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非国营博物馆运营举步维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7日 10:47 现代快报 微博

濠河两岸博物馆林立,但国有馆和行业馆、民营馆的生存状况却有很大差异资料图片 濠河两岸博物馆林立,但国有馆和行业馆、民营馆的生存状况却有很大差异资料图片 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如今享受财政全额拨款,与其相似的国有馆,生存都没什么压力。陈泓江摄 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如今享受财政全额拨款,与其相似的国有馆,生存都没什么压力。陈泓江摄 属于行业馆的南通纺织博物馆由于财政补贴有限,又与市场离得较远,所以生存压力巨大,门口场地已经成了停车场。 陈泓江 摄   属于行业馆的南通纺织博物馆由于财政补贴有限,又与市场离得较远,所以生存压力巨大,门口场地已经成了停车场。 陈泓江 摄
经营状况已经很好的蓝印花布博物馆也面临场地瓶颈,展厅成了储藏间。在其背后,则是生存日益艰难的其他民营馆。 陈泓江 摄  经营状况已经很好的蓝印花布博物馆也面临场地瓶颈,展厅成了储藏间。在其背后,则是生存日益艰难的其他民营馆。 陈泓江 摄

  早在1905年,晚清状元张謇就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使南通成为中国首个公共博物馆的诞生地。近年来,南通人建成了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文博馆群”,拥有国有、行业、民营博物馆和纪念馆大小20座,并有5座正在筹建中。南通市区5万人不到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这一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南通因此有着“文博之乡”“博物馆城”的美誉。

  今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批准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榜上有名,是全国47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文博单位。然而,不久前,南通文博协会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南通博物馆数量众多,但除部分国有博物馆运营良好外,不少行业博物馆、民营博物馆却举步维艰,有的已闭馆或半关半开。在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方面,国有馆与行业馆、民营馆都有不小的差别,那些处于生存困境的行业馆和民营馆,希望政府能够在资金和政策扶持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因为“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博物馆都是在传承文化”。

  近日,南通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将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博物馆做好文物征集、展陈更新等业务工作,并欲建立绩效挂钩的动态扶持机制。行业博物馆、民营博物馆能否借此走出窘境?“文博之乡”能否让行业馆和民营馆同样在政策扶持下变得更加繁荣?

  耀眼的博物馆群

  濠河是南通人的骄傲,它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有资料记载,濠河原为古护城河,也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

  如今,濠河两岸林立的博物馆,与濠河一起成了南通的名片。南通市文博协会办公室主任凌振荣介绍,目前,环濠河博物馆共有20家。从濠河东南端的南通博物苑开始环濠河博物馆之行,向北是城市博物馆,沿河边一路向西到了张謇纪念馆、沈寿艺术馆,此外还有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纺织博物馆等等。

  “狭义上讲,环濠河文博馆群即濠河周边的博物馆,广义上讲则指南通的所有博物馆。”凌振荣说,近期,该协会对环濠河文博馆群进行调研后发现,20座已建成的博物馆中,正常运作的博物馆有18座,另有两座现状堪忧,分别是处于关门状态的南通建筑博物馆和处于半关门状态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

  “20座运作中的博物馆,国有博物馆有4座(南通博物苑、南通个簃艺术馆、张謇纪念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行业博物馆有9座,民营博物馆有7座。”凌振荣说。除了南通博物苑创办于1905年,其它博物馆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兴建的。凌振荣说,南通拥有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等一批“国字号”博物馆,而且还有不断增加之势,包括正在积极筹建的中国慈善博物馆、中国眼科博物馆、中国环境博物馆等。一个地级市拥有如此多的“国字号”博物馆,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此外,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和南通风筝博物馆还是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博物馆。

  南通市文博协会调研显示,现在运作的20座环濠河博物馆,管理文物藏品123970件,年接待观众114万多人次,已有10余家免费开放。

  吃财政饭的国有馆

  在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中,名气最大的是南通博物苑,该博物苑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比故宫(微博)博物院还早创办20年,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据南通博物苑苑长助理张美英介绍,1905年,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将通州师范学校公共植物园规建为“博物苑”,创办了南通博物苑,使南通成为中国首个公共博物馆的诞生地。

