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迎来新掌门

2014年09月26日 15:04   京华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范迪安的讲话,拧出来的多是“干货”。图/东方IC 范迪安的讲话,拧出来的多是“干货”。图/东方IC 吴为山上任当天接受京华时报专访。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吴为山上任当天接受京华时报专访。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9月23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出席了“丹青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就在前一天,他被教育部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本次展览是他馆长任上主持的最后一次展览,随着新馆长到来,他将告别工作了九年多的中国美术馆,回到他并不陌生的教育管理岗位。

  头发已然灰白的范迪安,面容清癯、美术理论深厚,他的讲话成了记者们的艺术课,摈弃不得不说的一些场面话,拧出来的多是“干货”。

  京华时报记者卜昌伟易小燕

  □履新压力

  重回央美任重道远

  2005年底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之前,范迪安曾任央美院长助理、副院长。此此履新央美院长,他深感任重道远,要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在外界看来,有了这段工作经历,范迪安重回央美该是轻车熟路了。但范迪安却不这么认为,“央美在潘公凯院长的领导下,这些年变化很大,尤其是对学科专业方面的拓展,形成了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展业结构。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我一别就是九年多。我现在能做的就是重新熟悉央美。”

  新官上任是否会烧三把火?范迪安表示,他到央美后,要与学院领导班子一起,把握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始终站在文化发展和学术发展的前沿,共同担负起中央美院所承担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使命。发挥专业教学优势,提高学术创作水平,出人才出作品,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首都建设做出贡献。要继续发扬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在中央美院这片教育热土上和文化家园里,尽心尽力,勤奋耕耘。

  对于教育,范迪安有自己独到的主张。据范迪安的学生朱小钧介绍,早在2004年,他在央美攻读艺术管理研究生时,范迪安是导师组成员之一,教授博物馆管理等课程,“范老师一直主张教学与创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仅仅拘泥于理论知识,鼓励大家多动手。由于他演讲口才好,逻辑思辨极强,说话也风趣,他的课常常吸引其他专业的学生来旁听。”

  □办馆思路

  秉持学术立馆理念        

  范迪安就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不久,就提出“以学术立馆”的理念。所谓学术立馆,一方面是要对中国美术馆的馆藏作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形成有创意的展览,比如在范迪安的主持下,中国美术馆陆续举办了“合成时代”新媒体艺术展、“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大展”、中国油画双年展等。这些展览在策展时不仅有中国美术馆本馆的学术人员参加,还会邀请美术界专家一同参与策划。再比如曾举办过的许江、谭平等一系列个展,也都从学术出发,探讨当代艺术在中国现实土壤中的发展,也特别讨论了在全球化的文化态势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好中国智慧、中国资源。

  另一方面,对于美术史上本身比较重要却遗忘或忽略的美术现象,范迪安也会组织策展,比如类似已举办过的“南方艳阳——陈澄波艺术大展”、“留学到苏联”等展览。此外,在立足学术立馆的同时,范迪安还强调要兼顾大众,每年春节期间开幕的贺岁大展受到市民喜爱,中国美术馆成了许多市民春节必去的场所。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这些年来,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受到公众喜爱。

  在范迪安看来,地方馆、民营馆、院校馆、画院馆和中国美术馆不同,它们有专门的受众群,学术资源也有相对比较直接的来源。比如院校的美术馆,首先是自己院校的教师、学生的作品,画院的可能更多是画院画家的创作,“那么中国美术馆的特点就是它要面向最广泛的观众,这样的特点也构成了工作难点。所以中国美术馆要形成较丰富的展览结构。”

  打量现在的美术馆,范迪安认为目前已经在中国美术馆内部形成一个共识,即向艺术博物馆的标准迈进,“作为国家美术馆,我们就应该像世界著名的美术馆一样,建立起丰满的、清晰的、本土的美术序列。”范迪安说。

  □离任遗憾

  对积累藏品投资不够

  尽管在中国美术馆长达九年的时间,做了许多在外界看来颇为卓越的工作,但在离任之际,范迪安仍觉得留有遗憾,“一是我们对为了积累藏品而进行的投入还不够;二是我们对当代美术的关照还不够透彻。”

