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文物回归需先寻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2日 11:2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清东陵(资料图片) 清东陵(资料图片) 清东陵(资料图片) 清东陵(资料图片)

  呼吁

  日前,清东陵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景区主办了“2011清东陵博客文化节”,并发出“寻找清东陵遗失文物”的倡议,意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号召全球关注清东陵的有志之士,一起寻找清东陵丢失的文物,让清东陵文物能够早日回家。这一举措让帝王皇陵——清东陵再次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我们知道,清东陵曾多次被盗,可谓命运多舛,如在军阀混战的1928年,流氓军阀孙殿英炸陵盗宝,又如在抗战胜利后的权力交接的中空时段(1949年)遭土匪洗劫,无数皇陵被抢劫一空。那么,清东陵究竟埋藏了哪些文物?这些文物的重要性又如何?这显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否则,谈何寻找文物?又谈何文物回归?

  专题撰文 吴聿立

  清东陵见证了清朝盛衰

  清室皇陵共有5处,其中3处在辽宁省,另外两处就是分别位于河北省遵化县和河北省易县的东、西二陵,即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东陵自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开始营建,历时247年才告结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里共建有皇陵5座,包括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还有东(慈安)太后、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合计埋葬有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可以说,清东陵是清朝盛衰的历史见证。

  清东陵以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 “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的头衔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国家旅游局于2001年1月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

  慈禧陵墓宝藏丰富而精彩

  乾隆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帝王,而慈禧太后则是清朝穷奢极欲的当权者。所以,清东陵中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的陵墓最为奢侈,里面也放置了无数稀世珍宝。生前奢侈的乾隆墓葬中到底埋藏了多少珍宝?这个问题还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考证,但从清末大太监李莲英之侄李成武所著的《爱月轩笔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慈禧死后陪葬物品的情况,特别是令人咋舌的珍贵碧玺。

  《爱月轩笔记》称慈禧太后“脚蹬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碧玺近年价极低,然是物大者难得。今若有此物,虽不值钱,亦将合七百元一两也。”这里慈禧太后脚蹬莲花,寓意是“步步生莲”,即使亡灵尽快进入西方乐土。此外,《爱月轩笔记》又有如下记载:“金丝锦被,制价八万四千两,镶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一分珠五百粒、六厘珠一千二百粒、米珠一万零五百粒、红蓝宝石大块者约重四钱者十八、小块者六十七、紫母绿五分重者二块、碧玺、白玉共二百零三块。略估珠值八十五万四千二百两,宝石约值四万二千两。”除了以上殉葬品外,慈禧太后棺中还有很多其他碧玺首饰。据清朝内务府簿册所载,殓入棺中的碧玺首饰有:红碧玺朝珠、红碧玺手串、紫碧玺手串、红碧玺念珠、金镶红碧玺正珠、红碧瑘抱头莲、绿玉镶红碧玺抱头莲、红碧玺绿玉穿珠菊花、红碧玺镏子、红碧玺帽花。这些都是慈禧太后死后用来殓葬的碧玺饰品。

  其实,作为碧玺迷的慈禧太后,恐怕在活着时即已念叨着要在自己未来的墓葬中置入碧玺首饰了。清朝皇宫档案《普陀峪金井安放帐》有这样的描述:慈禧太后建陵时的“穴”位就在慈禧棺椁下面的金井内,其中也存放有大量珍宝。自光绪五年(1879年)3月25日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15日,陵墓官员曾奉懿旨先后六次向金井中投放大量宝物,光碧玺类宝物就计有红碧玺镶子母绿别子一件、红碧玺长寿佩一件、黄碧玺葡萄佩一件、红碧玺葫芦蝠佩一件、红碧玺双喜佩一件和红碧玺佛头塔一件。

