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存在就是要让文物延年益寿

2015年12月06日09:25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收藏本文     

■2013年7月3日,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内的安保监控系统保证文物的安全。CFP供图   ■2013年7月3日,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内的安保监控系统保证文物的安全。CFP供图

  “每天对文物安保如履薄冰”,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馆长吴凌云说——

  “纵观中国当代博物馆历史,相比于国外,失窃事件还是少见的。”据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馆长吴凌云介绍,除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封博物馆出现的重大事故、2000年前后出现的承德事故,全国的博物馆系统的安全还是确有保证的。而具体到广东,据他的观察,博物馆失窃现象几乎没有,“至少我没有听说过”。

  安防由物防、技防与人防三方构成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国家文物部门相继出台了多条安防规定,制定了许多硬性指标。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在制度建设与技术建设方面都能达标。从理 论上讲,博物馆系统是安全的。但是,博物馆理论上安全,也的确极少出现重大事故,不代表博物馆管理者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内心始终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不 能有丝毫大意。藏品的防盗与防火,依然是博物馆管理者、从业者的头等大事、头等压力。没有哪个博物馆的馆长敢说自己的馆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就像军事领域的 航母,理论上都是超级安全,但也不能说存在打不破的航母。

  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这要从博物馆系统的安防体系说起。就目前来说,博物馆的安防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物防、技防与人防。所谓物防,就是博物馆的建筑及 藏库结构、防盗门窗等基本安全设施;所谓技防,就是红外线、数码监控等现代技术手段;所谓人防,则是安保人员、博物馆从业者。很多人都说人防是最后一个 关,以为最有保证。但在我看来,人防才是第一关,因为人心不可测,最难把控。所以你看承德事件,竟然是机构负责人去偷盗。这只能怨管理上出现了难以容忍的 漏洞,管理人员难辞其咎。

  对管理者来讲,管理上很容易出现若干死角与漏洞。怎么办呢?只能采取更强硬更全面的约束机制,从观念上、制度上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首先,应该认真落实 国家及地方文物部门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以南越王博物馆为例,库房都是三个人掌管钥匙,一个人根本进不去,即使馆长想进去,也要签字,也要有三位库房管理 员陪同。这是死规定,谁都不能越雷池半步。

  如果藏品要借出展览,需要借出方与借入方各派两个人移置、交接文物,法人代表必须签字。当然,对于整个的博物馆文物管理规定,我上面所举例的不过是蜻蜓点水。但纵使制度再健全、规则再严苛,也需要实打实的落实,来不得半点掉以轻心。

  管理者责任重于泰山

  对于博物馆文物保存及安防,我最后还想针对民众的三大疑问提出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文物对于博物馆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博物馆从业者对于文物应持怎样的观念?在我看来,文物像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既然是生命,就存在许多太偶然 太轻易的破坏性因素,就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而博物馆及从业者出现的根本理由、存在的根本价值,就是让文物“延年益寿”。

  其次,为什么国内博物馆失窃频率要低于国外?这因为国内博物馆法人的责任太重大了,被赋予的文物保护的压力太大了。而国外很多博物馆的安保责任都是外包的,所以他们的馆长都相对好做一些,压力也小一些。

  第三,为什么广东文博系统文物安全事件鲜于发生?这可能还是要归功于广东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文博界可以投入更多,至少可以在物防与技防层面能够做足功 课。你看开封事件,小偷竟然可以把窗户轻易剪烂,你说这还能叫博物馆吗?开封博物馆失窃后,馆长也被判刑了。你说冤不冤?你可以说他冤,政府物资投入太 少;你也可以说他不冤,因为这的确是他治下的博物馆出了重大安全事件。

  这就是目前中国文博系统藏品安保的基本状况——管理者责任重于泰山。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博物馆文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