  范迪安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在民间收藏热潮滚滚的情形下,一些颇有历史价值,特别是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作品流失民间,“我不是说藏在民间就不好,但至少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成为公共财富,公众看不到。另一些作品,我们看上了,但苦于囊中羞涩只好作罢。这些作品中国美术馆却有大的需求,我还是想中国美术馆能建立起一个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馆序列,尽可能用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体现。”范迪安说,这些年中国美术馆加强了接受艺术家的捐赠,以及对二十世纪历史的研究,也就是想能够加强积累,“完善了这些,今后新的国家美术馆就能够构成较完整的线索。但就目前来看,美术馆在这方面的任务还是很重。”

  另一遗憾就是,范迪安认为中国美术馆对当代美术的关照还不够透彻。“对当代美术,我们的队伍中应该有更多的当代艺术的研究人员、评论人员,这样的话就能够更好地及时地了解、掌握当代美术发展的发展趋势。这方面我们还显得比较薄弱,至少是有待同步加强的。所以我就特别寄望于中国美术馆新的领导和领导层,在这方面能够投入力量。”范迪安说。

  □业缘关系

  处世坚信“有容乃大”

  范迪安履新央美院长的消息传开后,许多认识或了解范迪安的人都点赞叫好,央美原副院长徐冰评价其“各方面都很出色”。对于各方支持,范迪安表示心存感激。

  对于自己拥有如此好的业缘关系,范迪安分析说,这些年大家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在中国开放的情形下来更多地思考中国文化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和美术界的许多同行进行经常性的交流。这种交流形成共识,也就能够在工作上相互欣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有的虽然没有太多的时间谋面,或者坐下来深谈,但是在彼此的工作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这样就会更加关注对方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

  基于这样的现实,范迪安说:“我觉得在当今中国美术界,大家特别需要有一种宽阔的胸怀。我一直很信奉中国的古训——有容乃大,这个‘容’就是真的要能够把不同的创作、不同的观念都能关照到,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使自己壮大。”

  ■范氏语录

  作为国家美术馆,应该像世界著名的现代形态美术馆一样,建立起丰满、清晰的本土的现代美术序列,按照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使之呈现人性化、艺术化、绿色化的特点,给观众综合的艺术体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各地先后涌现大量民营美术馆,但这些美术馆最大的共同特点是外在的场馆建设豪华气派,但内里的软件建设有缺陷,比如策划的展览层次质量不均衡,专业人员队伍不全等。希望馆长们通过各种力量来推动美术馆的软件建设,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中国美术馆也是全国各地美术家特别向往的地方,我们也要考虑到如何能形成对各地美术创作的支持,要使各地不同的美术作品都有机会在这里亮相。所以我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分门别类,择优而展。要做传统的,就选传统里最好的;做当代的,就做当代里最好的。

  自22日宣布范迪安履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后,业内早已传闻新任馆长为知名雕塑家吴为山。文化部于昨天下午终于正式对外宣布:任命吴为山为中国美术馆馆长。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吴为山目前还尚无具体的工作规划,“很多东西要调查研究,不能太主观,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空谈”。而在中国美术馆的建设上,吴为山把它视作一件雕塑,未来的目标是“我们要齐心协力把这件雕塑在世界上立起来”。

  □履新历程

  雕塑名家执掌最高艺术殿堂        

  在吴为山的简介中,至少有15个以上的头衔,如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美协副主席等等,而让大众对他熟悉的缘由无疑是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数百件历史人物塑像。作品除了陈列在南京、无锡、北京等城市以及澳门、意大利、韩国、英国的博物馆外,还有100多件大型雕塑立于中国100多个城市广场。其中一尊孔子雕像在北京,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内的雕塑园。

  界内认为,吴为山的雕塑强调“写意性”,主张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季羡林曾称其作品“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又为文化人系列造像”,并认为吴为山“将文化精神融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的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前任馆长范迪安也曾评吴为山的“雕塑就是思、理、情、艺四个方面相通相生的艺术结晶”。