  资料记载,南通博物苑创办初期,苑内文物、标本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1914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件。张美英说,博物苑早期的经费都是张謇自己出的。1924年,张謇生意受阻,各方面举步维艰,博物苑没人专门管理,一度还出现失窃事件。抗日战争期间,博物苑沦为日本侵略军的马厩,惨遭破坏,藏品除少量转移它处外,大部分被劫被毁。新中国成立后,博物苑才获得新生。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美英告诉记者,经过全面规划和建设,历经百年沧桑的博物苑有了新的发展,总占地面积由原来的35亩扩展为现在的7.21公顷。“如今,博物苑的藏品总数已近5万件。不过,张謇时代的藏品由于历史的磨难流失不少,只剩下150余件。”

  “博物苑现在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只是部分景点收费,”张美英介绍。博物苑免费开放,人员工资、维护等费用如何支出?面对记者的疑问,张美英说,南通博物苑属于国有,主管单位是南通市文化局,全财政拨款,每年拨款经费约1000万左右,“是政府花钱养起来的。”据了解,文化部门主管的南通个簃艺术馆、张謇纪念馆等,以及财政部门主管的珠算博物馆、规划部门主管的城市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都同样因经费有保证,运作良好。

  改制馆艰难前行

  沈寿艺术馆位于濠河边“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旧址,该馆创建于1992年,曾与南通博物苑一样是“国有”性质,原为南通市旅游局主管的事业单位,但经费来源是“自收自支”。改制后,该馆面临了更多生存困难。

  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介绍,百年前,张謇在为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也为家乡请来了一位苏州的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并在濠河畔举办南通女工传习所,从而使南通的刺绣有了新的面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瑰宝。

  “艺术馆起初是事业单位时,也是自收自支,人员太多,工资发不了,要么靠卖绣品等赚钱,要么租场地搞钱。”

  卜元说,尽管是自收自支,但年底有差额拨款。不过,那时每年年底自己就为怎么向政府申请拨款操心。因收入不高,一些刺绣好手也经常不来上班,用病假等借口,在家接私活做绣品赚钱,艺术馆几乎停滞不前。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沈寿艺术馆被迫进行改变。卜元回忆道,2008年,沈寿艺术馆改制,摘掉“事业单位”的帽子,加入民办行列。“此时留下的人开始意识到付出和收获挂钩了,积极性又起来了。”

  “我认为博物馆要走以文养文的道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卜元告诉记者,近年来,沈寿艺术馆通过多种渠道弘扬沈绣艺术。自2009年,沈寿艺术馆制作的精美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由胡锦涛亲手赠送给奥巴马后,一时间名声大噪,四面八方的订单也紧随而至。“但我觉得达到收支平衡就好,不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绣品要精益求精。”目前,沈寿艺术馆还开办了文博商行,常年开办书画展、鉴定古玩、开发民间家具等,想方设法创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卜元算了一笔账,改制后,他每年要向政府缴纳房屋租金2.5万元,维

  持馆内正常运营需要管理人员12名,加上水电费一年开销至少28万。此外,有条加工绣品的生产线,人员工资大约要24万。除去这些开支,每年偶有结余。 尽管如此,卜元对未来的发展之路还是忧心忡忡。“我手上这批懂刺绣的人都是原来研究所退下来的,大约80人,平均年龄55岁了。”卜元说,现在处于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培养也严重脱节,青黄不接。“而且,这几年来沈绣的推广费用越来越高。

  民营馆面临瓶颈

  作为博物馆事业发祥地的南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兴起了民间人士创办博物馆热,多家“民”字号博物馆涵盖了南通极富地域特色的人文、艺术、自然等诸多方面。其中,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运作良好,名气很响。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创办者吴元新,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该博物馆于1996年创建,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的蓝印花布传承基地。“收藏、研究、传承、创新”,吴元新认为博物馆应该承担这样的功能。

  吴元新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家里的衣服、床单都是母亲纺纱织布做的,他自小就对染织有很深的情感。1977年,他到印染厂工作,接触传统的印染花布技术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因工作出新品种需要,他当时收藏了很多蓝印花布。

  到了1996年,他有了办蓝印花布艺术馆的念头,但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认为他养活不了自己。他没有动摇,多方奔波下,他在南通纺织博物馆内租下了两间房屋,每年缴纳房租1.8万元,办起了“南通民间蓝印花布艺术馆”。

  “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登记注册花了1400多元,装电话花了5000多元,请了两三个人,每人月工资三四百,家人一有时间就前去帮忙。”

