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师王澍首获建筑诺贝尔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 10:41 北方网
王澍,1963年生于新疆,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微博)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喜欢箫管,擅长书法和山水画,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美誉。
王澍以设计博物馆、图书馆等建筑在中国闻名。代表作品有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
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王澍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普利兹克(Thomas J. Pritzke)和妻子辛迪于1979年创立,由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赞助,每年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今年的颁奖仪式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A
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
据普利兹克建筑学奖网站介绍,王澍得知自己获奖后,表示获得这个奖很荣幸。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凯悦基金会主席普利兹克说,选中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将在发展建筑理念中的作用。普利兹克指出,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王澍提出的非常及时,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争议: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产生没有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
和妻子创办工作室
王澍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为杭州附近的一个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这个作品于1990年完成。
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他没有做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与工匠们在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对于工作室的起名,他认为,不管自己是一个工匠还是业余的,都是一样的。他对“业余”这个词的解读与字典中解释的定义很相近:“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
C
提倡“向乡村学习”
《南方人物周刊(微博)》此前的报道说,面对这个歌颂城市化美好生活的时代,王澍是一位无畏的逆行者,他提倡“向乡村学习”,选用大自然的材料,造“轻盈”的房子。
多年实验,这位“中国最具文人气质的建筑师”和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营造出一批素朴深沉的作品:瓦园、垂直院宅、文正图书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以及用“瓦爿墙”与“竹模板”围建起的上海世博会滕头馆。王澍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当代建筑中,很快赢得了西方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