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梁启超故居被摘牌:官方称其根本没住过

2013年08月16日 08:16   京华时报  微博

  截至昨天,在网上搜索“梁启超北京故居”,仍可以查询到位于北沟沿胡同23号的一座四合院。这里在1986年6月被列为“北京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故居”,成为梁启超在北京唯一被认定的故居。但有参观市民发现,这座四合院门前的文保单位名称已由“梁启超故居”变更成了“四合院”。东城区文委确认,该处已不再属于名人故居。

  换牌时间在一年前

  昨天上午,北沟沿胡同23号大门旁,一块牌子写有“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字样,牌子右侧有一块面积稍小的深色印迹,显示曾有另一块标牌常年挂在此处。

  北沟沿胡同不断有居民往来,对于四合院门前石牌的内容,他们多表示并不清楚何时进行了更换。

  据此前媒体报道称,去年3月16日,梁启超的后人,外孙女吴荔明、孙女梁柏有、梁忆冰前往东城区文物管理所,递交了一份由梁启超当时唯一在世的儿子梁思礼带头签署的声明:“我们是梁启超直系儿孙,我们郑重声明: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沟沿胡同23号,不是梁启超故居。”

  昨天上午,小菊居委会周主任确认此事。她介绍,去年夏末初秋时,她接到街道的通知,称文物部门重新对该四合院进行了鉴定,梁启超并未在此处居住过。“通知了居委会没几天,就有工人来,将文保的牌子从故居变成四合院了”,周主任介绍,文保石牌旁原本有一块牌子写着梁启超故居的简介,简介标牌于今年三四月份摘除。

  昨天,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工作人员确认,该处已不再属于名人故居类的文物保护单位。

  1500平米建筑已成大杂院

  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该院是东、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东部为住宅,西部是花厅;北半部是花园式的后院,院内树木繁盛,有假山,有凉亭;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是整个院落的后门。该院共有房屋和亭、轩等建筑129间,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

  提起当年四合院雅致的样子,新中国成立后此处的最早一批住户郝女士仍觉得可惜。郝女士介绍,该院早年间为交通部下属的一家幼儿园,1972年后被作为铁道部家属院使用。“一开始来还有假山、水榭、后花园里草木繁茂,孩子们可以在石条上玩儿滑梯”,郝女士称,最初有近50户人家居住于此,但1976年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房屋加盖起来。40多年过去,四合院内房屋密集。郝女士说,至少有七八十户人家目前居住在此。

  而现在,人们仅能通过被加盖的房屋遮住了一半的影壁、常年被风雨损伤的垂花门依稀看到这座院落的昔日风采。四合院已被隔成纵横交错的巷子,有些通道窄得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院里见缝插针地挤满了低矮的平房,有些已残破不堪,用木板充当墙壁围挡。过道里、角落里、房顶上都随意堆放着杂物,让密集的房屋显得更加拥挤。

  老住户盼妥善保护

  昨天,多名住在该院的居民表示,期盼着针对北沟沿胡同23号更妥善的文物保护工作。“我们这里虽然不再是梁启超故居了,但仍是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流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好好保留,我们也很心疼。”居民唐女士称。

  唐女士介绍,多年前,四合院大门左右还有两只石狮子、上马石和下马石,但不知何时已被人拉走。“我是旗人,看见院子里垂花门、镇石、进轿子的大门,知道这都是原来当大官才能住的地方,不能好好保护,更是不忍。”

  除了文物保护问题,小菊居委会周主任也担心,高居住密度给四合院带来了安全隐患。“院里有居民将房屋租了出去,会有群租的情况出现,这么大的用电量会有火灾隐患”,周主任称,经过不断做工作,前不久刚有近20人的群租户离开。

