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民间博物馆发展瓶颈待破解
核心提示
博物馆被称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承载着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等功能。在很多城市,除了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立博物馆以外,还有不少私人拥有的民间博物馆。而在三亚,目前除了市博物馆以外,还有4家民间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基本上采取免费对外开放,但由于缺少场地、保护不力等多种原因,三亚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举步维艰。尽管每年有专项资金扶持,但对于多数博物馆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民间博物馆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困境,其生存主要依靠个人的其他产业进行“输血”。民间博物馆该如何走出困境?将走向何方?
意义: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填补公有收藏空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博物馆管理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一些文物爱好者掀起了建设民间博物馆的热潮,建馆积极性高。
据三亚市文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三亚市目前共有5家登记在册的博物馆。除了市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外,另外4家均为私人设立的民间博物馆,分别是三亚民俗博物馆、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三亚自然博物馆和三亚永涛黄花梨博物馆。此外,还有几家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建馆要求,但也收集了许多文物的私人藏馆,与民间博物馆一样免费对公众开放。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补充,三亚的各个民间博物馆大多带有几分地域性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彰显着三亚的本土文化特色。
三亚民俗博物馆是三亚民间博物馆中成立较早的一家,该馆特色是海南本土的黎族文化。馆长张树臣是一个黎族文化的痴迷者,他研究黎族文化十几年时间,收集了近2000件与黎族文化相关的文物,很多在民间早已失传的古时黎族生活用品,在这里都能找到。一些专门研究海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学者,经常从外地来到三亚民俗博物馆,寻找相关的文物进行研究。
另外一家三亚永涛黄花梨博物馆,藏品以海南当地特色黄花梨木为主,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在欣赏精美的梨木雕刻的同时,还能了解海南的黄花梨文化,是推介三亚民俗文化的又一个窗口。
三亚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平介绍,这些民间博物馆以其多元化的馆藏特色,对国有博物馆藏品门类的空缺做了很多补充,也对三亚的本土文化建设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对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到三亚,除了到景区游玩以外,还专门到这些博物馆参观,这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三亚旅游的发展。
探访:场地狭小,藏品容易受损
8月12日上午,到三亚出差的海口市民小林满心欢喜地来到潮见桥头,本想再次参观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不过,眼前的场景却让他感到失望。那艘曾让这位军事发烧友魂牵梦绕的登陆舰已不见了踪影,码头停靠的只是一些旅游快艇。
“去年我来参观的时候,博物馆还开放呢,为什么现在就关了呢?”小林不解。
一番打听后他才知道,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已经暂时搬到鹿回头广场码头,而且因为码头维修改造博物馆已经关闭,近期内还需要再搬迁。“军博是一个不错的思路,结合当地特色,还能为三亚多添一个不错的景点,要是关掉了就太可惜了。”小林惋惜地对记者说。
8月14日,记者再次来到鹿回头广场码头看到,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已关闭,码头通往登陆舰的路被一道网门阻拦,门上告示牌上写着“关门维修”等字样,何时开放并没有交代。从岸边向军舰望去,已没有往昔的热闹。黑乎乎的登陆艇仓内,看不到一丝生机,一副破败的景象。
“我们去年统计过游客的数量,两年多时间共接待20多万人。”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馆长李文科向记者介绍,“本来博物馆还要摆放几艘军舰和五架军用直升机的,但是根本没有地方停放。”
“只有一艘登陆舰,上边放了四门炮,里边摆放着一些军舰模型、一些市面少见的海军纪念邮票册。如果看的快,十几分钟就能转出来了。”这是一位曾到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参观过的市民说起对这间博物馆的印象。
其实,作为三亚本地独具特色的一家民间博物馆,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在2010年开办之初曾吸引不少民间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但如同昙花一现,几年过后该馆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以至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而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仅仅是三亚民间博物馆的一个缩影,它遇到的问题在其他几家民间博物馆身上也有体现。尽管在贴近本土文化、贴近大众的内容上做足了功夫,但是这些民间博物馆在经营和管理上同样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与此相似的,还有三亚民俗博物馆。这间以黎族文化为特点的博物馆,除了室内的摄像头,并没有专业的文物防护设施。在不到400平方米的展厅里,拥挤陈列着将近2000件文物和藏品。其中绝大多数藏品因为摆放不下,只能堆存在柜子里。
“除了我自己了解一些文物价值外,博物馆再没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了。”馆主张树臣雇了3名服务人员负责日常接待,但这些人对收藏、管理其实也都知之甚少。
“如果参观游客多的话,这个小小的房间都挤不下。”张树臣介绍,平时来的游客不是很多,基本上是爱好文化和收藏的游客主动探访而来。但是有时也有旅行团刚好停车在附近,整车游客便进来转上几分钟,看看空间太小又迅速离开了。
而位于榆亚大道大东海路段附近的三亚永涛黄花梨博物馆,面向公路,地理位置不算偏,但记者在博物馆附近询问周围邻居是否去参观过这间博物馆,大多数居民都表示“以为这是一家专门卖黄花梨的商店,所以没有参观过。”
记者走进该博物馆后发现,在记者停留的半小时之内,并未有人前来参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花梨还是外地游客买的多一点,现在正处三亚旅游淡季,游客很少,所以博物馆内参观的人很少。”
对于市内这几家民办博物馆,记者也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多数市民并不知晓三亚还有这样一些博物馆,更没有参观过。甚至连大多数“城市活地图”的出租车司机也不知道博物馆的具体位置。
困境:场地和资金成发展瓶颈
“缺乏场地和资金是民间博物馆发展的最大限制。在国内很多城市如深圳、北京,会有专门的文化产业项目场地用以扶持民间博物馆等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但全省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规划用地。”三亚市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谈到博物馆的场馆问题,三亚民俗博物馆馆长张树臣显得十分无奈。“现在租来做博物馆的这几个房间,室内面积不到400平方米,根本摆放不下所有藏品。如果想找一个大一点房子或者商铺,房租又太高。”
