标,应该是有计划的全面开展故宫文物建筑、包括其它各类遗存的维修保养,尤其应关注非开放区的文物建筑维修。

  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无论怎么修,都必须遵守“最小干预”原则,一定要有严格的程序。如果要进行“重点修缮”,就更得拿出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来论证。但迄今为止,尚未听闻有任何监测数据说明太和殿需要大修,整个太和殿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结构性的失稳现象。

  晋宏逵解释,此次大修是难得的一次全面“袪病延年”的机会,故宫方面认为彻底修缮是必要的;所有维修都是针对古建筑的残损,消除隐患。他强调太和殿保护工程贯彻了“最少干预“原则。

  故宫方面大面积揭屋顶重修,引发了主管古建筑维护的国家文物局强烈不满,这在业内不是秘密。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副局长童明康曾分别到故宫要求停止继续揭瓦,但未引起重视。

  不得已,国家文物局找来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多名资深专家一起前往故宫。当受邀前往的专家们登上太和殿的脚手架看时,屋顶的老瓦已被揭开一大半。这次声势浩大的专家团行动奏效,故宫方面终于歇手,但木已基本成舟。

  不过,故宫古建部主任石志敏对财新记者表示,故宫大修有严格的程序,每一步都要层层报批审核,且会征求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他对财新记者确认,太和殿大修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许可。

  大修之后,国家文物局一位官员曾对装修一新的故宫作出评价:“好像是进了影视城。”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