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阿富汗:经济发展下的考古之殇

2013年06月19日 12:24   新浪收藏  微博

梅斯-阿亚纳克地区的一座古寺,阿富汗的一名考古学家用布遮住佛像。 梅斯-阿亚纳克地区的一座古寺,阿富汗的一名考古学家用布遮住佛像。

  新浪收藏讯  近日,广州先秦古墓被毁的消息可谓是人尽皆知,涉事方各执一词,也为这件事的断案增添了难度。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于广州萝岗区大公山遗址考古工作现场遭破坏一事,已成立调查组,将在10日内完成调查。

  为了经济发展,破坏古代遗迹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当然,也不止发生在国内。网友@法国华人收藏家协会的这条微博足以说明这一点:

  【阿富汗古迹受中国企业铜矿开采计划威胁】阿富汗有2600年历史的佛教遗迹面临威胁。该遗迹面积达40公顷,规模宏伟。一家中国企业租下该地开采铜矿,在2009年要求考古学家们在三年内转移文物并撤出。美国导演霍夫曼计划制作一部影片展现这座即将消失的古城,希望唤起公众注意。

  事实上,早在2010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在梅斯-阿亚纳克地区开采铜矿时,就意外发现了这座古庙。该古庙位于26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规模庞大,仅当时挖掘出的文物就足以填满整个阿富汗博物馆。不过,这家中国企业只给了考古学家3年的时间进行勘探发掘,这使得经费、人手不足的考古学家们深感无奈。虽然古迹保护人员呼吁限制当地的铜矿开采,但关注阿富汗经济发展的人却极力敦促政府加快开发步伐,声称铜矿开采可为这位贫困国家带来1万亿美元收入。

  十多年前,塔利班武装摧毁了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这次,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被外媒戏称为“塔利班第二”。但是,令考古学家们高兴的是,今年5月,该公司答应再次延期铜矿开采,可时间依然紧迫。

  《文物天地》杂志官方微博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手续合法,但还要有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事关民族记忆之事。不然,短期某些人能得到丰厚的利润,长远却是一个族群对另外一个族群的持久怨恨。尊重,不应只停留在大人物和媒体的口头上。阿富汗的塔利班毁坏巴米扬大佛,遭到了全球的谴责。中国企业将在国内运作的手法运用于国外,在非洲和南亚又赢得了何种处境?若中国企业损毁了文化遗产,赚取了利润,但全体中国人将会收获怨恨的,这应该没有疑问。

  是否经济发展真的与保护文化遗产不可兼得?而如此为外国发展经济又是否真的可行?太多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前者,需要更为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解决;而后者,则要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或许正如@文物天地所说,“中国足球一比五惨败三流水平的泰国中的后备队,指责卡马乔的多过指责足协和球员的。一样的道理。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国企在国内可以视法律为无物,今天地铁施工破坏古墓,明天建住宅区平了万人坑。在国外,尽管可以疏通某些高官,最终的后果是什么大家都清楚”。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