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鼠藏洞中疯狂盗采致使宋代文物受损严重

2013年05月16日 13:54   南国今报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融水讯(记者 王剑)作为历代郡、州、路、县的治所驻地,融水苗族自治县不但拥有着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县城周边的人文积淀也颇为丰厚。位于融水县城南郊的刘公岩,曾是该县最为著名的观光胜地之一,洞内的几处宋代、清代摩崖石刻,早在30年前就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记者近日前往探访时却发现,这处名胜因遭非法采矿破坏,早已伤痕累累,风采不再。

  “如果仅从外部观察,没有人会知道,岩洞内部竟然会被破坏成这个样子!”5月14日,记者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来到刘公岩,对这处曾经出现在徐霞客游记中的著名洞穴进行探访。上山前,记者远远就看到了山腰处的刘公岩洞口,却丝毫看不出破坏的痕迹。其实,洞内数十米处,就是一个规模相当庞大的非法矿点。为了盗采洞中的方解石矿,矿老板从后山炸开一个“天窗”,并通过钢缆、斗车等设备,不断盗采。

  据了解,刘公岩纵深达500多米。如今,洞内数十米处胡乱堆砌的矿石已经完全堵住去路。在现场,除了用于运送矿石的钢缆、斗车,记者还看到了几辆工地里常见的手推车、一个盛满水的塑料桶,以及非法采矿者搭设的简易工棚。矿石堆上,矿工留下的手套、衣物比比皆是——很显然,该采矿点近期仍在开采。

  带路村民周先生告诉记者,非法采矿者往往深夜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盗采行为基本没有停止过。

  记者从融水县文保部门了解到,刘公岩洞口大厅右侧岩石上镌刻的“刘公岩”三字,落款时间为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重阳日,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此外,洞内还有另外三方石刻,是融水县境内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真仙岩外,古代摩崖石刻最多的一个文物点。非法采矿行为毁掉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石钟乳,还直接威胁文物安全。

  县博物馆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上世纪90年代,此矿点曾经获得过国土部门核发的开采许可。但在文管部门投诉后,矿点已于1999年被勒令停采,此后没有再核发过开采许可证。这一说法也得到融水县国土资源局矿管股股长龙德坤的证实。但实际上,偷采现象从未得到有效制止,刘公岩内疯狂的盗采行为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