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大艺术馆开门迎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02日 23:06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江村 朱洁树

  ■ 填补国立艺术馆体系的两大空白

  ■ 长假期间展票已被预约一空

  ■ 但开馆大展多为常年陈列市民可节后观赏

中华艺术宫中华艺术宫

  【选址】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定位】以近现代艺术为侧重

  【规模】展示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拥有27个展厅

  【免费】免费开放,需提前预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选址】原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 

  【定位】以当代艺术为侧重  

  【规模】建筑面积增加至41200平方米,拥有12个展厅 

  【免费】免费开放,需提前预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到二楼的楼梯上,观众与艺术品“亲密接触”。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到二楼的楼梯上,观众与艺术品“亲密接触”。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被单独陈列于第4展厅。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被单独陈列于第4展厅。

  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昨天上午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宣布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文化部副部长王仲伟分别致辞。上海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屠光绍、尹弘、钟燕群、钱景林出席。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主持仪式。著名画家贺友直,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等出席开馆仪式。

  韩正在致辞时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城市生存发展和振兴繁荣的本质性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设,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两馆的建成,将与上海博物馆一起,形成古代、近代、当代完整的艺术博物馆体系,进一步丰富上海的文化形象,将为艺术的收藏、展示、交流搭建重要平台,为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审美、学习、体验提供新的艺术殿堂。

  韩正说: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上海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造福于民的重要成果之一,衷心希望两馆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推动艺术交流与合作,催生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多作贡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展示内容,创新展陈手段,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为改善文化民生多作贡献。

  昨天,中华艺术宫共接待9800多位预约观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则接待3000多预约观众。正如中华艺术宫筹建办负责人所言:“把中国馆变成中华艺术宫,核心在于通过这样一个特大型的美术馆建设,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从把最美的文化艺术交给普通公民这个角度来看,也许此举能真正对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起到一个‘看不见的’支撑作用。” 

  每天有三个进场时段

观众们在馆中的咖啡吧里小憩以继续自己的艺术旅程。观众们在馆中的咖啡吧里小憩以继续自己的艺术旅程。

  一群群孩子席地而坐,老师一幅画一幅画地讲,孩子们一幅画一幅画地临摹;几位从9点多进场的外地参观者,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中华艺术宫,“七八个小时也看不过来,很享受在里面的时间,展品太精彩了。”……花10分钟在当代艺术博物馆眼看着一辆汽车分解、升腾直至变成一座塔,在展厅中央与巨型雕塑葵园相遇,在走廊里和一颗偷偷滚动的大圆球相遇……这些场景都是昨天发生在开馆试展的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里的一幕。

  由世博中国馆改建而成的中华艺术宫与由世博时期城市未来馆改建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昨天在浦江两岸同时揭开面纱开馆试展。隔江相望的这两座建筑如今不仅成为大众共享的艺术殿堂,还同时填补了我国国立艺术博物馆体系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和当代艺术领域的两大空白。

  据悉,由于观众对新馆期盼良久,两馆在长假期间的所有观展票早已在长假前就被参观者预约一空,进场时间每天有三个时段。两馆方面昨天也表示,由于开馆大展多为常年陈列,最短的展期也会有三个月,没有拿到预约票的参观者,可以在节后慢慢欣赏。 

  学生与世界名作面对面

前来参观的少年儿童席地而坐,进行绘画临摹。刘歆 图前来参观的少年儿童席地而坐,进行绘画临摹。刘歆 图

  欧美国家的美术馆里经常能看到,一群中小学生在美术馆、博物馆中席地而坐,或听老师生动讲解,或进行现场临摹。这样的艺术教育场景对上海学生而言终于不再是梦想,昨天上午9点,一批中小学生跟随美术教师走进中华艺术宫,开始了他们的一场特殊的“美术课”——面对面地临摹世界名作,这也成了当天中华艺术宫的开幕亮点之一。

  在“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的大英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等展厅,处处可见席地而坐的中小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维米尔《读信的蓝衣女子》、大英博物馆的人头雕塑一一在孩子们的笔下再现。