  这里目前仍是铁路系统的宿舍。对于是否会腾退以及以后如何保护的问题,东城区文委暂未回应。

  当年凭口述记录挂牌

  据媒体报道,1985年认定此处为梁启超故居,也是基于对梁氏后人的口述笔录。据报道,时任东城区文管所所长的谭伊孝找到了这位梁氏后人并做了口述记录。现在谭伊孝已故,有关北沟沿胡同23号挂牌的档案,文管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交给东城区档案馆。

  文管所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调查时,资讯不像今天这样发达,信息非常有限,调查确实存在着实际的困难。

  对于认定出现偏差的历史原因,东城区文委昨天未予回应。

  □相关新闻

  多处名人故居境地尴尬

  北京文物部门相关资料显示,北京目前存有元代以来的名人故居1500余处,其中绝大多数尚未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现有的308处较为知名的名人故居中,保护较好的只有74处,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北京现有挂牌保护的国家级、市级、区级名人故居31处。它们中有10座对社会开放,有20座保存状况较好,但仍有11座为不合理使用,保存状况堪忧,有的已成为建筑格局面目全非的居民大杂院。

  侯宝林故居

  无工人看护暂停开放

  8月13日下午,侯宝林故居的防盗门大门紧闭,门口写有“内部装修,停止参观”的告示。东四头条的居民表示,侯宝林故居已经很久没有开放参观了。

  东四二条社区负责人王书记介绍,侯宝林故居为面积三四十平米的南房,里面有一尊侯先生的坐像,墙上挂有演出照片。此前里面曾摆放有邻居的家具,但目前已被拉走。“街道将故居的钥匙给社区,社区委托了一名低保户负责卫生、开门,有人来参观,就由他带着”,王书记称,去年底,这名低保老人不幸离世,社区便将钥匙交还给了街道。

  13日下午,东四街道李正鸣书记带领施工工人前往故居。他介绍,故居的产权仍为侯家所有,但免费供市民参观,相关的修缮则由街道负责。“去年7·21大雨,故居的房顶都塌了,后来断断续续供人参观,目前,我们准备进行招标,整体大修。”李书记称。

  宋庆龄故居

  无经费整体大修

  宋庆龄故居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风格古朴,环境优美。下午5点多,已近闭馆时间,但仍有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工作人员介绍,该处旺季时有千余游客前来参观,日常则稳定在两三百人。

  故居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里不仅仅是名人故居,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宝贵建筑”。他称,故居内的明清建筑需要每年进行修缮,每四五年则至少应进行一次“中修”。但因经费问题,故居申请的维修专项经费常常得不到审批,建筑墙面、长廊房顶、水边基石等受损后,只能使用日常运营的经费。

  他称,故居已有多年未进行整体大修,而目前十分需要进行大修。为此,他们已多次申请2000余万的资金。

  蔡元培故居

  企业资助盼大力宣传

  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的蔡元培故居,2011年被评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游客登记信息后就可以免费参观。在蔡元培生平展室里,墙上的展板通过图文展示了蔡元培的生平事迹,而蔡元培的著作以及其他展品则被陈列在几个玻璃柜中。展室内还为游客安装了空调和电扇。生平展室隔壁是蔡元培的书房和卧室,门均上锁,需隔玻璃观看。工作人员介绍,书房和卧室的摆设并非原貌,而是工作人员找到同时期的家具物件布置而成。卧室外,有一尊蔡元培的等身雕像。

  在记者参观的一个半小时内,不断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前来参观,工作人员介绍,每天参观的散客有80名左右。作为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多为学生、老年人。

  1998年,香港富华国际集团在香港与东城区签约,负责投资开发建设金宝街,出资修缮维护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故居目前由5名工作人员轮值管理,他们也都是该集团员工。

  因有企业资助,蔡元培故居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不担心经费问题。“虽然是免费对外开放,但是我们这里不存在钱的问题,政府对我们也非常关注。”工作人员介绍,“只是希望政府可以帮我们扩大宣传力度,比如在附近路口加上指示路牌等。”

  京华时报记者 龚棉 实习记者 张瑞波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