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启动设计中国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 13:14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讯 何为“中国设计”,其未来会如何?3月17日,上海博物馆将启动“设计中国”系列文化活动,试图厘清这些问题。活动将以面向全年龄段的专题讲座为主,结合一系列走进校园的活动,力图从“设计”这一角度再现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
3月17日,书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将以“纸有情”为题,在上博观众活动中心举办讲座,同时启动上博“设计中国”系列活动。朱赢椿是2007年德国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的书”《不裁》的设计者,他的书装设计被称赞为“使中国图书设计获得自己的表达语汇”,在国际上也被视作代表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最高水平。
之后,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社科院的学者们也将陆续就中国的设计传统、文物中体现的创意及其设计之美、瓷器纹饰及其所处时代的思潮、老庄与设计之道等主题,与参与者分享其研究成果与审美之趣。
对中华文明来说,“设计”作为一个外来词,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使用。其中,营造、图案、美术工艺、工艺美术、工艺、装饰、装饰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等词混合交叉,其外延和内涵的边界含糊不清。特别是“工艺”和“设计”,其间有何渊源?各自的角度是什么样的?古代部分和近现代部分又如何界定?中间如何过渡?对这类问题,活动将进行探讨,力图提供更多元的角度来认识“设计”自身。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器物家具中蕴含着大量智慧、创意,在今天仍然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自先秦至清的各种冰酒器、热酒器,带有能转动的挡光板、可以调整光照方向的古灯,用一套7件小桌随意拼出“蝶阵”的组合桌,在小桌与箱子之间变身的旅行专用小箱,易于携带的组合式小书架,构造巧妙的香囊,可以内盛鲜花的熏帽架,供单人使用的冬季取暖小阁……这些融入古代文化特点的新现代设计颇受年轻人欢迎。
与系列讲座同时开展的是以“成为设计师”为主题的,面向在校学生的活动。 (尚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