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查税致使拍卖行的京港之争白热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3日 13:41 中国证券网
因各类媒体哄传而沸沸扬扬的查税风波,海关仍未公布调查结果,而其对中国艺术市场带来的强烈震动却在不断演化:中国嘉德(微博)上周发布消息,将在今年秋拍由其全资子公司在香港开展拍卖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高额关税迫使大拍卖公司将其重要业务移至香港,而北京的几家大拍卖公司都在认真考虑采取跟进措施,这无疑为北京和香港之间亚洲艺术交易中心地位之争平添了变数。
记者 邱家和
查税凸显高关税
在围绕查税风波的众多媒体报道中,记者们在揭露一些大机构、大买家逃税的同时,也对目前国内实行的高额关税议论纷纷。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2年起,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一年)。但实际情况是除了6%的关税还有17%的增值税,多种税费一经累计就会使艺术品进口的综合税率偏高。
记者在采访业内人士时发现,上述关税在具体执行中还有各种说法。上海收藏家颜明指出,也许是鼓励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回流,100年前的文物艺术品进口可以不征关税,但还有17%的增值税。他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10年8月25日海关总署的文件,其中有这样的规定:对旅客携带进境的文物、工艺品,如旅客按个人物品申报,应按照“自用、合理数量原则”验放。超出自用、合理数量的应按一般货物办理进口手续。
颜明指出,这样的文件只是一种政策说明,而海关类似的文件很多,其中所规定的做法往往变来变去,也不能覆盖实际情况,比如,凡是非贸易少量的自用的艺术品都免征关税,但问题是一段时间后那些艺术品转卖了该怎么办?他认为应该让政策更清晰些,也不能单单100年前的文物免税,拍卖场上近现代书画中的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怎么办?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说明。查税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不利于文物艺术品回流,导致业内人士对政策的困惑。北京收藏家朱绍良则指出,查税风波反映了地域的不同:北京海关查得比较严格,而上海、广东等地没那么严格,各地方政府的做法也不同。
拍卖行依赖海外回流
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海外回流,是中国艺术市场特有的现象。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中国战乱频仍、民生凋敝、国运衰弱,一度面临民族存亡的考验,大批文物艺术品因此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如果按照民间收藏是馆藏量10倍的惯例估算,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估计超过1000万件。
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允许民间通过购买、拍卖等多种方式取得文物并依法流通,为这些流失的文物海外回流扫清了法律障碍,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上涨的成交价格,则成为海外回流的强劲动力。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指出,中国拍卖业发展壮大的20年来,拍卖场成为百年来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拍卖回流的海外文物超过10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有30多件。
这些国宝级文物艺术品不断刷新了中国拍卖场上的成交纪录:1995年北京瀚海推出北宋张先《十咏图》手卷,被故宫(微博)博物院以1980万元收购;2002年宋代米芾大字作品《研山铭》在中贸圣佳创2990万元的天价,最终由故宫博物院收藏;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号称“中国现存最早书法”之一的索靖《出师颂》,被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收购;到2009年后,举凡古代书画和当代艺术领域的尤伦斯收藏、瓷器杂件的“玫茵堂”收藏、近现代书画的“梅云堂”收藏等,都创造了拍卖场上的新天价。
京港之争白热化
也许正是高额关税使拍卖公司海外回流业务难以为继,而拍卖公司又不愿意放弃多年来积累的业务号召力,才使他们下决心突出重围挺进香港。朱绍良认为,对拍卖公司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不过他强调这种趋势对北京与香港之间的影响:近年来因北京拍卖业崛起而引发的北京与香港的亚洲艺术交易中心的竞争,会因此出现转折。拍卖公司去香港拍卖,给香港服务业带去就业机会、税收和艺术品拍卖的市场份额,还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与购物等其他行业,吸引国际资金聚集香港。而这些,本来都是应该吸引到北京的。
颜明也指出,查税使香港免税的优势更突出,迫使拍卖公司到香港开分公司,这样做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能够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有利于将来开展国际拍卖业务;弊病是香港营运成本很高,国内拍卖公司到香港开分公司加重了负担。反过来还削弱了内地拍卖业的集聚效应。目前拍卖公司最难的是拍品征集,这样做避开了关税,可以继续征集海外回流艺术品。不过这样做并没有解决问题,内地买家在香港买了艺术品后同样面临进口关税的问题,只是把拍卖公司的问题转嫁到买家手上,最终对整个艺术品市场还是会带来消极影响。
关税将带来长期影响
熟悉国际艺术市场动向的欧洲艺术基金会(TEFAF)中国代表徐晓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各大艺术品交易中心都离不开低税率这个基本条件。她在上海刚刚出版了基金会年度市场报告《2011全球艺术品市场回顾——艺术品交易25年》的中文版。这份报告由独立学者、国际知名的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写。徐晓玲指出,身为欧洲著名的艺术经济研究所的创始人,麦克安德鲁博士是研究税收政策对艺术市场长期影响的专家,按照她的看法,过去的25年中,艺术品领域的法规和税费的数量显著增加并日趋复杂,总体来看限制了某些地区和某些市场板块跨国贸易的发展。
麦克安德鲁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艺术品在过去25年中进出口都有明显的增长。在1985年时进口的艺术品仅为世界的1%,而到了2010 年,中国的进口艺术品总值占世界的5%,排在瑞士之后位列世界第四,已经接近1985年的50倍,年均增长23%;而艺术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也达到26%,2010年与1985年相比增长了13倍。报告认为,高额税费抑制了中国内地艺术品进口的增长,大多数进口艺术品都选择从税率较低的香港登陆。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中纽约和伦敦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品贸易中心。免收进口增值税的政策无疑促进了美国的进口,而较低的进口增值税税率则帮助英国击败其他欧洲国家,成为欧洲艺术品贸易的中心集散地。而香港特区近年来也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对此徐晓玲也表示,中国艺术市场快速成长但税收政策却未及时调整,给香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机会成为可以和纽约、伦敦平分秋色的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
对此,朱绍良表示,中央确定的文化强国的基本国策目前还是口号,要付诸行动还要打破许多条条框框,要对艺术品关税进行调整。颜明则表示,应该从税收政策上鼓励中国艺术品海外回流。拍卖公司的当务之急则是要联合起来,通过中拍协请有关部门给个明确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