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报告之一:谁是中国艺术品国际买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9日 10:58 雅昌艺术网
内容摘要: 欧洲艺术及古董博览会展会现场编者按:告别冬日的寂寥,早春三月海外的各类艺术盛会正唤醒沉睡中的艺术和艺术市场,其中包括3月15日盛大开幕的TEFAF(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和即将举槌的纽约亚洲艺术周。近几年,由于国内艺术品价位的逐渐攀升,海内外已然形成了艺术品“价差”,这也使…
告别冬日的寂寥,早春三月海外的各类艺术盛会正唤醒沉睡中的艺术和艺术市场,其中包括3月15日盛大开幕的TEFAF(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和即将举槌的纽约亚洲艺术周。近几年,由于国内艺术品价位的逐渐攀升,海内外已然形成了艺术品“价差”,这也使得大量的中国艺术商人涌入这些国际艺术盛会。不自觉中,这些中国商人已然形成了国际艺术品市场中一股强大的购买力量。
2011年秋,记者采访过一位常驻英国的中国艺术品商人。问及他这几年最大的感触时,这位先生微笑地答道:“中国商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2011年似乎特别的明显,刚过去的伦敦亚洲艺术周,邦瀚斯的拍场内几乎全是中国人。只有最后排坐了两三个外国籍的商人。拍场上的竞争根本没有给他们什么机会。我印象里,其中一位很早就离场了,另一位,举了两下牌子,也叹气地走了。你没看到他们当时的脸色,很是无奈,也很是滑稽。”
John是位英国的艺术品商人,他的古董店主营的是西方古董,但这几年他也开始留心中国古董了。他向记者透露,“我开始意识到中国这个市场,是在2010年一件乾隆瓷器被拍了5500万英镑,当时我吓了一跳,应该这么说,所有圈内人都吓了一跳!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就连地铁上的报纸都有这条新闻。后来我也注意到,有不少中国人经常光顾我们的市场,而且他们出手很大方。我父亲早年也曾经营过中国古董,现在我想重新拾起来... .。。”
I. 利益诱使中国古董商人国际化
从上述二位的描述,我们能感受到今天中国人在海外淘宝已经到了疯狂之地步。中华五千年历史孕育了无数璀璨瑰宝。西方人包括日本人一直都非常欣赏中国的陶瓷艺术和青铜器艺术。战争、掠夺、贸易,使得无数中国艺术品流落他乡。早些年,中国人开始持重金从国外购流失艺术品,先后从国外“抢救”回圆明园兽首便是例子。我用“抢救”一词是想说明这种购买的行为是“爱国主义情结”!
然而,到了今天,中国人如此在外大面积的“寻觅”失落的艺术品,除了强烈的爱国情结外,也有来自利益的驱动。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使得国内艺术品价位不断攀升,同时海内外的中国艺术品出现了“价差”。这一价差,便是今天中国淘宝热的最根本原因。
常年从事古董经营的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我们详述了他从“出口艺术品”到“进口艺术品”的这一过程的转换。蒋先生承袭父业,自己是经营古董的第二代。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他就在做古董生意。那个时候他通过文物商店,将艺术品运往香港,再从香港运到日本、欧洲等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国各地大点的城市开始有了文物商店,文物商店最早是做文物出口的。文物商店自己并不主动征集东西,大部分的时候是被动的等人把东西送上门。我们开始做这个生意的时候,是自己找第一线的商人——指那些直接从百姓家中,挨门挨户收古董的商人,人们通常称他们为文物贩子。从他们手里大量的拿货,然后送到文物商店,文物商店加盖个火漆印,这样东西就能出口了。我再通知运输公司,把货运到香港。不知不觉,到了90年代末以及2000年初的时候,我开始发现这价差开始有逆转的迹象了。这几年,已经特别明显了,中国的艺术品往往是国内贵、国外便宜。所以现在又开始把东西往国内拿。”
II. 最早的“国际买手”
从事古董行业超过20年以上的商人大多都有过蒋先生这种从出口到进口的经历,因为时间早推20年,中国大陆几乎是全无古董市场可言的,唯一的销路也就是出口。这些商人的商业触觉还是十分敏锐的,当他们嗅到有逆转的时候,也是最早开始从国外往国内拿货了。自然的,他们也就成为了最早一批的中国艺术品国际买手。早一批的商人多是香港或是广州、上海这些沿海城市的人。
除了这些职业的古董商人,也有一批藏家很早就开始在国外买中国艺术品。王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王先生很不喜欢“国际买手”这个词,觉得描述得过于利益化。王先生开始入门收藏,大概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为工作的关系王先生和海外打交道很多,经常去日本和欧洲国家出差。王先生说:“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哪里有什么艺术品市场。我以前也从来没有过什么收藏艺术品的概念,但是我这个人天生比较怀旧。像自己用过的旧怀表啊什么的,我都留着,小时候还集邮票,就是把用过的邮票撕下来,做成册子。所以我很喜欢艺术、喜欢老东西,出国的时候也就留意的去些博物馆、旧物市场什么的。但是还是让我很震惊的,日本人居然有那么多人痴迷中国艺术!我有个意大利的朋友,特别喜欢中国的古典家具和原始陶瓷,看见了,路都走不动了。这对我当时的影响很大。怎么外国人能比我们自己更爱中华的艺术呢?我也很好奇这种艺术的感染力,是不分国界不分文化的。 所以我最初开始收藏是受这些外国友人的影响。”
王先生继续回忆:“那个时候,艺术品真的很便宜。但是国内几乎没有什么成型的市场,只有上海、北京有点儿买古董的地儿,那个时候文物店也还没开始对外销售呢。你知道吧,我们国家的文物在清末民国的时候出口的特别多,因为那个时候欧美日本人来到中国,都很喜欢中国古董,愿意出高价收购,正好那个时候,中国的贵族没落了,他们的收藏品就往外流。上海滩以前有家著名的“卢吴公司”,就是专门做古董出口的。所以其实真正早期,中国很多好东西都流出去了,现在博物馆里面的,好多都是49年以后考古出土的了。所以早期,中国是既没市场,好东西也没国外多。再加上我工作便利经常出国,所以就经常参加国外的拍卖会,去国外的古董市场。”但是在我的观察里,像王先生这样的爱好者,今天在拍场上已经没法举牌了,“因为价位实在太高了!”王先生补充说,“我一向是不卖东西的,但是现在不行啊,如果你还想继续买东西,靠自己的收入已经没有办法实现了。只能去卖掉之前的一些东西。有的时候想来想去还是不卖了,因为有的东西一旦出手了,将来你花更多的钱也难追回来了。都是自己曾经的记忆,很是不舍!”
