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现罕见水下古村落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30日 13:54 深圳新闻网

原墩头村浮出水面,古村墙壁依然留有水印。 原墩头村浮出水面,古村墙壁依然留有水印。 水底古村屋顶冒出水面。 水底古村屋顶冒出水面。 在西湖村发现的民国时期的硬币。 在西湖村发现的民国时期的硬币。

  作者:成江 李芳

  昨天,晶报(微博)报道了清林径水库部分库区干涸,曾经被淹没的百年村落浮出水面,报道见报后引起了不小反响。第一现场、龙岗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前往采访,还有不少市民在看到报道后也抱着好奇心前往寻访古村落遗址。晶报记者昨日再次前往,继续发现之旅,并采访到曾参加过东江纵队的复原军人、已是82岁高龄的原村民余东兴。

  多个古村落被发现

  昨天下午,记者沿之前发现的古村落中的小河继续前进,在跋山涉水后发现了更多裸露的古村落遗址。这个村保存相对完整,有一处墙体还能看到门、窗的形状。而不远处,另一个村的遗址半浮出水面,似乎已等不及向世人证实它的存在。

  余东兴是下寮村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曾是一名东江纵队战士。据他回忆,当时清林径附近共有12个村,分别为上寮村、下寮村、上吓山村、百坳村、杉坑村、蕉湖村、火烧龙村、尚禾苏村、西湖村、墩头老围村、墩头新围村、下寮老围村,有很多村民都是从梅州伍华长乐搬迁过来的。这些村落的历史有多长呢?余东兴说最少也有好几百年了,因为大部分村民在这里已经繁衍了十几代人。根据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专家张一兵的推测,村子形成应该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事情。

  据余东兴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都在新建水库,用于灌溉农田,增加粮食产量,清林径水库也是这个时期开建的。1958年水库快修好了,火烧龙、尚禾苏、西湖、墩头老围、墩头新围、下寮老围这6个地势较低的村面临着被淹的命运,村民也就搬迁到五联社区。现在因干涸露出水面的除了西湖村,还有墩头村。而其他的几个村现在还继续沉睡在水底。据了解,西湖村的村民基本姓李,墩头村村民大多姓黄。

  峥嵘岁月里的碉楼与铁路

  再次走访清林径水库,我们还发现了几座残存的碉楼,已经退去的湖水,依然在碉堡上留下印记。村民老李说,在清林径每一个村都至少有一座碉楼,有些还有两座。龙岗多山,以前常常有土匪占山为王,祸害村民。为了防土匪,村民们修起了碉楼。每天都会有人在上面站岗,发现敌情时便敲锣打鼓,村民们听到后就集合对抗。余东兴说,这些碉楼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残存的碉楼有多长的历史呢?余东兴回忆,他刚会走路时碉楼就有了,所以最少也经历了八十年的岁月。

  野草丛生的裸露村落遗址旁边,依稀还能看到一条较宽阔的石头路,一头延伸至远处的水里。余东兴告诉记者,那里曾经是一条从广州到汕头的铁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条铁路被日军炸毁。谈起日本人在中国的胡作非为,老人一度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最后才哽咽地道:“从来没有见过谁这么残酷。”

  如此规模的古村落

  被埋水下全国少见

  昨日下午5点,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专家张一兵先生,来到湖底古村西湖村,对现场进行了仔细观察辨别。张一兵认为,该湖底古村为晚清民国初年客家建筑。记者看到,西湖村由一条河隔开,河的两边都属于一个村,但两边的建筑却是截然不同,一个为围屋,另一个为排屋。“出现这样奇异的现象,比较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区域离广州、东莞比较近,加上本地也造排屋,而本地居民先期是来自伍华的客家人,所以出现了围屋,可以说是两种文化的交合。”张一兵说。

  记者在现场也听附近居民说起,河的两边住着的分别是曾姓和李姓的居民。

  张一兵等专家对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测绘,“该古村墙体受到湖水冲刷,墙的厚度变薄,加上年代不长,文物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如此规模的古村落被埋在水下,在深圳乃至全国还是很少见的。另外,还有几个村被埋在水下,可能还保存着一些完好的建筑,关于这个村的文物价值,不能判断。因此,我们会组织人力,对周边古村继续考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