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馆长李文科也表示,几架退役飞机由于博物馆根本没有场地放置,所以只能租放在三亚的一个机场,“除了直升机,本来我们还计划要弄两艘退役军舰的,也是因为没地方,这个计划只能推迟。”
除了场馆问题,另一个让人头疼的是保证博物馆每日持续运转的资金问题。以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为例,每年的工作人员成本、水电费用、维修资金等等,能达上百万元。而民间博物馆全都是免费开放,不收取门票、讲解费等任何费用,想要维持这么大的开销,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场地和资金所限,记者在三亚民俗博物馆看到,一条古代的“龙被”没有任何保护,就被直接钉挂在了墙上,上边落满了灰尘。在展厅之外的花园里,还有一些因为天气潮湿而被虫蛀破损的珍贵的黎锦,直接丢弃在一边。馆长张树臣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破损黎锦已经有几十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三亚,一半以上的民间博物馆都是由馆长的其他产业来养活,博物馆本身并不能养活自己。
“其实中央对民间办博物馆、纪念馆是很支持的。”三亚市文体局文管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3年中央补助给三亚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专项资金达61万元,2014年增加到78万元,都按照各个民间博物馆的规模、客流量等条件分发下去了。可是补助的力量毕竟有限,分发给每间博物馆的资金并不能解决由缺乏场地带来的根本性问题。”
“文物保护是个‘技术活’,一些文物对环境要求苛刻,更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维护管理,否则很容易损坏,失去其价值。”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民间博物馆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受资金所限,对文物的保护是不科学,甚至是粗糙的。长此以往,对文化实则是一种伤害。
“三亚自然博物馆和三亚永涛黄花梨博物馆经营的相对好一点。”这位业内人士介绍。三亚自然博物馆建在大小洞天景区内,采用和景区合作的模式。博物馆内的安保、清洁等工作也由景区代为管理,这从很大程度解决了博物馆的生存问题。而三亚永涛黄花梨博物馆则采用免费展示与对外出售相结合的方式,以商业运作来维持公益性质的博物馆。
尽管如此,这两家民间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三亚自然博物由于建在大小洞天景区内,远离了市中心,一方面不方便本地的市民前往参观,另一方面即使专程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却还需要购买景区门票才能入内。”三亚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平分析,这让真正喜爱化石文物的爱好者不能很方便的亲身接触,无形中就失去了博物馆“向所有公众普及文化”的重要意义。
“而黄花梨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有很大区别,因为黄花梨和历史文物并不一样,黄花梨可以当做商品公开出售。”一位业内人士说,可其他博物馆的馆主舍不得也不会把馆藏的文物随意出售,所以永涛黄花梨博物馆的模式也不具有代表性。
出路:借助旅游发展平台走市场化之路
“民办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了地域文化,理应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而在这其中,政府的帮扶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一位文体局的负责人介绍,地方文化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依法管理,将民间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地区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除放宽对民间博物馆的限制外,切实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才是实实在在的扶持。
“城市的建设应该按功能分区布局,比如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城市的各项功能。目前三亚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文化区域的规划和布局,可其实文化区域的功能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商业区域。在市内规划一片区域作为文化事业用地,以民间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依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多个省份,都已经出台过扶持民间博物馆的措施和办法。如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研编了《西安市民办博物馆业务管理制度》,并筹划成立了“西安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不仅为民办博物馆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还组织专人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四川省成都市也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多次划拨文化产业用地支持民间收藏家设立民间博物馆。
“三亚是一座独特的旅游城市,在发展文化事业的道路上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一位从事旅游行业多年的旅行社负责人说,零散的民办博物馆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应该把它们串点成线,与旅行社积极合作,打造成精品旅游线路。”
“很多外地到三亚的游客,对当地文化往往更感兴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也是空洞的,把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博物馆和酒店合作,借酒店之地展示博物馆的藏品,既能吸引游客住店参观,又能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是它能持续生存下去,不失为一种‘双赢’的方式。”这位负责人表示,民间博物馆也可以与大公司合作,在免费参观的同时出售一些工艺品,形成产业链,自己养活自己。
他山之石
位于海南万宁兴隆华侨经济旅游区的海南昊天艺术博物馆,依托于五星级酒店,通过将艺术品展馆引入酒店,打造一座博物馆酒店,以提高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博物馆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走公益路线。但是,馆里的藏品可以买卖,博物馆每年与国内著名拍卖公司定期举办全国性拍卖会,建成文物收藏家交流平台,文物专家、鉴定师、拍卖师培训中心,书画家采风创作基地,收藏爱好者参观旅游度假场所。以博物馆为依托,开展文化产业运作。
山东省即墨老酒公司开办老酒博物馆,馆藏与酿酒相关的器具、百年酒窖等,并将酿酒流程以真人展示的方式供参观者欣赏。一方面传承了黄酒文化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打造了展示的窗口。通过对外展示拉动了销售,客户来了先参观博物馆以便全面了解企业,博物馆里设置了封坛、团购等活动,从而有力地宣传了企业产品。(见习记者 魏国昊 记者 孙显炬)
来源: 三亚日报
文章关键词: 民间博物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