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家墓碑:民族大学当地砖
本报讯(新闻观察员 刘卫东 记者 崔毅飞)近日,有市民在中央民族大学遛弯时,发现脚下的“地砖”非同一般,上书“皇清”二字,还雕有二龙戏珠纹饰。经学者鉴定,这是一块清代御赐给礼部尚书父母的墓碑。
家住民大附近的齐女士,每天都去校园里遛弯,这块碑的存在让她颇感神秘。在她的指引下,记者在民大2号楼前的步道上,找到了这块石碑。
石碑阳面朝上,和地砖镶嵌在一起。除碑额上雕刻龙纹以及“皇清”二字外,碑身上书“诰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本生……”想继续往下念,碑身下半段却被一棵松树牢牢压住,导致石碑的长度与厚度无法测量,只能量出78厘米的碑宽。
齐女士说,学校修路时,没有将石碑砸碎或掩埋,这是民大的幸事。这些遗迹,是民大建校前的历史物证,背后肯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像齐女士这样的有心之人并不多。
记者观察,很少有人注意到石碑的存在,有人甚至脚踩过去也浑然不知。
不过这块墓碑还是引起了不少文保爱好者的注意。有文保爱好者认为,这块墓碑的主人为清初宛平人王崇简的父亲王南松(当时的民族大学及周边地区属宛平县香山乡管辖)。
王崇简,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清朝官至礼部尚书。康熙元年(1662)以撰登基诏,追赠其父王南松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母张氏一品夫人。
上世纪80年代,王崇简的儿子王熙、王燕的墓志铭在民族大学出土,现保存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以民族大学一带,很可能是王氏家族墓地。
学者分析
墓碑反映清代封赠习俗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王敬雅介绍说,从现有文字信息判断,这是一块清代以皇帝的诰命追赠给官员父母的墓碑。
这位大臣,实职礼部尚书,在清代为从一品,这也是此人生前做到的最高职位,主管祭祀、礼仪、设教等。“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是皇帝封赠的虚职,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种“荣誉称号”。这块碑是封赠给大臣的父亲或母亲的。
碑头没有螭首,看体量下面应该还有碑座。类似的石碑文革时期砸了很多,或者随便拉走盖房。他反映了清代的封赠习俗,即一人做官、光耀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