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000多处文物古迹纳入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8日 08:37 现代快报

  普查出3000多处文物古迹

  比上一版规划翻了一倍多

  为了做好规划,专家们首次对全市文物古迹来了一次大摸底,共统计出3000多处文物古迹,比上一版规划中的1300多处,翻了一倍还不止。这当中包括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文物古迹(含历史建筑)、一般文物古迹以及地下文物和古树名木。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城建规划展览馆里,有两台触摸屏电脑已全部录入了这些文物古迹的资料,市民只要动动鼠标就可以查询到任意一处,并且还可以通过蓝牙下载。

  非文保单位也纳入保护范围

  记者了解到,3000多处文物古迹中,各级文保单位其实只有510处,其中国家级27处81点,省级100处107点。很多历史建筑或古迹,虽然没有领取到文保单位的“身份证”,却也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此次它们都被纳入了保护范围。

  规划要求,将具有一定价值、保存状况较好且能够反映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确定为重要文物古迹,实行登录保护,目前登录的重要文物古迹有509处,包括历史建筑314处,古墓葬、古遗址195处,由市政府分批公布。

  为进一步推动历史建筑的普查、建档和公布。未能列入登录保护的文物古迹确定为一般文物古迹,共697处,实行规划控制管理,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登记载入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一般不得灭失。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留、局部保留和迁建等方式进行保护。鼓励对一般文物古迹进行多种方式的积极利用。

  划定15片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

  从地上文物保护走向地下,这也是此次规划一大亮点。

  根据南京历史发展沿革及地下文物分布状况,划定15片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以及位于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以外、但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对重大考古发现,必须原址保护并尽可能组织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1234棵“绿古董”都有户口

  不仅仅凝固的建筑是文物,还有一些活的“绿古董”,同样列入了保护范围。

  规划中要求,保护已公布的1234棵古树名木,继续推动古树名木普查和名录公布。严格执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和《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暂行规定》(2004年),严禁损害城市古树名木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古树名木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并制定养护与管理细则。将中山路、长江路沿线的法桐列入南京市古树名木储备名录,参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进行保护。

  自然风貌 山体水体

  也纳入保护

  “山水城林”是南京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山体、水体的保护也被纳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

  根据规划,南京要保护彰显“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地理形胜。重点保护宁镇山脉楔入城市的3支余脉。保护北支的栖霞、乌龙、幕府和狮子等山体,中支的钟山、富贵、九华、鸡鸣、鼓楼、五台和清凉等山体,南支的青龙、黄龙、雨花台、牛首和祖堂等山体。禁止任何建设活动破坏山体绿化。

  重点保护秦淮河、金川河、历代护城河以及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琵琶湖等水体。

  规划划定了13片环境风貌保护区,分别为紫金山—玄武湖、雨花台—菊花台、幕府山—燕子矶、栖霞山、牛首山—祖堂山、汤山温泉—阳山碑材、老山—珍珠泉、方山、青龙山—黄龙山、桂子山—金牛湖、灵岩山—瓜埠山、天生桥—无想寺、固城湖。

  与上一版规划相比,新添了方山、青龙山—黄龙山、灵岩山—瓜埠山这3个片区。

  环境风貌保护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将严格按照相应的法规进行保护、控制和建设管理,严禁开山采石、填塞水域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行为。自然山水保护范围主要用于建设绿地,确需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的,其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应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不符合保护规划的建(构)筑物和设施应当依法改造或者拆除。而周边的环境协调区内也应保持高绿地率特征,增加绿色开敞空间。

  历史地段

  梳理出41处分级保护

  与零散的文物古迹相比,南京还有不少历史地段,形成了片区。本轮规划,共梳理出南京41处历史地段,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一般历史地段。根据不同的类型实施不同保护等级。历史地段内的历史街巷原则上不得拓宽,保护历史环境要素,保持现有的空间尺度、历史风貌和环境氛围。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必须单独编制保护规划,划定保护界线,并对外公布名录。一般历史地段里的新建建筑要延续传统风貌,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4层以下。确需进行拆除或改造的,需经规划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非遗保护

  明确责任单位,有专项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划专门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体来说,对南京已公布的8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推动普查和公布。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政府部门应当明确保护责任单位,有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征集、抢救、研究、传播、宣传教育等事项。

  对于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创作、收藏和传播机构、场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栖息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鼓励、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记者注意到,除此以外,还要保护和恢复传统地名以及街巷历史名称,保护和发展传统商业和传统工艺,扶持老字号,比如在在太平南路、评事街、门东门西、夫子庙地区鼓励老字号集聚发展,建设传统商业博物馆,举办传统商业展览。另外鼓励地方社区、团体和个人保护和宣传独特的无形文化遗产。

  彰显文化

  南京要建设一批博物馆

  如何彰显历史文化呢?规划提出,南京要建设一批博物馆,比如可以结合考古发现和十朝文化,反映南京各个朝代沿革、风貌的十朝博物馆。建设故宫(微博)博物院南京分院和夫子庙科举博物馆。还可以结合城市文化设施规划建设科技博物馆、天文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馆、南朝陵墓石刻艺术馆、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等博物馆。结合历史名人的相关文化遗产和历史典故建设孙权、朱元璋、孙中山等政治家,李白、龚贤、曹雪芹、吴敬梓等文化名人纪念馆系列。或者结合地区中心或者历史文化资源点设置民俗博物馆、饮食博物馆以及其他非遗博物馆系列。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