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卖乾隆玉玺惹争议:文物局反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22日 09:39 上海证券报 微博

  记者 曹原

  法国艾德拍卖行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下午拍卖一枚中国清朝乾隆玉玺,尽管此拍之前已受到“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的撤拍警告,表示此乾隆玉玺实为英法联军1860年抢劫圆明园时所得,如果坚持拍卖,或将以盗窃等罪名对其发起诉讼,但艾德拍卖行仍坚持否认并不撤拍,且表示至今没有接到来自官方的正式诉求。

  是否出自圆明园仍存疑

  17日下午,在艾德拍卖行进行的“亚洲艺术”拍卖专场中,这枚估价为15万至20万欧元的乾隆玉玺相关图录如此描述:“这枚玉玺高2厘米、长4.5厘米,整体呈墨绿色,上刻有‘御书房鉴藏宝’六个字。玉玺来自一个法国家族,他们自19世纪末起一直拥有这枚玉玺。”最终,这枚玉玺被匿名电话买家以110万欧元的价格买走,加上20%的佣金,最终以高出原估价5倍之多的价格成交。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由著名亚洲文物鉴定专家高美斯牵头成立,旨在帮助中国收回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文物。该艺术协会曾在16日的一份公告中指出,北京皇城艺术馆前馆长、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顾问袁山开已确认,该玉玺就是从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如果艾德拍卖行坚持拍卖这件文物的话,他们将委任律师,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将以盗窃和隐瞒盗窃罪名进行起诉。

  而17日上午,艾德拍卖行媒体部负责人贝拉尔在拍卖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不会撤拍。17日晚,艾德拍卖行就此事发表公告称:“玉玺成功拍卖为这场由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引发的误导和争论画上了句号。该协会一直拒绝正式委托诉讼人而自行交涉,且错误地将玉玺的来源定为对圆明园的掠夺。虽然协会主席高美斯先生提出进行私下收购,但这不是我们拍卖行的惯例。”

  对于此玉玺是否出自圆明园,目前各方专家意见并不一致,除了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出示的报告中,袁山开明确表示此乃从圆明园掠夺之物外,另有从事海外文物研究的人士认为,该玺是清朝皇帝专用的印章,并且只能存放在紫禁城(皇宫)或圆明园等皇帝行宫里。这枚清高宗乾隆帝、仁宗嘉庆帝使用的“御书房鉴藏宝”玉玺,采用回首母子螭龙扣设计,玺上螭龙接近螭虎形,为秦始皇刻传国玺以来中国帝王宝玺常见钮式;玺文曰:“御书房鉴藏宝”。中国故宫[微博]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玺印谱》对这枚玉玺有记载。

  对此,资深收藏鉴定专家、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京巍婉转地告诉记者:“如果国家真能有据可循,可以明确查到出处源头是掠夺走的,那政府出面要回来是理所当然的。”

  反对的态度毋庸置疑

  而日前,中国国家文物局新闻官员就法国艾德拍卖行17日拍卖清乾隆和田玉御玺一事对外公开表示,中国一贯反对并谴责拍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对于任何确认为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保留追索权利,希望外国有关机构认真遵守相关国际公约。

  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文物局副局长于平,于平表示坚决站在国家文物局所表示的立场上,“首先我们绝对是反对的,对这种被掠夺走的文物一定要按照国际相关的公约和法规走,虽然是历史问题,但是客观上我们现代人对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协商,而不是通过公然拍卖的形式,要尊重中国人的感情,尽管现在这件玉玺的拥有者并非与当时英法联军的掠夺者有直接关系,但是首先他(她)应该承认这件东西归根结底从根源上说,流出去的形式并不正当,现在拥有处置权的人应该客观承认并考虑到这个事实,应该尊重国人的情感要求,不应该拿去拍卖,如果不偿还也可以比照一些当前国际通用处理方式,坐下来商谈。”

  中国流失在外的文物数量众多,据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在这些流散在外的文物中,上拍且高价成交的,也并非只此一例:2005年7月,一件中国元朝青花瓷“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1.6亿元人民币)在佳士得[微博]拍卖行成交,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2009年2月,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在法国分别以1400万欧元(约合1.29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2010年11月,一只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2011年3月,乾隆时期一幅绢绫手卷在法国图卢兹拍出了创纪录的2210万欧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

  对此,于平始终认为:“虽然不止一次,但是我们必须强调我们的态度,这种态度毋庸置疑,至于什么方式最好解决是可以坐下来解决的,但不能强行拍卖,最好的就是双方协商,和中国政府商量,和希望收藏的机构协商。”

  原文标题:法拍卖乾隆玉玺惹争议 文物局反对态度毋庸置疑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