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长城修复工程出土明代象牙质点钞机
2014年06月01日 09:31 燕赵都市报 收藏本文
刘国成 数十枚当年守卫长城将士用泥土自制的象棋棋子出土后,秦市抚宁县板厂峪景区明长城修复工程现场再次传来喜讯,施工人员于近日在159号敌楼附近相继发现碑刻残片以及与明代守城官兵相关的生产、生活工具。其中,一枚刚刚出土的明代铁质锹头在修建长城工具方面尚属首次被发现。
明代象牙质“点钞机”被发现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板厂峪景区,景区负责人许国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近期发现的一批文物。按照文物的用途,这批文物大致被分成生产用及生活用两大类。
生产类工具中包括铜锁、铜钥匙、象牙质秤杆以及一枚铁质锹头。其中比较重要的发现要属那枚铁质锹头。记者看到,锹头系平头,呈四方形,其尺寸略比当代铁锹头小些。据许国华介绍,经考证,该锹头并不是当年用于挖掘土方所用,而是工匠在城砖之间抹灰用的,因此其表面平整度较高,而为了便于携带和使用,锹头的器型较挖掘用锹头稍小。“类似的锹头还是头一次被发现,而且保存的也较为完整,应该属于明代。”许国华说,铜锁、钥匙以及秤杆的发现,基本可以推断,比一般敌楼更高大些的159号敌楼在当时应该是用于存放重要物资的仓库,而那只小巧、精致的象牙质秤杆应该是向各级军士发放军饷时用于称量银两的器具,“相当于现代的点钞机。”
此外,施工人员还发现了用于给马匹投食药物的铁质工具,证明当年修城将士到达此地时携带了许多马匹。许国华人为,敌楼基础部分出土的大量石雷可以证实,该段长城在建成后至少经历了两次修复:“随着技术的进步,戚家军抵达时,军队已经不使用类似的武器,而原有库存的大量石雷便被铺垫于城墙的基础部分,许多石雷中的火药尚存,有的至今还能点燃。”
出土瓷器印证“南兵北上”
生活工具中,除了先前被发现的当年守城将士用泥土自制的象棋棋子,人们又发现了明清时广泛使用的青花瓷酒盅、纹饰精美的瓷碗,而这些陶瓷器物的纹饰具有明显的江南特色,其烧制工艺与北方有很大差异,许国华人为,这些器物应该是来自江南的戍守长城将士带到北方来的,这也成为当年“南兵北上”的有力物证。
在陶瓷器具发现过程中,还出现一段有趣的插曲。徐国华说,这些陶瓷被发现后,工人们又在乱石下发现一批成摞的完整瓷碗,这一发现不禁让人喜出望外:“难得还有保存这么完好的瓷器。”但人们没高兴多久,很快,这些成摞瓷碗经证实系现代人所留,“白高兴一场!”
此外,记者见到了一块在施工现场被发现的方形石碑,该石碑已经破碎成多块,经过整理拼接,人们拼出了三分之二的碑面,而其余部分已经缺失。通过对残片进行测量,许国华估算出石碑高约140公分,宽约90公分,厚12公分。从残存碑面上百余个清晰的文字推断,全部碑文约有300字,这些还能辨认的文字中,“凤阳戚继光”几个字格外显眼。据许国华推断,这块石碑应该是戚继光抗倭北上后,在板厂峪一代率将士守城时所刻,但由于碑文残缺,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碑文所记载的史实进行研究和考证。
修复工作揭历史谜团
“通过修复工作,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古人修建长城使用的技术,也初步解开了一些谜团。”许国华告诉记者,板厂峪长城在崇山峻岭中修建,许多基石重达千斤,在此次修复工作开展前,缺乏起重设备的古人究竟是如何将这些巨石码放入位,始终是个迷。但通过修复工作,人们发现,古人很好的利用了山势,“将山顶的巨石切割成型,然后利用其自身的重力慢慢从山顶滑入提前挖掘好的基础沟中……”
“现在基本能确定,这段长城在历史上至少被先后修复了两次。”由于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有很大区别,许国华说,随着修复工作的深入,人们对长城建成后的修复历史也有了新的了解,“从初建时的精工细作,到后来扩建时的潦草应付,不同时期的修复工艺水平,直接印证了当时国力的兴衰。”
目前,159号敌楼的修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160号敌楼的清理工作也即将拉开帷幕,我们期待届时会有更多的发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