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古寺遗址出土明代石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1日 08:36 燕赵晚报 微博

赵县古寺遗址出土明代石碑 赵县古寺遗址出土明代石碑 赵县古寺遗址出土明代石碑 赵县古寺遗址出土明代石碑

  10月7日,赵县范庄镇杨户乡东门村村民在梨树林内挖出两尊无头石像,本报记者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赵县文物旅游局,与工作人员一同到现场查看了这两尊雕刻精美的“文官武将”石像。昨日上午开始进行保护性挖掘,一套完整的大型石碑组件相继被发现。

  □文/记者 李兵 图/记者 李青

  碑身碑帽完好无缺

  经过一整夜的值班看管,昨日一早,赵县文物旅游局文物执法队工作人员在副局长郑永军的带领下,携带专业挖掘设备和工具,来到东门村梨树林内,拉起警戒带,开始对出土了无头石像的地点进行保护性挖掘。

  昨日11时许,当勾机挖到地面下2米左右的深度时,眼尖的郑永军立刻示意司机停止工作。“土里有东西,赶紧下去看看!”

  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后,确认土中有一块石碑,这让现场所有人兴奋起来。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人工挖掘,这个长约2.5米,宽约0.5米,厚度约0.2米的大型石碑渐渐露出了完整的碑身。随后,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吊装带捆住石碑碑身,利用勾机将其吊出大坑,放置到旁边的空地上。

  随着碑身的出土,工作人员随后又挖掘出一块长约1米,宽约0.7米,厚度约0.3米的碑帽。看到这两件大家伙几乎完好无缺地被挖了出来,现场所有人都兴奋地鼓起了掌。

  挖掘坡道拽出赑屃

  经过中午的短暂休息,14时许,工作人员带着激动的心情开始继续对现场进行挖掘。“又有新情况了,大家快看!”随着郑永军手指的方向,一个倾斜着埋在土中的石碑底座露出了“冰山一角”。而当工作人员手持铁锨清理出底座的整体样貌时,郑永军又发出了一声惊叹:“这是一尊赑屃(音bixi)!”

  由于大型吊车无法驶进梨树林,为了防止损坏赑屃的头部,工作人员改变了挖掘方式,勾机司机首先将大坑面积扩大,挖出了一条从地面到坑底的倾斜坡道。随后,司机驾驶勾机缓缓靠近坑底,当工作人员用吊装带将赑屃周身绑紧之后,勾机开始逐步后退,一步一挪地将赑屃拽向地面。经过大家的合力,这尊赑屃终于在15时30分许安全地放置在了空地上。

  至此,由碑帽、碑身及赑屃底座组成的全套石碑组件都顺利并完整地被挖掘出来。

  初步认定明代石碑

  村民主动从附近挑来水,动手清理石碑及赑屃表面的泥土。随着清水的冲刷,石碑上所刻的文字逐渐清晰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记者看到,碑文开头写有“重修赵州杨扈村大乘寺碑记”字样,而在碑文中则出现了“嘉靖七年”等内容。同时,石碑碑帽上使用篆体雕刻的“重修大乘寺记”也吻合了碑身上的碑文内容。

  记者了解到碑文上的内容大致为,在明朝嘉靖年间,由众多个人及单位共同出资,将名为“大乘寺”的寺院进行了整体翻修。其碑文上的大部分文字,都是捐款出资者的姓名等内容。记者再次仔细查看碑文后,发现了居士、柏林寺主持、临城县等诸多内容。

  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初步判断,该石碑可能造于明代,为记录重建当时的大乘寺而制。其具体内容,还需相关专家进一步调查考证。

  精美赑屃让人赞叹

  在挖掘现场,最让大家感兴趣的,是最后出土的赑屃。经过全面的清洗,赑屃完整无缺地呈现了出来。赑屃头部的雕刻,栩栩如生,就连其头顶及脖子处的花纹,全都清晰可见,使该尊赑屃活灵活现。

  据郑永军介绍,该尊赑屃虽然比近日在赵县县政府门前挖掘出的两尊赑屃(本报10月8日、9日曾连续报道)“体型”稍小,但其制作的精细程度等方面比那两尊赑屃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此次挖掘出的整套石碑组件,在赵县目前出土的所有石碑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也为相关专家研究赵县历史及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截至昨日18时许挖掘工作结束,现场除了石碑组件的出土外,又相继出土了一尊无头文官石像及一个破损的佛头。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将所有物品就地保存,并加派专人24小时看管。随后,文物部门还将会继续对现场进行挖掘,以期寻找到更多有价值的“宝贝儿”,进而研究此地有关“大乘寺”的内容,让“千年古赵”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再谱斑斓之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