说到今天的海外淘宝热,王先生更是直摇头“这种淘宝,太过浮躁了!当下的人太看重利益。这是不能持续发展的。我前一阵子,去看英国的拍卖会,已经有相当的数量是新出口的‘新古董’了!”
III. 今天的国际买手
无论是早期的商人也罢、藏家也罢,其实都不是今天在海外购买中国艺术品的主力。今天的主力军还是近几年诞生的新买手。那么究竟是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让他们成为了国际买手的呢?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艺术商人杨先生。杨先生称得上是标准的国际古董商人,在今天的古董商人里,他其实算是年轻的一辈。杨先生早年在西方留学,所以经营艺术品也是最早从西方艺术起步的。杨先生这样回忆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事业的道路上探索,也经历屡次跳槽,一直没有探寻到合适的机会。机缘巧合的是,一个亲戚的朋友从国内前去英国购买古董,自己就陪着一起去了,觉得很有意思也深受启发。杨先生也是个性情中人,当断则断,他把经营西方艺术品作为自己创业的开始。第二天便在伦敦租了个门面,经营起了自己的店面。在伦敦一待就是十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和逐步红火,杨先生看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于是慢慢的把经营的重心转到了做中国艺术品上。他十分看好今天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至今,杨先生依旧以国外拍卖为主,他说:“海外的东西比国内的便宜。很多人想去海外‘捡漏’。其实这个想法已经过时了。大概也就一两年前吧,可能还是有道理的,但今天中国人哪里都是,‘淘宝’的大军散落世界各地,久而久之已经无漏可捡了。有的时候还因为海外的藏品流传有序,甚至会出现不可理喻的价格——高于国内的价格。 今天有很多人很盲目地就跑到国外想去淘宝,结果最后都不会理想。”
其实,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觉得在国外买中国艺术品容易,但其实远没有这样简单。综合几位经验人士的意见,概括言之,有如下三点:
知识面宽
国内的古董商人,有的经营面十分单一,比如,玩玉器的玩玉器、玩家具的玩家具。但是到了国外买东西,面需要放宽。因为你经常会发现,东西不可能有国内这么丰富。如果你只盯着某个项目看,尤其是些不太大众的项目,例如家具。最后一圈看下来,你会发现,没有适合你的东西,空手而回。所以,要么你扩大自己的经营面,要么你需要做更多的功课,更有目的性的去找东西,绝对不是买张机票就飞那么简单。
眼力好
一位常年在欧洲买东西的藏家告诉记者,“中国的买家到了国外往往容易放松警惕,有些模棱两可的东西,在国内可能就放弃了,但是在国外,他们却愿意博一搏。这实际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近几年,当所有人都在开始向外淘宝的时候,造假者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大量的高仿品出口并充斥市场。即便是在海外很好的拍卖行里,你都能发现很多东西有问题。但这也难怪,外国人看中国东西毕竟要差点,即便是蘇富比、佳士得你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在海外淘宝,眼力一定要修炼到位!
语言加地理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要想在海外顺利淘宝,掌握好第二、第三门外语自然是必须的了。很多商人都有过早期因为语言有问题而带来的这样那样的障碍。
同时,你需要熟悉你所去国家的路线,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找东西,去拍卖会和去古董展会会相对好些。如果你去古玩城、古董街之类的地方,那么就要做足功课,最好是能有熟悉的人带路。
编者后记:记者有位在英国古董公司做业务的朋友,和他聊天时,他经常会提及某某怎么找到他,出钱请他带着帮忙收东西。由于今天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让很多人不加思索的就出去找东西。但是他们对在海外淘宝,其实还没有明确的认识,盲目的外出淘宝,最后很可能是空手而归甚至是损失惨重。而且,西方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体系毕竟是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形成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价位的可持续性到底如何?这个海内外的价差到底能持续到何时?这些都还是未知。所以请想要尝试去海外淘宝的人三思而行。
作者: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