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城墙多半倾颓 部分修复后成新文物

2013年09月24日 07:29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冯兰蔺 报道

  涉足者少,夯土残迹仍保留;集装箱圈围,城墙成孤岛;新旧混搭,古城墙失原貌……上周,记者跟随闸北政协常委俞建国、沪上民间收藏家温举珍等人,走访奉贤、松江等区发现,沪上现今仅存的10座古城墙保护状态堪忧,半数不为人知已为残垣断壁,部分虽重新保护但已沦为“新文物”。

  而据 《上海军事志》记载,上海全境曾先后建有城堡卫所36座。不过,这些当时的高墙厚壁,却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面前,渐渐清冷甚至慢慢消失。

  ■新发现

  柘林:涉足者少,夯土残迹仍保留

  再次走访沪上现存的古城墙,年近7旬的知名民间收藏家温举珍感慨颇多。1996年,他曾骑着自行车耗时5天,遍访当时沪上11座古城墙,并详细记录测量城墙始建地点、长度、厚度等数据,留下珍贵影像资料。“17年过去了,奉贤南桥的古城墙已不见踪迹。其余10处保护状况也令人担忧。”

  上海地处我国东海前沿,自古以来为抗击倭寇,不得不奏请筑城。目前,上海还残留10座古城遗址。除广为人们所知的大境阁古城墙以及南市妇幼保健院一段古城墙外,郊区尚有9座古城。建成年代先后为:松江城、嘉定城、金山卫城、奉城、南汇城、宝山城、南市上海城、川沙城、柘林城、老宝山城等。

  奉贤柘林,是此次再访古城墙的第一站。奉贤区是上海古城堡最多的地区,先后建有奉城、柘林城、南桥土城计3座。

  温举珍1996年拍摄的柘林城堡照片显示:当时整个柘林城除一座城隍庙外,西南角仅有不多的几座民宅。不过,现在的柘林地区已有多片商品房和农田包围的半城市化地区。

  要寻找古城墙踪迹,似乎不太简单。从新修的联业路自东到西贯穿过整片原城堡2平方公里的区域,只见东南西北4角处各有高高耸起的小土坡。再仔细看,似可发现端倪——土坡的高度高达六七米,与周边农田形成明显高度差异。其中,东面城墙夯土基本完整,虽经百年风化,仍保留约长300米的夯土墙。西面保留着的三处城墙夯土上已长满杂草,不少周身已砌上了一层厚厚的水泥墙。南面还有三段残垣。

  “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土堆,其前身就是柘林城堡城墙。”俞建国说。

  目前,当时的城堡东西城门已被新建的联业路取代。围着4.8公里的城堡外围走上一圈,其四周环水,护城河依旧完好保留着。“从目测距离看,东西残留的城墙夯土高处达六七米,低的也有1.5米,夯土城垣宽6-7米,可以推断,当时城墙上步道宽阔,颇有规模。

  资料显示:柘林城堡位处奉贤西南端,扼江浙沿海咽喉,该处历来属兵家必争之地,建有多个城堡。明代成化年,自东向西建有蔡庙港城堡。后有漕泾镇南的湖家港堡。明嘉靖三十六年(1577年),为抵御倭寇而建,在柘林镇东北一华里建筑古城堡。历史上该城堡曾建有东、西、南三城门,唯独不建北门。在城墙顶建北圣宫一座,以示背水一战,保城护城之志。城中心还建有一座供了望海洋的镇海楼,楼顶置大鼓一架,作报警之用,故又名鼓楼。

  历史上柘林城是重要水陆码头,也是重要军事重镇。清同治元年,柘林城堡曾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光绪年又重新修缮城堡。

  而根据俞建国最新发现的史料,亦证实了柘林的历史地位——一份奉贤县知县方济益在光绪二年十一月初九禀文稿记载:“督标正营驻扎柘林之樊镇军。……镇军允拔营勇三百名轮流更换各令哨官带到督饰开挑。”

  1937年11月15日,日寇在柘林外海滩登陆。日军在海陆空进攻下,地面部队强行突进,驻军62师186旅327团营长王子隆奋起抵抗,后不幸中弹,仍指挥战斗,直至击中腹部牺牲。并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王子隆是黄埔军校5期优等生,其浩然正气的柘林朱家村保卫战,与姚子青营宝山城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都是淞沪抗战中杰出战例。

  1949年,柘林城堡城砖已被拆除殆尽。据史志记载当时城墙砖用于建造敬老院。这座完整的古城堡城池遗址由于离市区偏远,很少有人踏勘,虽然近日柘林城堡中的镇海楼已不见当年狼烟,但柘林城堡仍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亟待保护。

  松江:

