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大雨花石产地因污染面临停摆
沙石场污染严重年底前关停
南京最大雨花石产地面临“停摆”
雨花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一带,但它是如何开采出来的,恐怕大部分南京本地人都不知道。
目前,开采砂石矿是获取雨花石的唯一途径,因为它是采矿的伴生产物。不过,采矿选矿会带来泥浆污染。根据国土部门的要求,横梁矿区内的所有沙石场,最迟今年年底将陆续关停。这样一来,雨花石产量势必大幅降低甚至停产。
雨花石及其相关产业,每年为六合区带来约10亿产值。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横亘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扬子晚报记者 焦哲 文/摄
A面
雨花石是南京名片 也是六合支柱产业
年产值 10亿
从业者 上万
B面
山下道路被泥浆堵塞。
上山捡拾石头的当地村民。
■现场探访
开采1吨沙石矿 才能出1颗好石头
矿场大量泥浆水,却直接流进了山下田里
名词解释·吨沙一石
雨花石是伴随沙石开采而出产的,不开采就没有雨花石。有说法叫“吨沙一石”,意思是每开采一吨沙石矿,才能够出产一颗比较好的雨花石。捡石、卖石已经成为当地不少居民的谋生手段。
近日,扬子晚报记者来到横梁一个叫包刘的地方,这里属丘陵山区,是当地的主要产石地。山脚下,远远看到不少当地村民在沙石堆里挑拣石头。闻名遐尔的雨花石,就是从这些初选的石头里再次精心挑选出来的。
扬子晚报记者和这些捡石村民攀谈,村民说,他们一般一天能捡一两百颗雨花石,定期有人从他们手里收购。至于价格,则要看个人的运气——根据石头的品相,好的一块能卖到1万元以上,稍好的也能卖到几十元到几百元。“不过这样的好石头很少,一般来说我们按照麻袋来卖,一麻袋可以卖七八元,平均下来一天下来能挣个几十元钱。”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正在挑拣石头的村民,还是附近准备上下山的村民,身上腿上都满是污泥。村民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晴天一身泥的生活,因为雨花石的开采会带来大量的泥浆污水,身上的泥水就是从山上的矿场里冲下来的。
走进山里,当地人挑石头不远处,就有一家沙石矿场。此时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洗矿后的废水未流进收集池,泥浆水随意流淌。原来,在沙石场生产过程中,有一个用水冲洗的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水。在现场,这些泥浆水肆意流淌,顺着山间小道从高向低不规则地向下流,直至流向山脚下的公路,甚至流入附近的田地里。这些泥水,经过日晒后,又形成了厚厚的污泥,残留堆积在地面上。
各方说法
街道:横梁只有两家合法矿场
对于矿老板和村民之间的冲突,当地政府部门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六合区横梁街道办事处了解情况,街道一位副主任介绍说,按照国土部门的要求,横梁街道矿区内的所有沙石场最迟至今年年底将陆续关停,“目前有合法手续的矿场只有两家,一个矿是到8月份关停,还有一个是12月份关停。”
对于一些不规范的沙石场在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街道一位人大工委主任表示,他们会要求从业者设立专门的泥水收集池,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如果泥水流到农田里对农户造成影响,也应该由采矿从业者进行赔偿。
老板:我们带动了当地人就业
在现场,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沙石场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说,正是因为开采,大家才能拣到美丽的雨花石,这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们保障了地方就业,当地居民原来出去打工,一天只能赚60元到80元。现在搞雨花石,一天能赚到一两百元,收入肯定是比以往多很多。”
当记者询问这位负责人“满地横流的泥浆污水是怎么回事”时,对方的回答是:泥浆基本都是洗沙过程产生的回笼水,按道理是要进收集池的,不知为何会流出来。
记者要求看一看环保手续,对方也没能提供。这位负责人表示,他这家采沙场预计将在今年7月底关停。不过对于关停一事,他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带富了当地许多村民,你们去看看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搞雨花石。”最后,这位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将来这地方开采一旦结束,南京雨花石就要慢慢消失了。”
