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亿艺术品基金如何集中兑付成谜

2014年07月22日 09:55   羊城晚报  收藏本文     

  顶峰期建仓 低谷时到期 55亿艺术品基金如何集中兑付成谜

  ■很多艺术品基金在2011年艺术品市场爆发性繁荣时在最高峰入手,却在市场低迷的近两年迎来了兑付周期

  ■有客户砸950万投资艺术品基金,期满后,说好的20%收益却变成巨亏九成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曾经以超高收益率大肆圈钱的艺术品基金,在经过了悄无声息的兑付周期之后,近期又因为一只基金期满只剩一成本金再度引起关注。2011年,黎小姐等人集资950万元购买了这只号称年化收益率可达20%的艺术品基金,今年5月投资期满后,他们却几乎都只拿回本金的10%,等于巨亏九成。

  实际上,在2011年井喷期,中国的艺术品信托的数量达到了45家,规模达到了55亿元。按照这些艺术品基金二到三年的周期,2013年至2014年应该就是这批艺术品基金的集中兑付周期。恰逢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这几十亿元的到期资金能否如约兑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个案:950万投资3年期满只剩一成本金

  黎小姐等17人都是东莞某银行VIP客户,2011年4月集资950万元购买一只艺术品投资基金,被告知年化收益率可达20%。今年5月投资期满后,黎小姐等人几乎都只拿回本金的10%。此事近日被媒体曝光后,也成了艺术品基金兑付问题上的最大黑幕。

  据黎小姐称,2011年签署投资协议前,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强调基金收益很高、绝对安全,主持投资说明会的还是该银行某负责人。因此950万元的投资几近血本无归后,黎小姐等人称被银行工作人员严重误导,到银行要求索赔。而涉事银行回复称相关问题正在调查,将协助黎小姐等人与普通合伙人沟通。

  变局:市场从一路狂奔到掉头向下

  出现这样的结局,一些艺术品投资人其实早有预见,只是没想到会输得这么惨。

  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信托公司数量为10家,金额是7.58亿元,到了2011年信托的数量增加到45家,规模达到了55亿元。2012年,由于整个艺术品市场进行了调整,新的艺术品信托发行速度大规模下降,从原来45只降到了29只,信托规模也降到了35亿元。

  艺术品基金在2011年的突然井喷,直接原因就是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爆发性繁荣,在那段垃圾作品价格都能暴涨的疯狂岁月里,艺术品市场似乎处处都是黄金。但就在2011年下半年,一路狂奔的艺术品市场突然掉头直下,直到现在还缓不过气来,但很多在2011年建仓的艺术品基金,在市场最高峰时入手,恰恰在市场低迷的近两年迎来了兑付周期。

  现状:到期资金如何兑付 遭遇集体失声

  2011年发行的55亿元的到期资金能否如期兑付?从2013年开始,羊城晚报记者就一直跟进兑付的情况,但与发行时大张旗鼓截然相反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却是集体失声。部分熟识的信托公司向羊城晚报记者私下透露“正常兑付”、“正常退出”,但更多的信托公司只针对有账户密码的客户公开信息,这更加剧了外界的担忧和猜测。

  举个例子,华融信托2011年发行的“正德艺术品基金集合信托计划公告”于2013年11月7日提前终止,产品规模9000万,就在同日,该公司新产品“融鑫8号正德艺术品基金2期集合信托计划”成立,产品规模1.1亿。对此有信托人士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发新产品还旧产品,延期还款,但这一猜测没有得到华融信托的回应。

  在一片支支吾吾的回应中,2013年艺术品基金最集中的退市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过去了。

  探因

  症结1:发行周期太短

  实际上,一众金融操盘手玩得轰轰烈烈的艺术品基金,在艺术品从业人员看来,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这钱到底怎么赚。因为艺术品投资自古以来都是以时间换空间,有时一幅书画一藏就是几十年,再出江湖时价格可能翻个几十倍。但艺术品基金的封闭期却是一个比一个短。

  羊城晚报记者昨天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拿到了一份刚刚出炉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运营成本分析》报告。当中指出:从全球艺术基金的情况来看,基于艺术品投资的特殊性,艺术基金相对于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周期过长,因一个相对长的周期(艺术品升至周期至少在10年)才能保证艺术品投资的获利,在国内作为金融产品这个周期很难打动投资者。

  正因为发展时间短,国内艺术品基金遇到很多瓶颈,其中不乏投资规模小,周期短(一般不超过3年)回报难以保证的问题;此外,信用危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令投资者不信任不敢投资,导致募资困难,令绝佳的投资时机流失。

  以私募基金为例,其运作成本比较高,为了吸引投资者,预期10%以上的收益似乎不构成吸引力,三年以上的有限合伙企业时间太长,令人担心诚信度问题。所以,私募艺术品基金只好把预期收益上调到15%甚至20%。

  按预期年化收益20%来计算,那么三年的艺术品价值要升值达到150%。广州一位资深艺术品操盘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要实现1.5倍的价值增长,我们这些老手都不敢打包票,艺术品基金的操盘手都是金融才俊,艺术家都认不全,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赚钱的。”

  症结2:退出方式太单一

  艺术品基金拥有了畅通的进货渠道和大力的运作推广后,接下来,决定其收成大小的就是退出渠道。现在80%至90%的基金退出都是依靠拍卖行,还有部分与文交所合作退出,这个退出渠道太单一。

  “2011年新成立的艺术品基金,财大气粗,建仓买入的很多都是动辄上千万元、过亿元的艺术品,很多拍卖纪录的缔造者,其实背后的买手就是艺术品基金。现在市场调整,即使打个折扣,这么多的天价艺术品,市场哪消化得了,所以今年一些高价艺术品都流拍了。”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对于每年几百亿元的拍卖规模,消化30多亿元的艺术品信托并不是太大的问题,需要担心的不是能否退出,而是预期收益能否实现。”

  但也有信托分析师指出,艺术品市场的起伏并不是影响艺术品基金的绝对因素。“艺术品信托中单独投向于购买艺术品的还是少数,更多地投向于艺术品产业链,涉及运输、仓储、拍卖等都会成为资产配置。所以,即使艺术品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中,艺术品信托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基本上都能实现安全兑付”。

 

文章关键词: 艺术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