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士质疑苏富比拍卖苏轼《功甫帖》认定依据

2013年12月27日 15:37   新民晚报  

  资深人士质疑“苏富比拍卖苏轼《功甫帖》认定依据”——

  张葱玉 徐邦达见过《功甫帖》实物吗

  本报记者 乐梦融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苏富比拍卖的这件拍品,曾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诗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

  近日,这场有关苏轼《功甫帖》真伪的争论已然沸腾,国内外的许多专家高度关注。

  昨天,国内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提供他发现的线索,他再次翻阅张葱玉和徐邦达二位鉴定专家的鉴定意见,并且考证了语境,发现其中很多问题值得推敲:张徐二贤是否看到过原件?未必如苏富比拍卖行说的那样板上钉钉。

  张葱玉

  《张葱玉日记·诗稿》(张珩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中,1940年2月4日的日记(第130页)上面写道:“(韩)慎先北平诒书,寄示东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异帖》、《道祖帖》,又陈俊卿、李寿朋二札子影本,索值二万元。中间《功甫》、《章侯茂异》二帖最佳,《道祖帖》真而不精,又破损太甚。《功甫帖》才九字,若与《太简》为匹,则真属双璧矣。”

  该人士认为,这段话反映出,张葱玉看到这张帖时,26岁(张葱玉,1914-1963年)。而到了后期,张葱玉先生一生所见名迹皆录于《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太简》即米芾的《苏太简帖》,收录书中,然而与之并美的《功甫帖》缺而不录。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张葱玉先生在最终辑录时,此件作品值不值,心里有准,不敢贸然取舍。

  其次,这位名为慎先的人,是否甘冒这么大的风险,在战乱中从北京“寄”往上海如此珍贵的字帖?同寄的里面不但有苏东坡的帖,还有米元章的帖?值得怀疑。

  再者,从《张葱玉日记·诗稿》的若干影印照片可见,日记里没有句读。所以日记也可以这么标注句读:“(韩)慎先北平诒书,寄示东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异帖》,《道祖帖》,又陈俊卿、李寿朋二札子,影本,索值二万元。” 慎先的意思就是,《功甫帖》等三帖加上二札子都邮寄来了影印本,供张参考下,2万元可买。可买的对象绝非影本,而是原件。日记里记录着1941年3月14日张葱玉“以二千购东坡墨竹轴于友庆”、1940年1月6日他以350元购明代周天球《云山》卷,可见当时书画价格。苏轼的画只有2000元,对2万元开价已经高了,所以没买,自然没有见到实物。

  徐邦达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故宫博物馆编,紫禁城出版社)中324页提到,“《书画鉴影》著录《苏米翰札》,计四帖,东坡行书《刘锡勅》是明人伪笔,不录,《功甫帖》为第二幅,虽只九字,极为神采。米芾二帖,一为《得书》,一为《恶札》,均真,见下录。”

  该人士认为,徐邦达先生在论述《功甫帖》时,并未如鉴定其他几帖那样,明确指明真伪,而是引用了翁方纲的原文以描述其神采,这一细微的差别不容忽视。老先生显然使用了“春秋笔法”表明其不能贸然决断的态度,治学之严谨,结论之审慎,真值得现在的收藏家学习。而未判真伪原因,极有可能是未见实物。

  且徐邦达先生记述《功甫帖》时,写了“纸本,小页,尺寸失记”和“《功甫帖》,楷书,一页,藏处不明”。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