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冲刷:千年古刹安然无恙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3日 06:32 北京日报

潭柘寺外的排洪沟 潭柘寺外的排洪沟 潭柘寺全貌 潭柘寺全貌 潭柘寺院墙上的水眼 潭柘寺院墙上的水眼

  张汀  

  7·21特大自然灾害之后,门头沟的千年古刹潭柘寺虽然不及前些日子热闹,但进香和游览的客人依然络绎不绝。红墙灰瓦、青石板路被雨水冲洗得越发鲜亮,暮鼓晨钟,早课晚祷,僧人们的生活一如往常,平静祥和的让人感觉不到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61年来最大降雨的考验。

  惟一与以往不同的是,行走在寺院,潺潺水声不绝于耳。7·21过后,潭柘寺院墙外干涸多年的排洪沟涓涓细流不断。现在看来,流水为寺院增添了情趣,但回想起大雨当天的情景,景区管理处副总经理董占河用了“惊心动魄”来形容:“我在这儿工作了20多年,就没见过那么大的雨。”那天夜里,洪水自山顶奔腾而下,深约6米的排洪沟内浪涛滚滚,水深达到4米。凌晨3点,在一处地势较浅的地段,翻卷的洪水一度漫过河道,冲断东岸石质护栏,冲开大悲坛的后门,涌进大悲坛院内,淤泥加上积水深达40厘米。巡查人员很快发现险情,用沙袋堵门,之后没多久,积水就从院墙的排水孔排出去了。

  除了这一处险情,寺院的其他古建、包括游客居住的嘉福饭店均安然无恙,连一间漏雨的房屋都没有。董占河骄傲地说:“1700年的古寺经得起风雨考验。”

  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的潭柘寺,在选址上颇有讲究。潭柘寺坐落在宝珠峰南麓,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寺院依山势高低而建,层层殿堂错落起伏。殿堂四梁八柱,修建得十分坚固。每当大雨来临,雨水顺着山势自高向低流淌,不易形成积水。

  潭柘寺的排水系统也十分值得称道。山寺的排水系统都是地上明渠,寺院外墙东西两侧有千年风雨冲刷成的宽大排洪沟,最深处可达7米。寺院每处院落墙壁上都有数量不等的排水孔,俗称“水眼”,水眼外还有小引水渠通向排洪沟,而且寺院地形总体上也是中间高两边低,利于水流外泄。

  距潭柘寺不远的另一座古刹——1400多岁的戒台寺,也在正常营业。7·21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险情出现在东侧停车场,这天傍晚,寺外南侧出现山体滑坡,滑落的山石落在泄洪道上,被洪水冲进了停车场。7月23日下午管理处淤泥清理完毕,因山体较松,为保证游客和车辆安全,该停车场暂停使用。

  寺院内惟一的断壁残垣是戒台院和真武殿之间一条小路旁的护墙,倒塌了几十米墙体,不过不是被雨水冲垮,而是景区管理处未雨绸缪主动拆掉的。因特大自然灾害导致地基下陷,墙体出现了裂缝,如果再遇强降雨,有倒塌危险,一旦这段墙倒了,旁边刚修复的五百罗汉堂也会跟着遭殃。景区管理处决定先把危墙部分拆除,等雨季过去再彻底修缮。周边设置了警示牌和警戒线,而且这条小路也不是上山必经之路,不会影响游客正常游览。

  建于隋朝的戒台寺,坐西朝东,地势西高东低,九仙殿、观音殿、千佛阁、大雄宝殿、山门依山势自上而下排列,雨水顺势流下,经遍布寺内的水眼流向寺外排洪沟。大雨中,寺院主要殿堂均未受损。最让景区管理处欣慰的是110棵百年古树安然无恙。“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古树是戒台寺的宝贝,多年以来景区精心呵护着每一棵古树,在古树下挖了“复壮沟”,为古树补充营养和水分,还给一些千年老树安装了保护性支架,“正是因为平常保养得好,古树‘身体棒’,才能扛过一次次大风大浪。”戒台寺景区管理处副总经理车振宗说。  

  李英凯 摄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