  来自上海协和外国语学校的一位学生临摹的是《读信的蓝衣女子》,她说:“从一开馆就进来了,以前从没想到能与这样的世界名作面对面,收获很多。”而带队老师则表示,把“美术课”带到艺术馆开是他们多年的梦想,以前他们也曾有过这样的设想,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难以实现,而中华艺术宫开馆前便注重这样的艺术教育形式,为了这些孩子到中华艺术宫上“美术课”,教育部门、中华艺术宫、学校等都做了大量工作,这样的一种教育形式也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

  上海教委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处处长王从春此前接受早报采访时表示,真正要发挥博物馆、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必须要通过课程建设,将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如果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去参观,则不可能建立起长效机制,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现在市教委、市文广局和两馆有关负责人已有了初期的接触。接下来美术教育专家要参加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论证、建立基地等方式对整个课题进行调研,等到双方达成共识,才能推进教师培训、教材编写计划等。”

  “上海美术馆(微博)搬到了比之前大10倍体量的中华艺术宫后,意味着新馆更注重公共教育。”中华艺术宫筹备办常务副主任李磊说,“比如新馆的艺术图书馆,差不多是原来上海美术馆图书数量的20倍,其中会设立儿童专区,提供阅览服务;所有的图书都是开架的,大家可以任意取阅。”

  艺术教育方面,中华艺术宫和当代艺术博物馆还将策划“流动的美术馆”特别活动,把一个固定常规的展览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流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海上生明月或成常设展

  中华艺术宫最引人注目的开幕大展无疑是49米层的“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大展,展览既是对上海近现代美术史的考察,同样也是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观照。

  据策展人、上海美协副主席卢辅圣介绍,“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分海上墨林、摩登上海和激情岁月三大部分展出作品600余件。第一馆“海上墨林”表现清末民初至1950年之间中国画发展的基本面貌,包括任熊、任薰、吴大征、任颐、吴昌硕等一大批对早期海上绘画起到重大影响的画家作品。第二馆“摩登上海”表现清末民初至1950年之间各种海派美术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面貌:金石大写意画派的兴盛,归结于1920年代成为海上画坛领袖的吴昌硕,以及其后的名家如吴湖帆、张大千、徐悲鸿等。第三馆“激情岁月”表现1950年至2000年间新中国上海美术发展的成就,包括颜文樑、刘海粟、周碧初、朱屺瞻、张充仁、俞云阶、沈柔坚等艺术家的作品。

  “海上生明月”大展中,任伯年金笺工笔重彩《群仙祝寿图》被单独陈列于第4展厅,这既因为任伯年是海上画派的开创者,更因为这幅画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辉煌巨制。这是由12条屏通景构成的“组画”,高206.8厘米,总宽714厘米。画作表现的是西王母庆寿蟠桃会的隆重富丽场面,画中包括西王母、仙女、宫女、群仙共46个人物,形象平易近人,可亲可爱。工笔重彩是中国民间年画、漆画、壁画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任伯年把这一传统在《群仙祝寿图》中作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并适当处理画面中的远近透视和光色明暗关系,使得这件作品与一般的国画有很多不同之处。由于《群仙祝寿图》是在自动扶梯上观展,不少观众为了细细品味,专程多次返回自动扶梯重新观画。

  对于“海上生明月”大展能否成为常设展的问题,总策展人卢辅圣此前在接受早报专访时说:“‘海上生明月’本来想做成常设展,做成常设展后上海的文化名片会变得更亮,但困难主要在于如何整合各种藏品资源,今后慢慢将其变成常设展,因为基础思路、位置定得差不多了。”

  双年展“时空交错”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双年展现场,旅法艺术家黄永砯18米高的《千手观音》、美国人切克会变形的《图腾汽车》成了迎接人流的头一道风景。与此相比,被放大喷印在入口处的策展人邱志杰手绘地图也许是上海双年展最形象的图示,密密匝匝的勾连仿佛是博尔赫斯笔下交叉小径的花园,3000多参观者在1.5万平方米的展厅中四散开来,循着“复兴”、“溯源”、“造化”、“共和”四大官方给定的线索,踏上了时间与空间交汇的旅程。

