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门票是卢浮宫三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3日 10:01 北京晨报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种自然景点和文化景点门票涨价的问题引发了许多关注和议论。有报道称,国内5A级景点过半数进入了“百元时代”,高涨的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有网友制作出一份《中外世界遗产景点门票价格一览》,这份清单显示:一张张家界的门票,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九寨沟的门票,如果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都玩一遍还剩100多元”。

  每到节假日,各地旅游景点的收费问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著名文化学者秋风说:“不论是自然的资源,还是文化遗产,都是自然和祖先赐给我们的,不属于某人、某地,以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来营利,本身就是错误的”。

  资源不该被化公为私

  北京晨报(微博):景点门票一涨再涨,您怎么看?

  秋风:现在很多景点收费,其实等于化公为私,把本来是公共性的资源,变成营利性的资源,侵害的是所有国民的利益。这当然不合理,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这样疯狂地用公共资源敛财的。

  北京晨报:您认为天然景点该不该收费呢?

  秋风:大多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不应该收费的,因为这些资源本来就是公共性的,是自然和祖先赐给我们的遗产,它既不是某个人的,也不是某个地方的,现在很多地方,拉一圈围墙,建一个门楼,就卖门票收费,这当然不对。它既不属于任何人、任何地方,也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地方有资格用它来谋利。

  文化资源能不能经营

  北京晨报:是什么让这些景点变成了谋利场所呢?

  秋风:几十年来,经济利益至上的环境,地方政府对于GDP的盲目追求,让许许多多的公共资源都变成了商业性、营利性的资源,也就等于变成了私人资源、地方资源。过去这些年中,各地政府已经变成了一个个的公司,他们擅长经营城市、经营土地乃至于把文化遗产、自然资源这些公共资源也当作商品来经营。以至于我们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公共资源,找不到一个可以毫无阻碍地接近的文化和自然的世界。

  北京晨报:这些地方原本应该是怎样的?

  秋风:自古以来,名山大川、宗教场所、文化遗迹等,从来都是随便可以进入的。公共资源原本就不应该限制公众的进入和接触,更不应该用来谋利。

  百姓损失的不仅是钱

  北京晨报:那么,景点收费甚至频频涨价的不好影响是什么?

  秋风:景点收费等于限制了人们接触自然和文化等公共资源的权利,远远不是多花了点儿钱的问题,它对国民心理造成的伤害要比经济上的损失更加严重和深远。

  北京晨报:这样对国民的心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秋风:如果人们看到那些名山大川、公共遗产等都在收钱,就不会产生公共产品的意识,人们眼里除了钱很难再装下其他东西了。这等于对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养成制造了阻碍。什么叫公?什么叫国?它不是虚拟的词汇,总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体现。公共资源就是这个体现,它让人们意识到,我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公民。如果缺少了这些公共资源,你到了庐山、雍和宫、潭柘寺等国家名山大川或文化遗产,发现这些东西好像都是别人的,要花钱才能观赏,你还会觉得这是中华民族留给子孙后代的公共遗产吗?你还会觉得自己真的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公民吗?所以,没有公共资源就没有国民、公民意识。这些年来,我们的公共资源被大量地部门化、地方化甚至公司化,不仅是让老百姓多花了几个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损害了公民意识。

  每每一到法定节假日,各地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便竞相攀升,不少网友表示,放假在国内旅游还不如去国外便宜;更多网友希望门票价格能够降低点儿。

  对此,著名学者秋风说:“这是一种文化畸形的表现,也是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偏差,真正的旅游经济,不是卖门票产生的,而是围绕资源而产生的服务领域,靠卖门票,其实是在变卖资源。”

  畸形的文化产业

  北京晨报:近年来,各地都在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各种自然人文景点票价不断上涨。对此,您怎么看?

  秋风:这是对旅游经济的一种认识偏差,并不是卖门票就等于旅游经济。其一,公共资源本身不该收费,因为它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个地方的,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何人和机构没有权利收费。其二,既然是经营,总要有商品,有真正的付出,自然资源是天然生成的,文化景观是前人的遗迹,那么经营者付出了什么呢?收门票就等于把这些原本就有的公共资源当作商品来卖,显然是错误的。

  北京晨报:是什么原因让收门票成为一种定势呢?

  秋风:首先是对旅游经济认识的错误,其次是对公共资源认识的错误。很多地方把公共资源圈起来收门票,其实是把它当作了私有财产,别人不能看,看就要收费。

  真正的旅游经济

  北京晨报:那么,旅游经济的概念是错误的吗?

