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处古镇发生火灾:大量文物建筑损毁

2014年04月14日 11:24   央视网  收藏本文     

  去冬今春国内多处古镇发生火灾,被大火吞没的不仅有财产,更有那些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让人心痛。那么古镇为什么易发火灾?灭火又难在哪呢?

  1月11日凌晨,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镇发生火灾,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财产损失上亿,大量文物损毁。

  1月25日晚,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年历史的侗族村寨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

  4月6日凌晨3点59分,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束河龙泉社区起火。起火点是一家木质结构的四川冒菜馆,四周都是相同结构的商铺和旅店,起火点正位于束河古镇中心四方街区域,火势正借着风力,沿着屋顶迅速蔓延。

  束河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古镇,有800多年历史,老建筑和新建筑大都是当地纳西族、白族、藏族风格的土木结构,房屋的主建材是易燃的松木。一旦火势失控,整个古镇岌岌可危。而束河的消防管网正在进行改造,当天消火栓里并没有水。

  束河周围有天然水源,出动的水罐车上都配有手抬机动泵,保证了自始至终消防供水都没有间断。现场不仅有消防人员,还有志愿者,当地居民甚至还有游客也参与了救火。经过20多分钟的强力扑救,4点40分左右,火势基本控制住,不再蔓延。

  因为消防水源及时跟进,扑救及时,束河古镇幸免了一场大火灾。香格里拉独克宗古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个曾经是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藏民居群,作为茶马古道的枢纽,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其中的一大半像被一只手从地上抹去了一样,荡然无存。事后调查发现,当时消火栓没出水的原因是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消防水管被冻住了。这些消防水管不仅细,达不到压力要求,还没有配套的保温设施。

  保暖箱还在调试阶段,大火就来了。纵观这场火烧联营损失惨重的火灾,直接暴露出来的是地下消防管网建设的疏漏,而据记者调查,更大的火灾隐患伴随着古城的大规模商业开发早已经埋下。

  迪庆州文管所陈钢所长介绍,独克宗古城有三种建筑:民居、商铺和汉式佛堂,三种都是土木结构的建筑,连房顶都是木制的。为了防火,历代先人对它的建筑空间布局和防火预留空间都形成了严格约定,但是现代商业开发把这些都破坏掉了。

  传统的独克宗古城建筑之间不仅预留了防火间隔,一旦一栋建筑着火,居民可以掀起屋顶,用牛皮绳把整栋房子拉倒破拆,铺在房顶的一层厚土冬天可以保温,着火的时候可以灭火,不至于殃及其他邻居。但是随着商业开发,古城里面寸土寸金,新旧建筑毗连,没有分区,没有防火墙,建筑高度密集,传统建筑的防火理念被抛开。

  独克宗古镇存在的火灾隐患在全国文物古建中并非个案。记者在丽江古城、重庆磁器口古镇采访都发现,古城普遍存在房屋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防火间隔不够、防火灭火设施不足、生活用火多等隐患。为避免生活用火引发火灾,在重庆磁器口古镇,消防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所有餐饮场所配置了厨房灭火系统。

  很多古建文物都存在保护利用与商业开发的博弈,2010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共接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18起,多起古建筑被烧毁,大量珍贵文物在火灾中损毁。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的37%,一星小火往往形成火烧连营,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古镇建筑本身的特点,商业开发的影响,消防设施的不完备,这些都给防火、灭火带来很多困难。正因水火无情,更需防患于未然。4月3号,公安部等部门出台意见,综合治理重大隐患和屡禁不止、屡查不改的消防违法行为。古镇古村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这些地上文物,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在火光中消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