  对于参观者而言,博物馆的“大”是他们见识的第一个惊喜,在昨天开放的4层空间里,参观者常常可以在拐角处偶遇一个空无一人的展厅,花费5分钟时间静静地欣赏作品:听一首走调的鲍勃·迪伦的歌曲,细品艺术家精心构建的关于印度昌迪加尔的虚拟故事,或者用自己的身体在光影搭建的空间中嬉戏。拜访完一个个时空的切片,在下一个转角汇入人流,老人在凳上休憩,年轻的恋人摄下彼此的倩影,孩童在作品间穿梭,偶尔被父母叫住,和大人一起回味关于“记忆”的点点滴滴。

  展览的“复兴”部分是关于文化和历史遗存的涅槃和复兴。中国艺术家陈蔚以家乡自贡为模板打造了一个“咸之城”,陈旧的照片、窗玻璃、蚊帐、皮影、门票,塑造出一个像是废墟,又恍若梦境的空间。

  来自欧洲的露西与乔治·奥塔将“南极洲世界护照颁发站”搬到了展场。这一国际主义的作品呼吁人们对于环境等问题的关注,不过热情的观众显然更欣赏其中“盖章”的环节,纷纷拿出自己的门票,盖了“ANTARCTIC 13.3”的戳。

  市民体验“艺术家”的感觉

  上海双年展展览中不少作品探讨社会、政治等宏大的问题,也有艺术家索性将宏大抽象化,比如《国家的色调:中国的颜色》这件作品是将中国美术馆中175件油画藏品抽象化成它们各自的中间色,黄、褐、灰等色调平铺在展厅四周,仿佛是一张沉稳而凝重的墙纸。更多的作品则是以个人视角切入,比如苏菲·卡尔的《最后的图像》采访了伊斯坦布尔的盲人,他们分享的关于自己最后看到的图景的故事仿佛是一首首细腻而悠扬的诗。

  很多艺术家以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作为创作的材料,这也引起了很多参观者的兴趣,一位阿姨很兴奋地指着欧阳春的《无穷柱》上的一个锅子对另一位阿姨说:“你看,这个锅子比你的大一点。”

  或许是凭借着世博会的号召力,本次双年展吸引了社会各界不同背景的参观者。

  德国艺术家提诺·赛格尔此前曾在报纸上发布过一个小小的广告征集志愿者参与他的作品。而今,数十位上海市民亲身体验到了作为“当代艺术家”的感觉。他们像最平凡的工作人员一般混迹在人群中,突然舞动着身体又唱又跳,“This is Contemporary!(这是当代!)”这或许是他们学会的第一句英文,饶舌而费解,却又如此真切。

  【看点】 

  名家馆还会增加更多大家

  中华艺术宫一楼展厅引人注目的是名家艺术陈列馆,共7个展厅, 第一期推出贺天健、林风眠、关良、滑田友、谢稚柳、吴冠中和程十发7位艺术大家。其中,贺天健、谢稚柳、程十发是海派绘画的健将,林风眠、关良、吴冠中是中西艺术融合的表率,滑田友则是现代中国雕塑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程十发专馆以阶段创作特征为主线,展出其49件纸本作品。展览分为彩墨人物画、程家样、生趣与古意、真放本精微四个部分。林风眠专馆以花鸟静物系列、风景系列、仕女系列、社会写实系列为四大主题线索,集中展出具有代表性的59件作品(2件油画,其余皆为纸本作品)。

  不少观众也表示,到上海,最想看的其实是海派名家的作品,而名家馆的设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非常希望这些馆能够成为常设馆。

  “名家馆中还应增加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等,缺少了这些名家,名家馆并不是最完整的,名家馆还应当以海派美术史以及学术史的影响为标准。”一位艺术界人士在观看了“海上生明月”大展及名家馆陈列后说。而有关人士则表示,目前中华艺术宫的名家馆只是第一期,今后,随着藏品征集的完成,还会陆续推出一些名家专馆。

  “大烟囱”改造为“旋转画廊”

当代艺术馆的标志“大烟囱”内部成为“旋转画廊”。当代艺术馆的标志“大烟囱”内部成为“旋转画廊”。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标志“大烟囱”也给不少人带来了惊喜——参观完5楼的“城市馆”,通过架空的走道可以来到“大烟囱”的内部,这里已经被改造为“旋转画廊”,就像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一般。也许未来这里会进驻各类艺术品,而今这里的主角是斑驳的墙面,以及高兴地举起相机、沿斜坡一路而下或扯着嗓子把展厅当做回音廊的人。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