  当然,这仅是文字对慈禧部分殉葬品特别是碧玺的记载,而实物还需要学者的研究。

  军阀土匪多次盗掘皇陵

  命运多舛的清东陵在饱受战火蹂躏的民国时期遭受了不止一次的盗掘,大部分有价值的关键性文物都流散到了世界各地。如果没有学者的研究和梳理,生活在今天的国人对于半个多世纪前发生的诸多盗案和被盗的文物恐怕很难回忆起来。 

  清东陵自1661年建陵以来,一直设有护陵机构守卫,包括管陵人员、守陵旗兵和绿营兵,还有宗人府、礼工部等机构。自1911年清室移政于民国之后,陵墓管理逐渐松懈,不少盗匪开始觊觎东陵财宝。1928年6月,被奉军收编的土匪马福田占据马兰峪,开始在东陵小规模盗掘宝藏;同年,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驻防在蓟县的马伸桥,在打垮马匪后,以“军事演习”为幌子,下令盗挖宝藏最为丰厚的乾隆皇帝裕陵和慈禧太后定东陵,以所盗宝藏换取外国军火,加强自身武装。从此,两个最伟大的陵墓宝藏烟消云散,神秘失踪。

  对于清东陵来说,厄运没有就此了结。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守卫东陵的日满军队撤退,陵区管理出现权力真空地带,一群土匪强盗乘机挖开康熙景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以及东太后陵墓,东陵再遭浩劫。如今的清东陵,徒留下一个空空的外壳,内部宝藏几被掏空,关键文物已经云散四方,命运一如多灾多难的圆明园。

  更为悲惨的是,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1928年祖坟被盗、民国政府敷衍塞责后,发誓报仇,从此投入日寇怀抱,潜回东北担任满洲国傀儡皇帝,公开分裂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

  遗失文物至今谜团重重

  除了《爱月轩笔记》记载的慈禧殉葬品外,这个经过数次浩劫的清东陵究竟还埋藏了哪些文物呢?就是说,博友们呼吁“寻找清东陵遗失文物”,目的是要寻找哪些文物呢?

  自1928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在过去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对清东陵遗失文物展开过不少整理性研究,但在苦于无实物和难寻实证的情况下,有意义的学术进展和大的科学突破少之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陵文物变得更加虚无缥缈、迷雾重重了。于是,人们只好把目光转向流传已久的种种民间传说或各种猜测。

  中国科学院王春云博士一直致力于东陵文物研究,特别是慈禧太后宝藏研究,近十年来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比如他认为:慈禧琀珠原是一颗超级大钻,一颗来自印度莫卧尔王朝的莫卧尔大帝金刚石;慈禧凤冠上的“夜明珠”是大珍珠,其中四颗被慈禧扯掉用来换取八国联军撤军的故事则更是谣言;慈禧墓葬的两枚翡翠西瓜和四个翡翠甜瓜都与缅甸翡翠无关,而是来自美国加州的顶级珠宝——西瓜碧玺。按照王春云博士的初步研究结果,慈禧陵墓宝藏丰富而精彩,肯定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宝藏,大约也可跻身世界十大宝藏的行列。

  然而,目前各种网络列出的清东陵藏宝大致有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琀珠)、翡翠西瓜、凤冠以及凤冠上的珠宝、乾隆皇帝的宝剑以及康熙皇帝的九龙玉杯,这些都是见诸史乘、名垂千古、价值连城的宝贝。按照这些文字描述和图片,慈禧的那颗价值连城的琀珠就成了一个萤石球,翡翠西瓜就成了一块缅甸翡翠毛料,凤冠珠宝就成“夜明珠”了;慈禧琀珠也被镶上宋美龄的舞鞋了。

  有志之士怀着一颗爱国心提出寻找东陵文物、回归东陵文物的口号,用意是好的。但如果忽视前人的研究,一个显见的事实可能会是:萤石球现在被一些好事者当做夜明珠炒作,如果他们拿来一颗萤石球说就是慈禧的琀珠——夜明珠,又该作何应对呢? 

  因此,东陵文物需要尊重,前人学者的智慧成果同样需要尊重;东陵文物需要寻找,更要回归,但可能更需要的是我们对待祖国文化遗产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