  吴元新说,边经营边布置并现场演示蓝印花布各道工序,这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很多参观者还要求购买纪念品。当时,他的蓝印花布产品还没有商标没有包装,但都被参观者买去了。蓝印花布的生意好了,让纺织博物馆的员工们有了意见,也搞了个类似的经营场所。挣扎了半年后,吴元新被迫另起炉灶,在附近的文峰公园用差不多的价格租下了一个很偏的院子。可没想到,因为在路边挂了个指示牌,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意外扩大了该馆的影响。

  2001年,吴元新向政府申请建立博物馆,获得了支持。于是有了现在的两层新馆,坐落于濠河之滨,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房子是政府的,我每年象征性地交2万元租金,租期10年。”

  蓝印花布博物馆门票价格是10元,那么一年门票收入能有多少?吴元新坦言,这项收入并不重要,因为只要到该馆购物的顾客,全是免费参观,“主要还是靠销售产品”。 “经过10年的发展,藏品从一两百件、一两千个纹样,到现在两万多件、十几万个纹样,年参观人数由三四千人猛增至四五万,翻了十几倍。”吴元新为今日的成绩感到欣慰,但也有自己的困扰。“现在博物馆的地方太小了,展厅不得不变成储藏室,让人不便参观。”

  吴元新说,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蓝艺”商标和品牌。每年房租、人员工资各项支出80万左右,销售额200多万。“我是传承创新中的创收,与一般民营博物馆普遍差钱不同的是,我更差的是空间。”

  吴元新透露,他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扩建,但都没有批下来。有关部门宁可在周边建些茶馆,却不让扩建,还建议他搬到乡下去。吴元新对此感到十分沮丧,他期盼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的扶持。

  行业馆和民营馆举步维艰

  有关人士介绍,文化部门主管的国有馆基本上都吃财政饭,经费有保证,而行业博物馆虽然也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数额上远远不如文化部门主管的国有馆。此外,如果主管的部门是清水衙门,那么,补贴的兑现就会比较艰难,相应地,这些博物馆的日子就不好过。下面这些行业馆的困境,就很能说明问题。

  南通纺织博物馆创建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如今却是门庭冷落。前天下午,记者来到该博物馆时,馆前空地成了停车场,“ 南通纺织博物馆”几个大字在大厅入口暗淡无光,与某会所的标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通纺织博物馆:建成开馆以来,接待了数十万中外宾客,被誉为集历史、科技、园林为一体的纺织大观园。当时,上海、浙江等地博物馆都曾来南通纺织博物馆取经,一时间南通纺织博物馆享誉全国。然而,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等历史原因,这个博物馆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一度出现“断奶”现象。为了维持生存,现在该馆的房屋大量出租,有的成了饭店、有的变身公司。而且,在机构变动中,南通纺织博物馆多次更换主管单位,没有及时跟上改革步伐,展陈多年不变,自然停滞不前。

  南通建筑博物馆:建于1992年,位于南通建筑中等专科学校内,是我国的第一座建筑博物馆。该馆陈列有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建筑史料和实物,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的建筑发展历史。然而, 近年来,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该馆一度处于关门状态,与纺织博物馆的命运相似。

  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是南通作为“体育之乡”的集中成果展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馆也长期闭馆。

  除了一些处于困境的行业馆之外,一些民营博物馆的日子也不好过,相对于还能多少拿到点补贴的行业馆来说,民营馆只能靠自己,如经营稍有不慎,即会陷入困境。

  “南通长寿博物馆不长寿,”采访中,南通文化节一学者说,长寿博物馆是2004年创办的,属民营性质,但现在早已闭馆。在国内颇有知名度的南通风筝博物馆,在苦撑6年后,迫于生存压力,不得已搬离濠河边的黄金地段,临时寄身于南通北濠东村的静业庵内。

  “不管是国有博物馆还是私有博物馆,作为政府应该公平一点。”在采访中,卜元和吴元新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这一点。卜元告诉记者,拿博物馆免费开放来说,国有馆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民营馆却不能享受这一政策。他的博物馆现在收费15元/人次,之前他也响应过政府的号召免费开放,可是造成馆内很多设施损坏。“维修就是一笔大支出,收费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管理馆藏。如果非要免费开放不可,希望政府可以每年补贴5万元给馆里,这样他就可以多请2人来负责馆内的保卫工作。”