扬子晚报记者绕着这片矿区走了一圈,发现不仅仅存在着这一家沙石场。然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沙石场门前的小道,甚至是周围的农田和山地,都已经被干涸后的泥浆覆盖。
村民:污染致农田绝收应该关停
在随后的采访调查中,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这位沙石场负责人的说法有一定的真实性。从事和雨花石相关的工作,确实已经成为了当地不少村民谋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当地村民对于关停采沙场的看法,却与矿场老板不同。
村民们认为,沙石矿场对他们的正常生活影响很大,“不下雨出门都要穿靴子。”此外,到处流淌的泥浆污水污染了农田,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农田不能种植,因为不能种地,所以他们从事和雨花石相关的工作也是无奈之举。
记者问村民:“如果采矿场关掉的话,你们不能搞雨花石,对生计会不会有影响。”对方回答说,不能搞就不搞了,宁愿不搞雨花石,也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尽早关掉矿山。“现在我们年年都收不到稻子。”大家表示,从长远考虑,为子孙后代着想,还是希望沙矿早关早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采矿场要么就是出于经济成本考虑没有设立泥水收集池,要么就是虽然设有由土堆围起来的简易“池”,但根本没有使用,池中的泥浆水已经干涸凝固,甚至有的池子中间已经长满了植物。
■关停影响
10个亿的年产值,就这么没了
对于沙石矿场关停后的影响,这位长年从事雨花石研究的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认为,雨花石不仅仅是横梁街道、六合区,更是南京市的一张金名片。
雨花石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短期内关停矿场是有必要的,但是从长期考虑,如果一直停止开采,让“天赐国宝”深埋地下,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位人大工委主任表示,就街道层面而言,从事和雨花石相关产业的大小企业业主,就有将近500位,从事相关工作的普通人上万。六合全区就更多了。雨花石及相关产业的年产值一年在十个亿左右。毋庸置疑,对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已出现有毒假货,减产后恐怕……
雨花石是南京的象征,在南京发现的4000多年以前的“北阴阳营文化”就有雨花石出土,历代关于文人骚客雅玩雨花石的记录更是屡屡可见。
雨花石收藏家们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开采,南京的雨花石产量越来越少,产地正在缩小。宋代诗人朱希真曾有诗云“雨花台上五色石”,雨花台历史上确曾出产雨花石,但现在已经很难寻觅,不复是雨花石的产地。2003年的南京雨花石艺术节,组委会从别处运来雨花石倾倒在雨花台上让游客寻觅。
雨花石爱好者称,从大量杂乱的砾石中找出雨花石来的概率很小,几十万分之一,藏家都知道,一座山中只能找出个把好的雨花石。
今年4月10日,扬子晚报A9版刊登的《雨花石手链10元一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随后南京市工商部门紧急出动,对本报曝光的夫子庙、雨花台等南京窗口景区的在售雨花石市场进行整顿,查封了900斤涉嫌假冒的雨花石。
本报报道刊出后,“老南京”许先生致电本报热线指出,雨花石、云锦和板鸭是南京的特产。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工合成、机器制造的假货正通过南京窗口地带开始“风行全国”,这样一来“雨花石”的名称就会黯然失色。
开出过168万天价,今后还得涨?
2010年的海口首届赏石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这两块雨花石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雨花石的主人朱先生介绍,他给这两块雨花石起名“吉祥神鸟”和“秋菊图”(合称“鸟语花香”)。其中叫价88万元的“吉祥神鸟”主要成分为玛瑙,“秋菊图”叫价80万。
有收藏家表示,雨花石收藏和其他收藏不同,雨花石完全是天然的,所谓“黄金有价石无价”。今后六合雨花石矿山关停,那么涨价恐怕将是难免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