  吴为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样与其“名人雕塑”的展出分不开。自2006年开始,先后共9次在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举办个展;并6次获得国际性奖项,其中,他于2012年摘得的“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雕塑金奖,系该奖设立122年以来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艺术家。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中,提出要“推进城市雕塑立法”,在艺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共鸣。

  昨天下午,这位知名雕塑家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文化部正式对外宣布,任命吴为山为中国美术馆馆长。

  □前景展望

  让这件“雕塑”在世界上立起来        

  吴为山最近行程满满。9月18日在法国巴黎参加作品《问道》的揭幕仪式,随后赶到四川参加有关公共雕塑的评审会。为了不耽误24日一早的会议,23日晚他从四川赶晚班飞机到北京。昨天上午,他挤出时间接受京华时报专访。

  对于上任馆长一职,吴为山称,他收到的消息比较晚,所以目前对美术馆的工作尚无具体的规划。他说:“我现在还没有更多的思考,因为很多东西需要调查研究,不能太主观”。吴为山认为,“讲太多空的东西也不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空谈”。

  吴为山是中国美术馆第五任馆长,也是继第一任馆长刘开渠先生后,第二位出自雕塑领域的掌门人。在谈及美术馆的建设上,也无意中带有他雕塑出身的烙印,“美术馆就像一件大雕塑,它需要有内在的构架,才能得以恒久的支撑,还需要有灵魂,具备审美,也需要有造型”,他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件雕塑在世界上立起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神韵”。

  □办馆思路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导向        

  在这件“大雕塑”具体的“支撑物”上,吴为山认为首先要具备精神导向,“这个导向就是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吴为山一再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的基础,得把它孵化好”。并认为“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不是单一的,它是融合在整个国家的伟大复兴当中,它是全中国人民的,也属于全世界。关键点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共同塑造一个立体的形象”。

  谈到是否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他雕塑出身的专业背景有所呈现,吴为山笑着否认了。“不论是国油版雕,还是当代艺术,不论是现代设计,还是其他的艺术形态,它们都是美术大家庭当中的一分子,在中国美术馆的平台上,应该有同样的待遇。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作品,都应该在中国美术馆展示出来。”

  □业界声音

  李象群(清华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

  “吴为山时代”会更多元

  相信以吴为山的能力可以使日后美术馆的展览更加多元化、更有包容性,他能做到这一点,他有一种包容的胸怀。过去美术馆的很多工作,可能是根据个人的喜欢来展开,往往其他类型的作品会比较排斥。但我相信吴为山会与以往拉开距离,因为他有一种胸怀在,站的视角也会比较高。在我看来,作为馆长,对于美术馆的发展应该提出方向性的指引,把方向贯彻下去,这对于馆长来说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具体的执行。这一点,他也能够做得到,没有问题。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批评家)

  业缘关系策划能力俱佳

  作为美术馆馆长,一方面面对具体的业务,另一方面馆长还应该具备广泛的社会资源、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才可以团结更多的人来做美术馆的工作。

  怎样跟人打交道,怎样把社会资源调配好,这方面非常重要。根据我对吴为山的了解,他在这几方面都不错。这些年他在美术界也很活跃,善于团结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理论批评的、搞创作的以及社会各界的人士,在他的策划下,组织了很多大型的活动。同时,他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带到国际上,在现当代和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我看来,吴为山担任馆长后,对其个人的创作而言是一种牺牲,因为没那么多时间顾及了。但我相信在新的岗位上,通过他的努力,以他的学科背景,会给美术馆的展览带来新的气象。

  ■吴氏语录

  美术馆就像一件大雕塑,它需要有内在的构架,才能得以恒久的支撑,还需要有灵魂,具备审美,也需要有造型。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基础,得把它孵化好。

  就像做其他事情一样,要有相应的程序,我们不应要求快,而应要求好。同时,城市雕塑也要考虑民众的感受,得有多方面代表性群众提出意见,并将其可以作为论证资料进行汇合,最后融汇到创作中去,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相关

  张子康被任命为副馆长

  京华时报讯昨天,文化部人事司宣布张子康将担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曾在2004年至2012年期间,任今日美术馆馆长,为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作出过不少的努力。此外,马书林为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正局级,试用期一年。

文章关键词: 中央美院中国美术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