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梁村老建筑普遍失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31日 08:20 中国文化报

失修的老宅。 丁艳丽 摄 失修的老宅。 丁艳丽 摄

  山西平遥古城东南6公里处,坐落着一座特色鲜明、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梁村。梁村面积6.2平方公里,是平遥“一城、一山、一水、一线”大旅游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历经沧桑,尽透古意,打着深深汉民族历史文化烙印的古村。

  2006年11月,梁村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6月,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尽管各级政府在历史文化价值上给予了梁村必要的认可,但记者走访这一古村时却发现其保护开发现状并不乐观,老建筑失修现象普遍,村落“空心化”问题明显……

  历史的繁盛

  梁村流传着一句民谚:“先有神泉梁村,后有平遥古城。”此前有专家证实梁村始建于隋唐五代,近年来又有专家通过考证东和堡现存的几孔窑洞,认为梁村最早可能形成于夏商时期。

  “平遥四百零八村,数一数二数梁村。”这也是千百年来在平遥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谚语。据了解,平遥梁村村舍建筑由一街五堡组成,布局呈凤凰展翅之状,古庙建筑为一绝,村中有大庙、堡中有小庙,小庙分散,大庙集中,积福寺、广胜寺等5所大庙集中建于村北,相距仅100米左右,形成了庙群建筑之特色。

  8月3日,记者走访了平遥梁村,村民冀伦贵带记者走到天顺堡时说:“天顺堡是村里保存最好的堡,清道光年间(1846—1917年)大名鼎鼎的‘日升昌’票号经理毛鸿翰就住这里。”据史料,梁村天顺堡自乾隆年间始建,中国票号史上第二大票号平遥蔚泰厚总经理及蔚字五联号总管毛鸿翰联合冀、邓、王、史五姓人家共同投资,最终将其建成,前后历经了100多年。

  堡内的毛鸿翰老宅,四院相连独占了一条巷子,前两院是当年主人的居住地,后两院依次为场院和花园。主院是两座“目”字型三进院落,为窑洞式建筑,屋檐雕栏画栋,镂花木窗工艺精湛。临街的大门堂皇威严,门内有影壁,二门高大开阔,三门精巧灵秀,整座院落肃穆豪华,极显当年之富有。令人感慨的是,如今的老宅在时间的磨损中日渐衰败。

  今日的落寞

  走访中记者也发现,尽管村庄早已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村里明清时代的建筑损毁却比较严重。在梁村一位56岁的冀姓村民家里,老建筑门楼坍塌了一角,他跟记者说:“老房子不能修,上面不让修,要修的话,必须按原来的样子修,那我们怎么能做到?一方面我们没那个技术,另一方面也没钱。”记者询问政府是否有修缮经费、旅游开发的补贴,他说:“没有,我们每年每人要交2块钱给村里,用来修公共场所,或者他们认为要修的老房子。”曾在山西梁村做过调研的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杰教授说:“梁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老百姓没钱修房子,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虽然有一定的修缮经费,但对整个梁村的老房子来讲也是杯水车薪,虽然不确定国家拨款的具体数字,但恐怕用来很好地修复一座完整院落的钱都不够。”

  冀伦贵指着凹陷进去的城墙说:“都是明清时代的老城墙砖,流失了。”带领记者走访梁村的过程中,他也一再感叹“一直修不上,太心痛了”。

  对此,平遥县城乡规划局局长冀太平说:“老建筑的修复很复杂,尤其是民居,民居都是有人住的,现在的老房子一般都是两家、三家一起住一套,大多是兄弟几个人,但是,兄弟几个也存在有的人家富裕点,有的人家困难点,所以就有人不愿意出钱修,一旦有人不愿意修了,其他人也跟着不修,这样一来就完全被搁置下了。”谈到政府是否考虑拨付资金帮助居民修缮,冀太平表示:“资金就那么一点,而平遥的古村老建筑数量非常大,难以解决问题。所以主要还得靠村民自己。”

  梁村老书记冀伦寿告诉记者:“梁村有1000多户,4000多名居民,但现在大部分搬到新村去住了,村里还剩800到1000人,多数是老人和小孩。”他还说:“政府考虑到要修复保护梁村古建筑,许多生活设施无法添加,年轻人不习惯,所以在外面规划了新村,以后,还有更多人会逐步搬到新村去住。”而村民冀伦贵和另外一个村民告诉记者:“新村还没有开始建呢,大家现在住的新房子都是自己建的。”

  针对梁村目前大部分年轻人搬离的状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村里本来耕地就比较紧张,近10年来出售耕地的情况更加剧了这种资源不足的态势,尽管村里的老百姓都不想卖地,但是迫于部分村委会领导的压力,有时候几家人的口粮地都被卖了,还有部分人买自家的耕地用来建房。”

  修缮之难

  对于老建筑长久失修的现状,上述村民说:“有些领导对梁村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领导很小就辍学去外地发展,后来才回村里当干部,所以他们对本地的具体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对村里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明晰的认识。当然,现在的老房子就这样任风雨侵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本地村民没有古建保护的意识,很多村民就觉得贴磁砖要比砖头和老房子更好看。还有一个原因是,村民没有足够的财力去修缮老房子,也没有老师傅和工匠能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据介绍:“目前梁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多从事建筑行业,但多半人做的工作属现代建筑的建设,从事传统工艺修复工作的工匠很少。所以,虽然目前平遥的古建修复非常好,但前景并不乐观,后继无人,因为培养一个传统工艺匠人的成本较高、时间较长。”

  平遥县城乡规划局的工作人员阴亮亮说:“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在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但是因为每届政府领导对古建价值的认识不同,每届政府对于规划建设的重点也就各有侧重。规划建设本来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但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府做得并不是很到位,接力接得不好。”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表示:“梁村只是一个例子,在平遥,此类这样的明清古建的村落很多。”张杰也说:“在山西,像梁村这样的古村落很多,梁村的单体建筑损毁得比较多,相比之下段村等很多古村落的老宅保存得更完好一些。”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有古村落3000余个,这些古村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梁村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后迟迟未得到有效修缮和旅游开发。张杰认为:“要发展旅游,需要从周边环境开始着手,打通一条从平遥县城到梁村的风景优美的路线,修复好梁村几处典型的老宅,进而将平遥县城的游客吸引到梁村”。阮仪三表示:“老建筑首先要保下来,保下来以后再慢慢争取修缮和开发。现在地方政府的问题是眼里只看到钱,哪儿开发了,哪儿挣钱了,就开始关注、保护、修缮哪儿。民间的修缮在资金方面比较短缺,企业家们更愿意投资的是可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校,而不是短期之内看不到回报的古建修缮,所以也很难吸引他们的资金。”

  (丁艳丽 陆 侃)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