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专家就文人画命运争锋相对
2015年11月22日,由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研讨会首场论坛之“论20世纪文人画(水墨画)的命运”在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中心举行。当天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曹庆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夏可君,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管理教研室主任尹丹,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学者王萌,知名策展人、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
当天的研讨会由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星原为本次研讨会学术主持。8位嘉宾分上、下午进行讨论。就这个主题,曹星原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当下,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的概念需要被重新定义。”
在上午发言的嘉宾中,王春辰第一个发言,他提出了“21世纪不再谈文人画”的概念。他认为,在当下,文人画的发生土壤已经消失,在上个世纪发生的各种社会变革,使得文人画失去了一个基础:文人这个阶层。在他看来,当下的“文人墨戏”还是不是文人的绘画,是需要被质疑的。所以更多的有自知之明的画家称自己的作品为水墨绘画,而不是文人画。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水墨绘画,那就是重新让水墨在当下发挥效应。
接下来,王萌谈到了“文人画生成”的问题,他提出了当下“是否有一个再次生成文人画的文化语境”的可能性?“在二十世纪的文化激变下,我们要再重新回到当时的文化现场中已经不太可能,在21世纪新的文化现场,我们就无法局限在’诗、书、画、印’这个形态中。所以这个形态必须得到新的拓展和延伸,往更加多元、多媒体的方向发展,而眼下是进行这个讨论的很好的时机。”
夏可君谈到了“文人画的发生机制”,慷慨激昂地对当代水墨画进行了诊断:过于技术化,过于崇高化,过于欲望化,过于图像化。直接指出了当代“文人画”的问题,即文人画所包含的内容都有,但缺少了最重要的精神。他提出,人与自然是中国传统水墨生成的原理,是一个广泛的修养。且用他研究4年之久的“虚薄”的概念进行了举例,并提出这可能是中、西方在文化认同上的一个连接点。同时他认为:将水墨在更广泛的媒介中实现出来,或可应对我们对于西方的危机。
下午的第二场讨论,曹庆晖第一个发言,他的主题是“民国文人画讨论管窥”,以民国这一特定时期的“文人画”进行讨论。他认为,在这一时期对于“文人画”的态度值得讨论:改良文人画的这批人既然不完全否认文人画,坚持文人画的阵营也不完全肯定文人画的方方面面。他谈到:“这可能是中国自身的现代信仰,中国自身都有一种现代性的表示方式,就是说所谓革命和保守相互之间是制衡的。强调某一方面其实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强调这种反文人绘画传统一面的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强调对文人绘画传统不断维护的话,也可能走向另外一方面。”
彭锋则以“文人画与生活方式”这个主题进行论述,从与王春辰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他谈到:“当代知识分子与文人之间的联系点不是体现在风格与样式上,而是态度上。所以它不是从有多少知识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从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个角度来看的。”
尹丹则以“水墨画的历史主义与身体视角”这个主题来进行论述。从美学角度及画笔的角度来谈论水墨画的两种视角。他谈到:“今天的文人和一百年前的文人肯定不一样,我个人倾向于把水墨画当做一种媒材进行理解。轻松一点,不要那么宏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所谓民族身份的束缚,做一个稍微还原一点的艺术展,以一种个体视角来切入。”
贾廷峰以他自身在市场中的多年经历对这一话题谈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传统中生发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太崇洋媚外了。他表示自己对于传播从传统内部生发出来的有当代性的作品更感兴趣。
于洋谈论的主题为:“衰败想像的被迫——20世纪中国画核心艺术的辨析”,紧扣水墨画的命运这一话题进行论述。他谈到了中国文人画的每一次衰败过程。“我认为知识分子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实今天我们希望探讨的是文人作为一个生活方式的,他是如何随时代的变化、影响变迁的。”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 中国画只是文人水墨画吗 壁画才更为深厚广袤2015-11-20 07:30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