  卜元还举例,如果政府一年可以拨400万给馆里,那就可以多培养40个人才,那对文化的保护也就不一样了。吴元新也认为,“对于民营博物馆,政府撒手不管是不对的,是对私人博物馆的轻视。”对于免费开放资金一块,吴元新也提到,南通纺织博物馆有20万元经费,南通博物苑有120万,而他们申请5万都很困难。“国有、私营都应该一视同仁,同样是为传承文化事业。”

  “办博物馆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营。”吴元新说,有博物馆开不下去,经费短缺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其经营理念有问题。比如长寿博物馆开馆之初的理念就不对,卖一些长寿食品来赚钱,其他商店也有卖,显然无法长久。卜元也认为,除去经费不谈,办馆的理念很重要,开办博物馆的人需要热爱此事业,不能唯利是图。

  也有学者认为,作为建筑之乡、纺织之乡、体育之乡的南通,完全可以把上述这三个专业博物馆办好。不过,“博物馆办得好就办,办不下去关门,”这也符合自然规律,关键是看政府怎么来规范。“博物馆作为公益事业,不管公私,政府理应在设施、资金方面给予平等的支持。”

  如何破局?如何扶持?

  今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批准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榜上有名,是全国47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文博单位。这对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来说,既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根据要求,创建单位必须“用两年时间(2011年-2012年)全面完成创建任务,达到创建标准。”

  被列入国家示范,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将如何作为?近日,南通市政府刚刚下发了《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规划》,计划利用两年时间,使“环濠河博物馆群”基本形成文博内涵更加丰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公益活动更加突出、服务效果更加显著的公共文化特色品牌。

  《规划》从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完善群馆联动功能、开展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对环濠河博物馆群的20家博物馆提出了两年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绘就了环濠河博物馆发展蓝图。首先将继续推进馆群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并鼓励社会参与、多元办馆。坚持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共同发展方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探索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并进一步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博物馆文物(标本、资料)的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提升办馆质量,丰富博物文化。还要注重资源整合、交流与利用。发挥国有综合博物馆和“国”字号专题博物馆在场地、设施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委托代管、技术指导和联合办展的方式,帮助小型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提升管理运行水平。

  《规划》提出,依托文博协会,推进行业合作组织建设,组建环濠河博物馆群理事会。理事会在文物行政部门指导下,按照民主协商和行业自律原则,组织协调馆群成员单位在文物收藏、保护、交流、研究、宣传等方面的合作事宜和重大活动。并探索馆群合作考评机制,在鼓励成员单位个性发展和特色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特色收藏品鉴、保护技术创新、精品陈列展示等活动,对馆群合作的基础工作和共性活动进行综合考评。此外,结合南通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措施,鼓励各类博物馆不断增加藏品数量、丰富藏品类型、充实藏品体系,不断创新陈列展览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专项补助和考核奖励等多种形式,支持和推进环濠河博物馆群的联动合作运行。

  “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的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博物馆做好文物的征集保护、展陈的更新调整以及信息网站等业务建设;研究制定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办法,建立绩效挂钩的动态扶持机制。鼓励博物馆通过文化产品开发和积极吸收社会捐赠等途径,多渠道增加创建投入。”

  南通市文广新局有关人士说,南通将研究制定环濠河博物馆群公共服务考核评估办法,以创新宣传展示、实施免费开放、开展社会服务和打造特色品牌为考核重点,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加强对馆群成员单位参与示范创建工作的考核评估,考评结果作为实施奖励、补助的依据。“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环濠河各博物馆及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任务。”

  数据

  南通被称为“文博之乡”,市区5万人不到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环濠河文博馆群中,国有博物馆有4座、行业博物馆有9座,民营博物馆有7座。 隐忧陷入生存困境的行业馆和民营馆有南通纺织博物馆、南通建筑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南通长寿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声音“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财政补贴,国有馆南通博物苑有120万,行业馆南通纺织博物馆降到了20万元,而民营馆申请5万都很困难。”

  南通被称为“文博之乡”,市区5万人不到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环濠河文博馆群中,国有博物馆有4座、行业博物馆有9座,民营博物馆有7座。

  隐忧

  陷入生存困境的行业馆和民营馆有南通纺织博物馆、南通建筑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南通长寿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

  声音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财政补贴,国有馆南通博物苑有120万,行业馆南通纺织博物馆降到了20万元,而民营馆申请5万都很困难。”

  快报记者 何洁 陈泓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