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深圳古玩市场:90%为假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8日 07:36 深圳商报

深圳的古玩市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古玩却越来越少。 深圳的古玩市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古玩却越来越少。

  记者 聂灿 实习生 叶凤凌/文 韩墨/图

  随着民间收藏迅速升温,许多收藏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能淘到好东西的地方真是越来越少了。近日,国内陶瓷界权威、文物专家刘新园来深圳淘宝,逛了一圈古玩市场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捡漏’几乎是不可能的。深圳的古玩市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古玩却是越来越少。”

  的确,去深圳的古玩市场走上一圈,便会发现:男女老少、南北口音、真假藏品、钱币字画应有尽有。原造、仿造、伪造、变造、臆造,品种齐全。文物专家、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涛表示:“确实是一个玩家的市场。不过,假货、仿品占市场的90%以上,剩下的8%为晚清、民国以来的‘垃圾货’,真正能称得上古玩的只有2%左右。”

  古玩市场越来越多

  地摊淘宝不复存在

  深圳民间古玩收藏由来已久,在多数本地收藏者的印象中,深圳迎宾馆附近的深圳工人文化宫在30年前便已形成规模,成为黄金珠宝玉器古玩集散地。此外便是位于东门的鸿基、深圳博雅和罗湖书城附近的古玩市场人气最旺。

  深圳市收藏协会会长杨传耕回忆,“工人文化宫当时名气最大,自发形成市场,大约有两个篮球物般大小的场地,开有30来家古玩、工艺品商店。20多年前,那里人气旺盛,无论是古玩商的水平还是古玩的资源、质量,都是广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和大多数古玩城一样,在这经营店铺的大多是广东饶平人、福建人和江西人。不少香港藏友还时不时过来买买东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已是今非昔比,黄贝岭古玩城、深圳博雅、航诚艺都、佳宁娜广场现在是深圳人最喜欢去的古玩市场,聚集了不少的人气。市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杨传耕介绍,深圳古玩城几经易主,目前已挪至新秀黄贝岭,是深圳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玩市场,建筑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内设展馆1000多间,种类涵盖上古陶器、历代名瓷、明清家具、名家字画、翡翠珠宝、木刻根雕到宝石、钱币、邮票、工艺品等等。

  “深圳古玩城培养了改革开放后深圳第一批有眼力的古玩收藏家、有实力的古玩商人,这是功不可没的,这是一段‘地摊淘宝’的古玩历史,谁也无法否认。不过,这样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华而不实’的所谓古玩城里练眼力。高楼建了不少,好东西也不见得多出几样。”杨传耕说。

  规模不及“北上广”

  仅两家有经营资质

  “别看深圳古玩市场有一定的规模,但和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实则小巫见大巫。”刘涛告诉记者,黄贝岭古玩城和深圳博雅是深圳目前仅有的两家得到政府授权允许经营的文物监管物品的专业市场,其他都是‘地摊升级版’的华丽变身。

  “在山东、浙江、辽宁、甘肃等地,由露天地摊转向室内经营,或由地摊市集改造为规范化古玩城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当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地崛起的诸多古玩城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古玩经营者更将地摊进‘城’视作古玩市场的发展之路,于是便出现了各地地摊忙进‘城’的景象。个别地方不但要求地摊搬家进‘城’,更雄心勃勃地希望将散落于民间的地摊资源整合,从而打造出当地的‘古玩市场航母’。”刘涛说。

  在多数人眼中,收藏者起步大都是从地摊开始。古玩地摊升级为“城”,那还有“漏”可“捡”吗?不少藏友表示,“捡漏”已成传奇,即使有“漏”可“捡”,那也是为有眼力的人准备的。市民周先生坦言,尽管古玩市场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但每逢周末,到古玩城里逛一逛成了固定的休闲方式,“哪怕淘不到宝贝,我也同样很享受这个过程。”

  藏友朱先生则表现出了些许担心:“古玩城的环境虽好,但其本身好似有一道天然的门槛,将一些想淘便宜货的收藏者挡在了门外。更为实际的是,一旦进入古玩城,经营者的成本必然大幅增加,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这一成本将直接导致藏品价格的上涨,这也背离了多数收藏者想要淘宝的初衷。”

  古玩越来越少

  90%以上为假货

  由于靠近港澳和经济发达等因素,广东目前仍然是全国古玩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寻找到各种珍贵古董,而大量的伪造古玩器皿也充斥着这个市场,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现象。不少藏友感叹:老东西越来越少、造假越来越高明,收藏越来越难以为继。

  一个“缺藏品”的年代,比先前任何时候都更考验收藏者的知识水平和市场洞察力。对于目前极其少量藏身于古玩市场的真品,刘涛给出了不到2%的数字。他坦言,和十几年前相比,古玩的数量的确在减少,尤其是珍贵物件,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就拿收藏领域最大的门类——瓷器来说,十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瓷器精品,如今已屈指可数;就连国际市场不屑经营的‘残瓷’,只要够档次,在国内也呈旺销之势。再看黄花梨、紫檀、漆器、玉器等门类,初入行的收藏者都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早十年有多少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啊!’”

  刘涛建议,收藏古玩,必须具备眼力、魄力和财力。他说:“眼力是第一位的,没有眼力,再雄厚的财力、再大的魄力也只会让自己既丢钱又丢面。此外,要开拓思路,寻找更多的可玩儿品种。这就是打‘时间差’,即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不去跟风抢热门。”

  年轻化已成趋势

  “藏二代”进入市场

  以往,提起“古玩”二字,便会让人联想到古董店里端坐的都是鹤发童颜的掌柜,他们拥有丰富的鉴赏古董阅历,相当全面的文史知识,张口就能引经据典,游走于古代与现代之间。而现在,不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开始有年轻化的趋势。杨传耕也表示,十年间,深圳收藏界人数已有了数十倍的增长,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记者在古玩市场闲逛,发现不少“守柜人”为家中后辈,年纪尚轻已掌握不少古玩知识。而流连于其中的淘宝者,许多还只是20来岁的小青年,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呼朋唤友一探究竟。

  深圳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和儿子同属藏界“同仁”,不过前者为专家,后者虽为收藏起步,其藏品已是不容小觑。郭学雷表示,年轻人不是只喜欢奥运、世博等专题性的藏品,同样也爱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玩。他们并非只是收藏,同时将古玩作为装饰品,将心仪的古老玉佩翠坠等奉为复古主义的饰品,以体现自己独特的生活品位。他们中,有的是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中最早以经营古玩致富的藏者的子女,有的则靠继承父辈的家产,拥有了丰厚的财富。还有一些是在古玩业家庭中成长,对于古玩从小耳濡目染,有的在少年时期便拜师学艺,尽管现在尚是年轻的古玩店掌柜,却已有十来年经营古玩的经验。此外,这些年轻人比起其父辈来书读得比较多,文化水平比较高,对于外语没有多大障碍,不少古玩业“藏二代”于是经常结伴出国,在国外艺术品市场寻觅流散的艺术品。

  “不少年轻人经济收入不菲,在有房有车之后,欲将闲散的钱款保值升值,古玩艺术品就成了他们的选择,逛古玩市场觅宝,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乐趣和投资方向。”郭学雷说。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