  秋风:那倒也不是,旅游经济本身没有错,是人们理解错了。把公共资源当作私有商品、收门票赚钱,恰恰不是旅游经济,而是变卖资源。

  北京晨报:真正的旅游经济是什么样的?

  秋风:真正的旅游经济,是在门票之外,通过商业的方式在服务领域产生,是围绕公共资源发展出来的服务业。一个人去旅游,总不可能看完了就飞走,他需要交通、饮食、住宿等诸多方面的服务,此外还有各种纪念品等,这些都是公共资源衍生出来的领域,发展这些领域才是真正的旅游经济。

  北京晨报:为什么时常有人抱怨景点门票高而服务差呢?

  秋风:还是观念错误,经营者不肯提高服务质量,人们不愿意常去,就只好把主意放在门票上,结果门票越来越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税收承担公共资源费用

  北京晨报:我们知道,许多公共资源的维护可能需要一定的费用,不收门票让其如何维护呢?

  秋风:公共资源的开发、维护确实会产生费用,这些费用从哪里来呢?不是从旅客身上获取,而是由税收来支出,国民交的税里面,本身就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部分。

  北京晨报:如果用税收支持是否也需要收回投入呢?

  秋风:不能,税收本来就是公共的,也本来就应该用于公共服务。它是不能要求回报的,更不能拿它当本钱用来赚钱。如果税收的投入需要回收,甚至回报,等于把向老百姓征税当成做生意,这是不对的。如果税收要回收,那么是不是回收之后返还给纳税人呢?如果要营利,是不是也要给纳税人分红?显然没有,也不能。

  公共资源慎重商业开发

  北京晨报:现在有一些景点承包给私人经营,让商人去开发,是否合适?

  秋风:当然不合适。首先,没有谁有权利把公共资源出租,因为它是公共的,是国民所有的,不是哪个地方的,也不是哪个部门的,不管是谁都不能拿它获利或承包给他人,收租金自然也是不可以的。其次,公共资源本身不能用来营利,采取商业方式本身就有问题,公共服务不能作为商业产品。

  北京晨报:是否可以认为自然景点不能由企业开发?

  秋风:即便有企业愿意开发,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部分可以,但是不能要求经济回报。现在一些地方把景点的经营权让渡给公司,不管它是什么公司,是上市还是不上市,都是不对的,因为公共资源的经营权本身不存在,这些公司自然也不能卖门票。

  控制客流很荒唐

  北京晨报:有不少地方称收高价门票是为了控制客流,门票是否可以作为控制客流、保护公共资源的方式?

  秋风:这更荒唐。不可否认,过量的客流确实可能会给一些公共资源带来伤害,甚至是毁灭。但是控制客流的方式很多,比如登记制度、排队制度等,比如一个景点每天只能接受5000人,那就登记排队好了,先来先得,后来的等明天。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实行这种方式,早有成功的经验,根本用不着用收费这种办法。

  北京晨报:收费的问题在哪里?

  秋风:公共资源,自然是所有国民都可以接近、了解、欣赏,如果为了保护公共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存在,通过轮流、排队等方法控制客流量是可以的,但是收费,意味着没有钱的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等于把一部分人的权利给剥夺了,这当然是错误的。

  重新认识公共资源

  北京晨报:对于今天我们景点管理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秋风:第一,要树立文化和自然遗产公共所有的概念,这个公共的程度很高,是国民所有,甚至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中去看,不能把它地方化、部门化甚至是公司化。既然是公共资源,自然应该让公众无偿地享有接触、了解的权利。其二,国民接触公共资源需要的一些辅助性工作,应该由政府承担,其费用来自于税收。如前所言,国民交的税里面本身含有这一部分。

  北京晨报:如果税收无法承担呢?

  秋风:如果费用紧张,可以暂缓开发,可以有步骤地进行,但不能因此而收费,更不能因此而承包给私人企业。

  公共资源涉及国民精神

  北京晨报:为什么对公共资源要如此严格?

  秋风:这些自然和文化的资源最终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不是一般性的产品,它涉及国民精神的养成。所以应该让所有国民以最便利的方式接近它,最基础的当然是免费,不能让人因为没钱而无法接近。所以,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应该慎之又慎,最不该的,就是把它当作商品来开发。

  北京晨报:那又如何发展旅游经济呢?

  秋风:还是需要加强周边服务业的开发程度,经营不能拿公共资源当商品,但是可以发展服务业、周边衍生产品,让人们愿意去旅游,并感觉到舒服,这时经济发展自然就提高了,这也是旅游经济应有的本义。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