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再造阿房宫:报道属误读 无重建计划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与北京首创集团联手投资380亿元,再造一个新“阿房宫”的消息,近期被媒体传得沸沸扬扬。而就在两个月前,位于阿房宫遗址正南方近300米处的累计投资两亿元建成、运营了13年的“锦绣阿房宫景区”被整体拆除。
一拆一建,引发人们纷纷质疑:拆掉旧的“阿房宫”,耗费巨资重复建设一个是否值得?新建或再造的“阿房宫”会否又是一个烧钱的“人造政绩工程”?更有人怀疑:如此巨资打造新“阿房宫”,恐怕又是借保护开发遗址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8月16日,当事方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就此回复本报:媒体关于“380亿元重建、再造阿房宫”属误读,目前西安没有任何重建阿房宫的计划,也没有一家企业投资类似的项目;380亿元是建设“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的计划累计投资,并非用于重建或再造“阿房宫”,也不是用于规划中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耗费巨资堆砌假古董?
有媒体报道:今年6月7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80亿元,打造一个新的“阿房宫”。北京首创集团首先将投资30亿元改造占地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西咸新区标志性区域;然后以“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占地面积为12.5平方公里的“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产业基地首期投资20亿元,总体投资规模将高达380亿元。
消息刊发后,舆论哗然——“西安380亿元再造阿房宫?!”
“摆的是文化的面子,要的却是经济的里子。”有评论指出,“文化+旅游+城市”几乎成为国内许多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范本。一些地方借口保护开发文化遗址,实际上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大兴土木不是为保护文化遗址,而是希望靠开发遗址抬升周边的地价。没有人能算清,全国各地这些年来究竟建了多少“假古董”和“人造景点”,枉费了多少钱财。数百亿元建新的“阿房宫”,有没有“行房地产开发”之嫌?
380亿元,相当于西安市近一年的地方收入。380亿元建“阿房宫”之举备受诟病之处在于,开发是以大手笔、大规模的投资做支撑,以文化来运作土地,从而提升周边的经济价值。人们担心,它会成为又一个有名无实的“文化政绩工程”,看起来气派辉煌,“烧”了很多钱,却极可能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文化泡沫”。
“绝不能让380亿元砸成‘大土坑’,更不能让380亿元打了水漂。一旦官方盲目形成决策,那是对历史和子孙后代犯罪。”学者郭喜林认为,西安的城区建设,尤其是具有城市地标性的仿古建筑建设,必须坚持宁可忍痛割爱,也不能制造城市的疮疤。如此巨大投资,应当经过问效于民、问计于专家学者的充分科学论证。专家提醒,阿房宫项目提出要打造西安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必须对它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和风险评估;要有新意,避免再次失败。近年来,打着文化旅游、保护遗址等名号,大肆建设“形象工程”的事件屡屡发生,这种现象应得到有效遏制。
有网友指出,杜牧《阿房宫赋》中华丽的辞藻背后,是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阿房宫,是暴政、罔顾民生的一面镜子,一本反面教材,而地方政府再造山寨版的“阿房宫”,岂不是遗忘历史的教训?
