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第一汉墓出土众多珍贵文物
2013年11月28日 16:05 新华网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自秦朝置县以来,2000多年的历史中,庐州大地留下了数不清的英雄、王侯故事。走进位于肥西县花岗镇舒安社区的舒王墩汉墓,通过现存的墓葬遗址、遗迹,仍依稀能看到在这片土地上,2000多年前人们的活动和文明。
墓主为汉高祖刘邦侄子
舒王墩墓园的大门紧临合六路,一眼望去就是西汉时期的建筑风格。穿过大门,左前方就是一个高高的馒头状的土墩,这就是舒王墩汉墓。有资料显示,该墓高于当地地面38.3米,直径约7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
据《舒城县志》、《庐州府志》记载,舒王墩为西汉高祖刘邦长兄之子刘信墓。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信被封为羹颉侯,因食邑于舒地,故名舒王墩。为何封为羹颉侯,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民间传说,汉高祖得天下后,大封其兄、弟、子、侄,只有一侄刘信未得到封地。刘信父问是何缘故?高祖曰:“我在做亭长及此以前,甚是穷困,曾和朋友到大哥家里,我们饥肠辘辘,大嫂却故意用铲子敲着空锅,说锅里没有吃的。因之我未封你们的儿子。”后来,“官司”打到太上皇刘邦父亲面前,太上皇旨令封地给刘信。于是,高祖就封刘信为羹颉侯,暗含有怨嫂之意。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安徽舒城县西北三十里,汉高帝封兄子信为羹颉侯,国于此。”由此看出,刘信的封地,为现在肥西和舒城交界的区域。据悉,刘信到了封地,号召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农业得以兴盛,人民安居乐业。著名的七门堰水利工程,就是他主持修建的。
出土众多有价值文物
经考古发掘,舒王墩汉墓由主室、前室、南北耳室和一个长墓道组成,南北长约14米,东西宽约12米,墓道长20米,是个呈“T”形形制的汉代木椁墓。肥西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舒王墩汉墓的规模从长、宽来讲都是合肥最大的,是名副其实的“合肥第一汉墓”。
据悉,西汉早期的墓形一般都是“中”字形,只一室带一墓道,而舒王墩汉墓则呈“T”形,目前像这样的墓形仅在广西发现一处。而且舒王墩汉墓作为安徽境内发掘的早中期西汉墓葬,对于研究西汉历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舒王墩汉墓在历史上虽然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其中,陶冥币一种有300多枚,以及玛瑙器、铜器、陶瓷器、漆器和骨角器等珍贵文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考古界有记载的五联罐(盛放调料的陶器)仅在三国两晋时期才出现,而此墓中出土的五联罐,则属早于三国两晋的西汉早中期,在国内属最早。
打造合肥汉文化景点
2010年5月,舒王墩汉墓正式对外开放。
依据该墓建成的舒王墩墓室展馆,占地4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展馆总体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由坡道相连,前厅构图方正、古朴典雅,透露着汉代遗风,后室为墓室展厅,四周为下沉式二层回廊,整体呈倒漏斗形,外面被封土覆盖,顶部为高近50米金字塔形天窗,用于通风、采光。整个展馆内除了可以观看墓室遗址外,还能观看舒王墩汉墓出土文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现在看到的舒王墩墓园,仅为墓园规划建设的一期。根据规划,舒王墩汉墓园二期将以舒王墓室中点为纵横轴线,墓室展馆为重点,对称布置舒王墩汉墓文物馆、神威将军东汉墓,在文物馆北侧、东侧沿街规划商业门面,供游客小吃消费。其中,神威将军东汉墓位于肥西县高店乡,将被移放至舒王墩汉墓园区,和舒王墩汉墓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合肥的一个汉文化旅游景点。(王永亮 郭如琦)
小贴士
行:市民自驾游可从合肥市区沿金寨路一路向南行驶,到达花岗镇舒安社区即可(距离肥西县城上派20公里左右)。也可从南门换乘中心乘坐去舒城的中巴车,到花岗镇舒王墩汉墓下车。
玩:周边还有周屯寺遗址、甘庄师姑墩遗址、巴山庙墩遗址、巴山庙石桥等人文景点,以及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的乡村游线路。
吃:花岗镇的西瓜、花生、农家土菜均远近闻名。
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