  唯一城墙藏匿靶场

  而位于武警驻松江部队靶场的残存古城墙,则是温举珍在当时《松江县志》 副主编王永顺帮助下的一个意外发现。“目前,尚未发现相关史料记载。”温举珍说。

  其1996年拍摄的旧照显示,这段不为人知的东城墙遗迹现存于武警驻松江部队靶场,长约60米,现为驻军部队靶墙。现在,城墙上繁茂绿茵环抱,郁郁葱葱,由于是军事要地,一般人难有机会踏勘,因此保留程度较好。

  “这是松江唯一保留的古城残垣遗址。”温举珍说。根据史料记载:松江城建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历史上几经修葺,城周九里长,八尺高,护城河宽十丈,深七尺。曾有城门8座,4个水门,4个陆门。东门披云门,西门谷阻门,南门集仙门,北门通波门。后又开新东门,新西门。4座城楼,东门名迎生,西门名宝城,南门名阜民,北门名拱宸,由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写。历朝历代是屯兵之处。松江作为松江府所在地,城堡是奉官府之命建筑。其中,松江城的4个陆门,4个水门,在1960年前几乎全部被拆除,残剩的一段东水门城墙,在1982年在旧区改造的白云新村项目中夷为平地,如今仅剩下作为靶墙的古城残垣。

  而根据俞建国收藏的明朝松江城墙砖所示:该墙墙砖用的是阳文颜体铬印“壬申松江府,曹南英官窑造”,每块城墙砖长32厘米,宽18厘米,高8厘米,6公斤重,可以推断证明现存城墙是明城墙遗留下来的。

  宝山:

  可见土坯垒砌痕迹

  而在宝山临江公园南侧,仍能发现一段古城墙。残存夯土长36.8米、高2.4米、宽厚9米。仔细观察:该处城墙夯土处,竟有别处难得见到的呈方形(边长约0.74米)预制土坯规范堆砌的痕迹。墙砖接缝处致密无隙,有白色石灰状物质间隔,仅两三毫米厚。

  史料记载:宝山城,即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所筑方形土墙——吴淞所城。面积小于位处东侧一里,早已坍没江中的洪武十九年由郑遇春修建的土城荣阳垒。嘉靖三十三年改砌砖墙,城周七百三十丈、高二丈四尺,有雉堞1194垛,于四方设城门、水关各四座,万历四年,又建城楼,清雍正三年,改为宝山县县治所在地。

  该城建成至今460余年,历经海潮侵蚀,又经倭寇焚烧、鸦片战争、淞沪抗战等重大战事,而今唯剩东南一段。残垣西侧残缺的南水关拱券目前仍留着。

  ■已消失

  高桥(老宝山城):

  集装箱圈围,城墙成孤岛

  杨高北一路尽头东南角,现仍存留着一段残墙。此地就是“老宝山城”。老宝山城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距今高桥镇东西北四华里,老宝山城占地六十四亩。历史上屡遭海溢,履修筑。雍正十年,海潮大溢宝山城被洪涛冲没殆尽。仅现尚存南城门洞残垣,城高3.12米,门洞高2.3米,门径2.8米,城墙厚5.6米。周围原有约三里长的城墙夯土,修葺时仅存百余米夯土。城砖上或偶可寻见“松”或“宝山”等字样。

  1984年5月4日,该地被公布为上海市古文化遗迹保护单位。近年又修缮了南门及其两侧,只是原来的东、西、北三道城墙遗迹及城内种种悉数消失,并已辟为集装箱堆场。

  尽管已立碑保护,但温举珍说:“目前的保护仍待加强。”

  他于1997年记录下的当年城墙数据显示:该处城墙夯土长36.8米,高2.4米,宽厚9米。城墙夯土呈方型,边长各0.74米。“这是老宝山域的城墙,吴淞所的所在地。”从温举珍当年拍摄的照片中,仍可依稀辨别其当年的风貌——城墙接缝处非常致密无隙,保留堆砌粘接痕迹,以白色石灰状材料作粘接。

  现场查看发现,目前,老宝山城南门水关残缺的城墙拱券目前仍保留相对完整。不过,由于城墙拱券背后堆满了集装箱,这块区域成了“孤岛”。走访附近居民,鲜有人知晓。

  南桥:

  1998年古城墙残垣夷为平地

  奉贤的南桥土城,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占南桥的筑围土城。城墙长三里,环城又壕沟环绕,英法联军攻克太平天国时拆毁。当时该地仍残留土城北城门(又称“拱震门”)以及东西城墙。土城北城门建在始建于元代的建造城堡月城城墙上。城门上建有二严寺,老百姓称“佛阁”。

  该城门和城墙建在今人民北路52-54号处。1995年,旧区改造时拆除了该北城门。根据1997年温举珍拍摄的旧照,记者发现当时在北城门东部还残留有古城城垣长2.9米,高3.35米,城墙厚8.47米。不过,在当地居住长达70余年的季老伯告诉记者,1998年,该段残垣也被彻底夷为平地。

  ■“新文物”