官方回应无重建计划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就此回应称:媒体关于“380亿元重建、再造阿房宫”的报道属误读,目前西安没有任何重建“阿房宫”的计划,也没有一家企业投资类似的项目。根据《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章程》和《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于国家级大遗址必须实施现状保护。任何重建、复建的方案都不可能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批准,重建或复建国家级大遗址的说法也有悖于文物保护的基本常识。
“所谓的380亿元投资,不是用于‘重建或再造阿房宫景区’,也不是用于规划中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而是一个名为‘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的计划累计投资,并非一次性投资380亿元。”8月16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军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基地位于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的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并不在阿房宫遗址保护区之内,与阿房宫遗址本体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完全是两回事,而且该基地内没有一个与“重建阿房宫”相关的项目。此外,“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与已拆除的“锦绣阿房宫景区”亦相隔近两公里,不存在拆旧盖新的问题。
李军说,根据北京首创集团与沣东集团(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下属国有公司)签订的共同投资框架协议,计划在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控制地带外侧,合作建设“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主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人文旅游,将建设博物馆、艺术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文化旅游类项目。双方计划共同组成20亿元的产业基地引导基金,计划用5年时间吸引社会投资380亿元,用于项目建设。
他说,去年11月30日,《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目前,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正按照该《保护规划》开展工作,遗址保护分为三部分:首先,将2.3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成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来保护880亩的遗址本体。其次,2.3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外扩400米,设立建设控制区,在此范围之内对建设的高度、密度、内容严格规范,所有规划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必须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第三,建设控制区周边再外扩约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秦文化特色的人文旅游区。
“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位于人文旅游区的东侧,占地面积约占人文旅游区的六分之一,约1000亩,而非外界误传的12.5平方公里。
李军解释说,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为2.3平方公里,周边建设控制区和形象景观区约为10.2平方公里。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后年建成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新建的朝宫,与秦都咸阳隔渭河相望,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它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太狭小,不足以展现他君临天下的威仪,于是下令在上林苑中建造规模更大的“朝宫”,为此征用了70万囚徒。计划先建主体建筑前殿“阿房”(皇帝与朝臣议政的大殿),等整座朝宫建成后再命名。《史记》记载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阿房宫还没有建成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了,囚徒们被调去建造秦陵,阿房宫工程因此停工7个月。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继续修建,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又被迫停工。公元前210年,项羽、刘邦等进入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赵高作乱,逼迫秦二世自杀,阿房宫便成了“超大型烂尾楼”,实际施工时间只有3年左右。
800年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铺陈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和雄奇:“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近年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西安市西郊135平方公里范围进行踏勘后确定: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阿房宫遗址,而且前殿没有建成,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高处高出秦代地面12米以上。考古队还大胆推断:西楚霸王项羽烧的“秦宫室”是秦咸阳宫,没烧阿房宫。
“整个遗址占地达54万平方米,面积约88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它比占地69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只小1∕5左右,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考古队测量数据表明,将黄土一层层夯筑,这个夯土台基共需黄土650万平方米,而且夯筑前还要经过筛子筛,然后倒入锅里炒熟。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考察后认定,阿房宫前殿遗址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夯土建筑台基,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于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列。
站在阿房宫遗址高高的夯土台基远望,它的西南,是周文王都城“丰京”与周武王都城“镐京”的“周丰镐遗址”;东北是“汉长安城遗址”;东面就是“唐大明宫遗址”。这四个遗址,是古都西安“周、秦、汉、唐”四个鼎盛朝代的代表,都是国家级的大遗址。
李军告诉记者,阿房宫遗址是名列全国100处重点保护的国家级大遗址,但由于地处西安市城乡结合部,聚驾庄、赵家堡和大、小古城村等5个村庄约7000多村民占据着遗址2∕3的地面,村民的生活、开垦对遗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遗址之上还分布着200多座现代墓葬。阿房宫前殿遗址东西原长1270米,现存地面的长度只剩下1119米,其余的111米已被这些村子渐渐蚕食。“我们把这7000多村民迁走,建遗址公园,不仅可以创造好的保护环境,还能让考古工作持续进行,否则都压在村庄底下,再过40年夯土就被挖光了。”
据悉,《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将阿房宫保护区分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景观协调区三级。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任何新建筑物、构筑物,禁止进行生产、生活建设行为;禁止有损遗址保护的爆破、钻探、采砂、取土、挖坑、烧砖等各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建筑控制地带,一类建筑控制地带构筑物限高8米,二类建控地带构筑物限高18米。
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说,“除了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景观协调区,未来将打造为城市景观台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共生。”根据规划,将以阿房宫遗址的文物保护为核心,分期实施展示工程,并建设阿房宫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展示唐朝诗人杜牧笔下的《阿房宫赋》中描绘的“天下第一宫”奇观,打造西安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建成又一个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全方位展示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于2015年7月1日建成开园,免费对游客开放。(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