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机构建黑名单防破坏文物

2015年10月07日09:07   和讯网  收藏本文     

  由故宫大铜缸被刻字一事而起的文博单位建立“黑名单”制度的讨论,最近越来越热。青年报记者在对一些业内专家采访中获知,“黑名单”是解决不文明参观问题的一个良方,但操作起来仍有一些障碍需要跨越。

   故宫铜钢刻字催生“黑名单”制度

  最近故宫一口有近300年历史的救火大铜缸被一对情侣刻字秀恩爱,这事持续发酵,情侣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谴责。而“黑名单”制度也由此被提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故宫其实已经在今年6月份伴随着实名制购票政策的实施,建立了“黑名单”制度。这个“黑名单”里目前已经有2500多个人。“拉黑”者不仅有破坏文物的观众,还有一些黄牛、小商小贩和一些发小广告的人。这些上榜者将被禁止进入故宫,从而达到优化参观环境的目的。

  文博机构建立“黑名单”制度是有根据的。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制止此类不文明行为,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就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5类不文明行为将被“记录在案”。这5类不文明行为包括“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活动等而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也在其列。

  国庆长假期间,各种不文明参观行为屡屡见诸报端媒介,让人为文物的惨遭蹂躏痛心疾首,也为公民素质迟迟不能提高而焦急。“黑名单”制度让人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丝希望。不过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虽然这个《办法》出台已经有半年,但真正开始实施的除了故宫博物院等少数几家单位之外,大部分文博机构还没有启动。

  制度完善才能让管理真正奏效

  不文明行为,特别是刻字涂鸦“到此一游”的行为,经常发生在一些开放式的文博场所。上海此类场所不多,但也有一些比如一大会址。但记者了解到,这些开放式的文博场所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至今还是采取劝阻的方式为主,并没有建立“黑名单”制度。在采访中,一些场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不是他们不想建立“黑名单”制度,而是在实施之前必须解决一些问题。

  其一,“黑名单”制度必须和参观实名制相配合实施。但是上海目前并没有哪家文博单位采取了参观实名制,这主要是因为实施参观实名制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实现参观实名制的条件并不成熟。其二,上了“黑名单”的人究竟是终身禁入,还是一段时间禁入,如果是一段时间禁入,那又是多少时间比较合适呢?《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只是说“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为一至两年,期限自信息核实之日算起”,并没有作硬性的规定。单霁翔也表示,在设立“黑名单”后,目前还没有想好具体的“赦免”政策,比如到底是两年内不得进宫还是三年。不过,肯定不会是“终身禁入”,毕竟有些是年轻人,随着成长今后也可能会有参观需求,还是应该给这些人机会。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给文博单位建立“黑名单”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业内人士仍然表示,从长远来看,“黑名单”制度是遏制不文明行为的一项重要甚至必要举措。

  来源:青年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黑名单破坏文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