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疯玩击鼓传花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 08:09 中华工商时报
■资本大量涌入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各地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也应运而生。而投资方和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踊跃,更关键的原因是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
■面对国内在文化产业领域刮起的资本旋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表示了忧虑。他指出,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其实还是一个很弱小的领域。要让资本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玩弄”这个产业
■一面是不断被刷新的各项艺术品拍卖价格纪录,另一面是艺术品交易所的遍地开花、问题丛生,艺术品投资“全民化”浪潮似乎正迎面而来。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艺术品投资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危险的泡沫期,投资者盲目跟风进入“牛市”的风险很大,市场也可能急转直下陷入低潮
交易品种价格疯狂上涨、急速下跌、作品来源不明、交易规则朝令夕改,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开业一年多,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来自市场以及专家学者的质疑声浪。
天津文交所的争议还未平息,如今风波又转移至由天交所策划人屠春岸筹办的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泰交所不仅沿用了饱受争议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而且还陷入鉴定专家履历造假的漩涡中。
在天交所运行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在泰交所刚成立就暴露的种种质疑,使得人们对文交所的规范和监管频发担忧。而最近迅速扩张的各地文交所,更让艺术品投资仿佛进入了“全民化”浪潮。
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国文交所总量突破20家,仅两个月,全国挂牌成立和筹建中的艺术品交易所已达34家。一个城市竟扎堆了5家之多,华彬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九歌艺术品交易所、汉唐艺术品交易所等都在北京挂牌。有的连办公室都没装修好,就开始上品种,面向投资者开户了……
“疯长”的文交所
艺术品投资的疯狂可以从每年的拍卖市场总额一探究竟。200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不足200亿元,而到2010年就超过了500亿元,占
全球艺术品拍卖额的33%,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交易市场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各地争相上马。
据了解,目前,国内文交所的设立正在从一省(区市)一家向更小的行政区域延伸。这些先后涌现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以上海文交所为代表的专业化综合性服务平台;二则是以天津文交所为代表,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艺术品份额合约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两年国内金融资本触角迅速延伸至文化艺术品交易领域,是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与投资方利益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0年3月,文化部等九部门联合签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件。文件明确指出,“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注资引导,鼓励金融资本依法参与。”其中要完成的一个目标就是,“完善各类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
就在该指导文件出台后不久,资本大量涌入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各地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也应运而生。而投资方和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踊跃,更关键的原因是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
天津文交所以极低的交易门槛和鼓励投机的规则导致交易乱象频生。市场人士估算,由于交投火爆,天津文交所一天的佣金收入就达80万元。这些收入会流进谁的腰包,仍是个谜。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交易所连最基本的市场平台都不具备,为迅速招揽客户,不惜降低投资门槛和改变运行规范。一些后来者只是照猫画虎,生搬照抄先行者的规范,没有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和本质,对风险的防范一片“空白”。有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评估鉴定体系不健全,难以“保真”,还有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虽是第三方平台,但自己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有失最基本的公正。
面对国内这场在文化产业领域刮起的资本旋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表示了忧虑。他指出,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其实还是一个很弱小的领域。要让资本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玩弄”这个产业。
乱象频发引发风险
在最初的疯狂热炒之后,曾经无比风光的天津文交所第一批艺术品份额已经从最高18元附近跌至不到3元。艺术品份额投资算是中国独创的投资品,在遭遇暴涨暴跌后,天津文交所没有真正解决好交易制度等根本问题,只能直接将入市门槛提
高至100万元,由于缺少资金参与,跌停成了市场的常态。
天津文交所份额化交易的暴涨暴跌引发各界关注的同时,也让天津文交所开始对份额交易规则、资产包价值审核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其实,天津文交所对于艺术品份额投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太多办法,除了推出严格控制涨跌幅,组织新的超亿元艺术品份额集中入市,将不定期份额转成定期份额(定期份额到期必须交割)等举措外,天津文交所还逐渐收紧入市门槛,将开户门槛从5万元提高到50万以上的金融资产,此后一度暂停开户,7月1日恢复开户后将开户门槛继续提高到100万元。
针对各地文交所对于份额交易的热衷,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系副主任周正兵教授给予了提醒,他认为,份额化交易容易出问题。目前阶段,文化产权交易所想要做强做大,应该先把资源管理好,把交易平台做好,关键是要引进好的项目。
正如财经评论员叶檀所说,国内一些规则混乱的交易所,不仅无法提高中国的资本与货币市场效率,反而会将规范的民间金融扼杀于摇篮之中,而监管不严甚至有意误导的规则,将成为无良商人“绞杀”投资者的利器。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文交所市场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这个市场非常分散,而且缺乏统一的设立标准和监管主体,都是各地方交易所各自为政,主要由当地金融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实施监管。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这种证券化的交易非常复杂,地方政府不具备证券监管水平和监管手段。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自身就是开设文交所平台的利益方。因此,想靠当地政府管好这类平台是非常困难的。对此,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关键还是国家层面上尽快出台统一的监管办法,明确监管主体,这样才能改变这类交易平台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没有相应监管办法的“无法无天”局面。
投机与炒作
“价格能够爆炒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流通中大家击鼓传花,完全的投机炒作。”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形象地比喻:“比如地上有一块石头,说它值多少钱,大家可以拍卖,我考虑的是只要后面有人买,我今天就可以买。已经不再考虑它本身的证券属性和价值问题了。只要有人比我更傻,我就可以当这个傻子。”
博傻的代价就是最后接盘的人将血本无归。这也是天津文交所在推出两幅画作交易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后就紧急停盘的原因。
刘纪鹏直言,艺术品的证券化是中国独创,国外艺术品交易的二级市场只有拍卖,没有文交所。在世界资本市场上,能证券化的品种都是一个法人,具有制造利润来偿还证券基本收益的能力。文化交易所的问题根源在于,艺术品本身不像上市公司法人那样具有持续产生利润和抵御承担风险的能力,他们自身不具备有稳定的升值功能,这样的产品本身是不能证券化的。
除了投资风险,市场更是存在着另一种担忧。据了解,参与市场的大部分都是企业老板,这些人并非是艺术品市场的老手,泡沫散后,导致的或许不仅仅是投资者本人的损失,更或牵扯到一位投资者背后的企业或产业,投资者确实应该保留一份清醒。
这种证券化的交易方式,对于艺术品本身来讲,也是褒贬不一。有收藏者认为,钱没有去处,所以都到资金到艺术品市场“打游击”了。这种现象看似在对文化艺术品的价值发现,其实是在对文化艺术品的破坏和糟蹋。暂时的资本游戏,又何以能够真正起到振兴文化的作用?
上海大学美学教授徐建融认为,艺术品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规律,不能简单与份额交易画等号,这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投资者得到的只是经济收益。真正喜爱艺术品的投资者,更希望在艺术文化层面上得到一种交流。如果所有的艺术品都采用份额交易的方式,都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会影响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