  奉城:异地迁移,古城变新墙

  除无人知晓或渐渐消失的古城墙外,一些古城墙虽被保护或异地修复,但却成了人造“新文物”。比如,奉贤奉城的青村城。

  史料记载:奉城堡位于奉贤县城东南部,四面有护城河。原名青墩,以后又改称青林、青村。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城堡,抵御倭寇。清雍正九年(1731年)县置迁至于此,名奉城。城堡为方形,周六里,高二丈五尺,有四座城门,东朝阳门、西阜城门、南镇海门、北拱北门。民国26年(1937年)11月,奉城遭日寇疯狂炮轰,城内大部分古建筑精品毁于一旦。

  穿过狭窄的奉城南街到达奉城北门,当年在奉城镇北街残存的拱辰门月城残垣一段已不见踪迹。“根据1997年的实测,今仅留有拱辰门月城残垣一段长25米,高4.6米,厚5.4米,明末清初建于墙上的万佛阁,就建在浦南运河的护城河附近。”温举珍说。根据多位村民指点,记者在护城河边找到了正修葺一新、规模宏大的万佛阁寺庙。其倚着浦南运河而建的大片黑色的护城墙,依河而立,样貌簇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片黑色城墙,即是由原老城北移40米而来。只不过,当年老城墙已不见昔日踪迹。

  川沙:新旧混搭,古城墙失原貌

  而被称为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城建筑的川沙城堡,于2010年由浦东新区政府进行了全面修整,并对其完整保留的护城河进行疏浚,城墙亦被作为“川沙古城公园”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不过,在肯定政府积极保护的一方面,俞建国和温举珍说,古城被修旧如新仍不算得到最佳保护。

  川沙古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7年),城池呈方形,周围四里,高二丈八尺,阔三丈,设有城门四座。东镇海门,西太平门,南迎瑞门,北拱极门。周环护城河,宽十二丈,深一丈五尺。古城东南角城上有魁星阁建筑筑在古城墙上。根据1997年的现场测量,古城长76米,高5米,顶宽9.7米。城上除魁星阁外,还有岳碑亭、文笔塔。1988年修葺时,残垣处被砌筑一城门洞,高3.23米。“这属于新旧混搭的保护,应该说失去了昔日的古墙风韵。”今天该残垣已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现存于嘉定人民街的三段古城墙,大部分墙砖也属新烧制,也有新文物之嫌。”俞建国指出。嘉定城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筑土城。明嘉靖十五年加构堞垛。城周十五里,城址为圆形,高二丈六尺,城基宽五丈。设四座城门,四座水关。东晏海门,西合浦门,南澄江门,北为朝京门(改宣文门)。1997年拍摄的南门西侧的一段城墙照片,可略见一斑。“西南城堡水关在修葺时使用的大部分城墙砖是新烧制。南大街又新建500米长新水关城墙。当年残存城墙夯土已不复存在,城墙已失去古朴风貌。”

  ■建议

  不妨借鉴“先予保护”制度的管理运作方式

  “历史文化遗产的最大特性是不可再生。抢救为数极其有限的建筑遗产,是保存我们这个城市的这层底色的关键。”热心古建筑保护的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指出,当前,从国家到地方对遗产对象的认识不断扩展,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保护状况越来越受媒体关注。应集聚政府民间多方智慧,形成共同意识,实现保护管理协调和制度创新。

  她建议,各相关管理部门,尤其是市区两级规土局应主动了解和认识新发现的文物的基本信息和保护要求,推动这些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尽早纳入土地出让、房屋征收、项目开发和规划设计审批等管理程序,多方面避免遗产保护的被动局面。不妨借鉴“先予保护”制度的管理运作方式,在发扬以往文管、规土和房管部门的协同管理经验上,直接有所突破。而文物管理部门则需要加强文物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督促区级文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和监管力度,大大扩充文物保护巡视员队伍,使文物保护的日常管理更有保证。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上海市开展了为期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下称“三普”),全市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422处,包括新发现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761处,复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661处。上海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从普查前的1182处增加到1431,增加率达21.1%。从类型上来看,此次普查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包括古遗址83处,古墓葬31处,古建筑985处,石窟寺及石刻4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66处,其他类11处。

  市文物局在此前的提案答复中亦透露:不少三普文物登录点所在地块的土地已出让、规划已确定,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协商解决方案。有关方面正在开展的《上海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管理机制研究》 的课题,全面梳理全市在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机遇和矛盾。其中即包括三普文物登录点的保护要求和管理机制,以及针对合法开发地块内由于文物保护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急补偿机制。

  下一步,有关方面将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结合《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的制订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修订,科学构建符合上海实际的保护管理格局和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并在依法行政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业务流程,健全征询制度,强化内部协作,形成科学的保护管理体系。

  对于委员“先予保护”制度的建议,有望被采纳并在《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草案)的编制中有所突破。市文物局表示,由于“先予保护”措施在法规上缺乏退出机制,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应用具有难度。市房管局、市规土局也将结合《保护条例》的修订,对“先予保护”及其后续措施进行完善、细化,以便更有效地运用于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