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古宅听说要拆:村民着急

2013年02月28日 09:57   东方今报  微博

城市扩路逼近六百年古宅 听说要被拆掉 城市扩路逼近六百年古宅 听说要被拆掉

  听说区里要拓宽五云路,上街区峡窝镇柏庙村的老人们近段时间有点着急上火。因为这里有先祖们留下的10多亩古建筑群,都是300年至600多年的老房子。“真要是毁了这些老房,我们对不起祖宗啊”。村民孙尽忠老人昨日谈及此事,不禁老泪纵横。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申子仲/文 记者 沈翔/图

  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关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解释。

  城镇化是必须要走的一个道路,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化”掉了。城镇化和留住我们的传统不是对立的,应该是一致的。希望不要再造成历史的悲剧,导致660个城市千城一面。把两者看成是“矛盾”的观念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2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

  ●被包围的古村老宅

  柏庙村位于上街区峡窝镇,距离郑州35公里,因有千年汉末古柏而得名,为古汜水县的一个老村落,地处咽喉,紧邻310国道,是五云山的北大门,也是上街区的南大门。中原西路西扩工程眼下已逼近该村,而柏庙村的老房子群落,也已被新建的现代化社区重重包围。

  柏庙村临近国道的村口老院落门前,石匾额上刻着“郑州柏庙孙氏古今文化研究会”字样。老会长孙尽忠带记者参观了这里的老房子。

  占地10多亩的柏庙古建筑群由近200间民宅组成,青砖碧瓦,飞檐翘角,砖墙上混迹叠加着“文化大革命”时的标语口号,触目沧桑厚重。这里距今最年轻的宅子也有300多年的历史,而其中最高的古宅达15米,距今已有640年的历史。古宅共4层,木楼梯连通,每层3间,青砖墙厚达1米,拱形门窗雕花多已腐朽,但难掩古韵。

  这座古宅子眼下住的是65岁的村民孙二兆,他家的房子去年3月因新村镇建设已经拆除,暂时搬回了祖上传下来的老宅居住。他说,孙氏庄园最辉煌的时候是清末,当时这里共有80多亩地,将元末至清末的古居民宅连成一片,庄园根据八卦图形修建,易进难出,易守难攻。此外还有后花园、古戏楼和演武厅。许多建筑渐毁于战火和运动,至今只剩下10多亩近200间房子。

  ●孙中山祖居于此?

  “就剩这一疙瘩了,不能再让毁了”。给记者讲解时,孙尽忠不禁老泪纵横,他说,“我就是拼了老命,也不能再让这里少一片瓦”。

  71岁的孙尽忠是这里的老门老户,年轻时在荥阳当工人,儿女们现都在郑州安家。1993年退休后,他没有去省城安享天年,而是孤独地栖身柏庙村的老宅子,看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不被破坏。了解他的村民说,老孙是为了柏庙村的历史文化“尽忠尽孝”。

  孙尽忠老人说,柏庙孙姓分两支,一支为本地的原陈留郡孙氏,一支为后来从山西洪洞移民至此的,祖根也是陈留郡孙氏,是洪洞移民肖二公后裔。盛唐时,柏庙孙氏鼎盛,人口近万,于柏庙村北兴起的孙家集,当时因日销万担棉花而号称“万花集”,乃驰名全国的农贸市场。

  孙尽忠甚至考证出孙中山的祖根也在这里,他说,“根据我对孙中山的家谱研究,孙中山的祖先从河南迁出的时间,应该是在唐朝中期,如果孙中山的祖先是从柏庙迁出的,那正是本地孙氏的一支”。

  据了解,孙中山先生祖上是从河南陈留先迁到江西,再迁至福建,后至广东。孙中山的祖籍在河南,已是客家人确认的事实。15年前,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曾亲赴荥阳寻根问源,向当地专家询问过孙家的祖籍问题。

  ●城镇发展需要文化支撑

  柏庙村除了元末以来各代的古民居,还有相传2000多年的古柏树、孙氏祠堂、晴烟寺、国内唯一的镂空石雕牌坊、古戏楼和月牙池遗址等古迹。更有张飞拴马、孙过庭练书、皮定均剿匪等传说。

  多年来,柏庙村民多次呼吁修缮和开发,但至今未引起足够重视。

  孙尽忠说,距柏庙3公里的峡窝镇方顶村古民居群在年代和单一建筑规模上都无法和柏庙相比,因为上级领导的重视,现在有人投巨资修缮,这让柏庙村的村民眼热不已。而听说随着上街区规划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这里的老房子极有可能被拆,他们更是忧心忡忡。

  听说记者过来采访,柏庙村村支书孙毅波也匆匆赶来。据他了解,东西横穿柏庙的五云路拓宽工程规划红线是30米,如果这样,很难保证村里古宅不被毁。他也强烈希望媒体能帮忙呼吁保护好仅剩下不多的古建筑群。“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们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五大定位之一,《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明确要求‘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如果把这些古建筑群拆掉了,那还咋去传承啊?”孙支书说,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本无冲突,也不该冲突,发展中的上街区,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

  ●柏庙村人的理想

  “这是抱着金饭碗玩要饭吃啊”。孙尽忠的话虽没有孙支书说的文绉绉,但话糙理不糙。

  原来,柏庙村人对自己的家乡早有理想规划,按照孙尽忠老人的设想,他会在临街的庄园入口竖起孙中山先生的雕像,而此段的五云路更应该更名为“中山路”。

  村委班子也有着他们的打算,孙支书说,他们不止一次和村民代表开会,打算把全长350米的过村公路重新打造,前后修建牌坊,重以“万花集”命名。同时,对现存古建筑、古迹进行恢复和保护,把柏庙村的文化牌彻底打响。

  “如果扩路红线能压缩到15米,或者打此绕行,我们就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孙毅波说,重建柏庙,再现古风,他们不想向上级要钱,但急切地需要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

  对于柏庙村的古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化普查科负责人汪松枝和豫西古建筑保护协会会长彭保红等人都明确表示,“应该保护,不能再等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