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故居开放不足一成

2013年07月25日 08:13   中国文化报  

大门紧锁的徐悲鸿旧居 大门紧锁的徐悲鸿旧居 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拉贝故居 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拉贝故居

  郑晋鸣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国史。江苏南京拥有大量富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民国名人故居,它们展示着南京在民国时期教育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南京登上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民国时期名人故居有250多处,但对外开放的不足一成。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些丰厚的历史遗存,更好地开发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热议。

  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天下任何名城的魅力,首先都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这些风情独特的建筑,是城市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也是它特有的历史生活的纪念碑。”

  南京民国建筑异彩纷呈,其新老并存、中西交融、承上启下的建筑风格给中国建筑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座座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彰显着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而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各类名师大家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位于南京市傅厚岗4号的一座两层砖混结构的小楼,是“金陵三杰”之一、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故居。小楼于1932年底建成,当时正值国家危亡之际,徐悲鸿便将其取名为“危巢”,并解释道:“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训,抑于灾难丧乱之际,敢忘其危?是取名之义也。”在这里,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大量代表作。同时,这座小楼也见证了徐悲鸿和他的学生孙多慈的凄婉爱情。在南京求学的许嘉仪是个旅游爱好者,他说:“这些民国名人故居就是一部部触手可及的史书,我们无需查阅太多史料,只需走进去看看,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文化名人的风骨和成长历程。”

  多数闭门拒客

  “名人故居需要开放。”参观完拉贝故居后,游客黄先生连连感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历史,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拉贝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可惜南京许多名人故居不开放,这种学习机会太少了。”

  据统计,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南京登上名录的民国时期名人故居有250多处,然而其对外开放率却不足一成。在南京,除了像拉贝故居、美龄宫等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名人故居对外开放之外,其他大都“养在深闺人未识”。

  南京市傅厚岗有李宗仁公馆、傅抱石故居等名人故居20余处。笔者找到了吴怡芳寓所,与阎锡山故居、陈布雷故居、于右任故居等名人故居一样,这里的浅灰色铁门也紧锁着。“此处原为艾伟的私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著名女教育家,原金陵女子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吴怡芳曾在此居住过”,门口的介绍牌上,寥寥数语讲述着老宅的历史。透过院墙望去,米黄色的两层尖顶小楼已修缮一新。对面粮油食品配送中心店员孙继海告诉笔者,他常年居住在这里,从未发现对面的老宅对外开放过。

  对此,南京市侨联副主席刘嘉表示:“名人故居体现的是名人精神的感召和文化的传递,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南京在这些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积淀,它们也是这个城市不可多得的一张名片,名片只有展现出来,才能够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全部开放还需进一步努力

  “动起来的文化才更有魅力。”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周琦表示,虽然由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不是所有民国时期的名人故居都能够开放,但闭门拒客并不是名人故居的未来出路,“对一些有艺术价值、有纪念意义的名人故居应该有选择性地开放,这也更有助于优秀民国文化的传承。”

  据了解,今年,南京市将打造百子亭、大马路等四大民国建筑历史地区,启动并完成20处49栋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另外,还有21处与人物居住有关的建筑将实施挂牌保护。“只有让民国文化动起来,才能塑造南京兼容并蓄、文明开放的城市精神。”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曹志军说,南京名人故居难以全部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标准不一。民国时期,究竟哪些人才能算作名人,哪些民国故居具有开放意义,这些在业界都存在很大争议,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

  二是产权复杂。目前,南京名人故居的产权大部分归政府部队机关所有,小部分归私人所有,还有一部分归事业单位所有。除了少部分开发成旅游景点外,归政府和私人所有的名人故居都作为办公和住宅使用,因而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不大;而产权归事业单位所有的名人故居,也只是有限开放,有的还需要事先预约。

  三是资金不足。民国名人故居修缮费用大,以杨廷宝故居为例,前期修缮费用就达200万元,其开放之后管理人员的配备、展出物品的维护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目前政府对民国名人故居维护的资金拨款也有限,导致有些名人故居的维护工作不到位,达不到开放标准。

  目前,南京市正在编制《南京民国建筑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策划》,进一步规划南京民国建筑旅游发展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把修缮之后的名人故居对外开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